摘要:女人能登神舟,不能登龙舟?
在刚刚过去的端午假期,有一条新闻火上热搜。
在广东佛山九江镇,一名女子登上了河边停泊的龙舟,拍摄短视频并发上网,没想到却遭遇到了当地网友纷纷指责。
不少网友在评论区批评该女子:
01
女性不能上龙舟是传统?
看到这,不少朋友可能会有疑问,明明看到过女性参与划龙舟活动,还有网友搜出了新闻——2018年,以广东佛山运动员为主要班底的中国女子龙舟队,在雅加达亚运会上夺取了金牌,为什么网暴者还声称女性上龙舟就是违反传统呢?
佛山市南海区九江龙舟协会的负责人就解释,当地龙舟分为传统龙舟和标准龙舟。
如果是传统龙舟,则不允许女性上去。而世界比赛里的那种龙舟叫标准龙舟,对性别没有限制,男女都可以划。
还有网友科普,传统龙舟又分龙舟和凤艇,龙舟是男人划,凤艇是女人划。
因此,不少网友认为这名女子应该入乡随俗,尊重当地文化。
协会负责人还表示:“当地有这个(妇女不能登船)传统习俗,我们也会加大宣传,避免女游客未经龙舟主人允许,误上传统龙(舟)去拍照留念。”
02
女性不能上龙舟是陋习?
不过,龙舟协会的回应,却激化了另外一些网友的不满和抗议。
不少网友为女子发声,认为禁止女性上龙舟本质上是对女性的歧视与偏见,延续了旧有的男尊女卑思想,与现代社会的男女平等观念背道而驰。
这种习俗本来就是旧时代遗留下来的糟粕,现在龙舟协会竟然还大力宣传,这不就相当于官方认可性别歧视吗?
之后,又有网友上传了广东某地划龙舟时驱逐围观女性观众的视频。还有女网友现身说法,表示自己在桥上围观龙舟比赛时,曾被矿泉水瓶砸过。
他们认为,端午节本来应该是发扬传统文化的好节日,然而某些风俗却将愚昧思想与传统文化捆绑在一起。“传统风俗”四个字,是否在无形中成为了某些“施暴者”的保护伞呢?
在不少网友看来,拒绝女性登龙舟、观龙舟就是一种陋习。无论在哪个年代,我们面对传统文化的态度,都应该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没有反思,没有扬弃,就没有文明进步。
在香港的龙舟比赛,女性选手的参与度就很高,甚至有女子身着比基尼在男性男性队伍的龙舟中担任鼓手。
03
龙船主人有权提出无理要求吗?
除了“女性不能上龙舟是传统还是陋习”这一争论,视频中的一条评论也引发了网友们的激烈讨论。
一名IP属地为广东,疑似是龙舟主人的网友留言称:
不少网友就提出质疑,龙舟主人只是不允许女性登龙舟,男性登龙舟为什么就没有引起责备呢,这不正是“双标”吗?
亦有网友认为,龙舟主人作为龙舟所有者,有权提出禁止女性登船的要求。虽然这样的要求有些野蛮无理,但他作为龙舟的所有者确实拥有这样的权利。正如高档酒店可以自行提出“衣冠不整者禁止入内”的规定。
不过,有网友对这种说法进行了反驳,龙舟主人并没有像酒店一样在入口放置告示牌,外地人并不知情,登上龙舟亦无恶意,却遭遇网暴和索赔,这是不是太过分呢?
04
如何界定这是文化还是权利?
女性能否登龙舟的争论,归根到底是文化相对论与普世价值之争。
文化相对论认为,每种文化都是在特定的时间、环境下的产物。例如欧美国家过圣诞节,中国过春节,中国北方过节吃元宵、饺子,中国南方吃汤圆、盆菜,这些文化形态并无好坏之分,并无先进落后之别。
若从自身的文化角度去对其他文化进行评判,定义野蛮或文明,原始或先进,这实质都是一种傲慢。
从保护文化多样性而言,文化相对论确实功不可没,但在实践之中却常常受到挑战,例如原始部落吃人的习俗是否应该尊重?旧中国女子缠脚的习俗应不应继续传承?某些宗教对儿童进行割礼恰当吗?只允许男子多妻而不允许女子多夫的婚姻制度合理吗?
在强调普世价值的今天,自由、平等、民主等人权被认为是超越且优于特定国家、文化与宗教,不可剥夺以及具有国际性质的观念。我国亦是联合国《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的缔约国,这使得文化相对论的观点,常常受到了挑战与批判。
究竟,如何才能清晰界定什么是多元的文化,什么是法定的人权,这恐怕还需要哲学界更长时间研究。而在哲学界未有共识之前,女子能不能登上龙舟这类事,是属于值得尊重的传统,还是应该改掉的陋习呢?这恐怕还得继续争论下去……
各位自己友,
你觉得“女性不能登龙舟”的习俗该被废除吗?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原创文章,作者:Bunny,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女性禁上龙舟,是传统还是陋习?》https://www.gznf.net/neighbor/77115.html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