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提起越南,不同年代的中国人,脑海里的印象可能都不一样。有并肩作战、同仇敌忾的“同志加兄弟”;也有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那场短暂而激烈的边境冲突,以及那些逃离战火的越南船民。近年,随着越南学习并借鉴中国的改革开放经验,推行“革新开放”政策,积极融入国际社会,这个国家的面貌也随之焕然一新,吸引了不少中国商人前往投资。这个暑假,我也乘坐邮轮,走马看花地感受一下这个与广东隔海相望的邻国——越南。

提起越南,不同年代的中国人,脑海里的印象可能都不一样。有并肩作战、同仇敌忾的“同志加兄弟”;也有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那场短暂而激烈的边境冲突,以及那些逃离战火、“不漏洞奶”的越南船民。

近年,随着越南学习并借鉴中国的改革开放经验,推行“革新开放”政策,积极融入国际社会,这个国家的面貌也随之焕然一新,并吸引了不少中国商人前往投资。

这个暑假我乘坐邮轮,走马观花地感受了这个与广东隔海相望的邻国——越南。

▲点击收看视频

邮轮泊岸的第一站,是位于越南中部的岘港。岘港是越南的重要交通枢纽,经济以工业和港口贸易为主,主要出口海鲜、藤制家具、家用品和服装。如果说中国的一线城市是“北上广深”,那么越南的大致可以对应为河内、海防、岘港和胡志明。

虽然岘港算是越南的一线城市,但从城市建设水平来看,大概相当于中国的四五线城市左右,高楼不算多。也许是因为这里是旅游区,又或者只是我戴上了游客滤镜,感觉道路两旁的房屋都很整洁干净,反而比国内不少四五线城市更舒服。

岭南以南:越南像二十年前的广东吗?

▲岘港,图源网络

穿越整个岘港市区后,我们终于来到了会安古镇。在十六至十八世纪,会安曾是东南亚最繁荣的国际商港之一。当时的中国、日本和欧洲人都在这里设馆经商,福建会馆、广肇会馆、潮州会馆等建筑,正是那个时代留下的见证。

但到了十九世纪,秋盆河因为泥沙淤积、航道变浅,大型船只无法进入港口。与此同时,法国人占领越南后,发现北面三十公里外的岘港港湾更深、更适合建海港,于是会安的贸易地位逐渐被取代。从此,会安没落,成为一座被时间保留下来的古镇。

岭南以南:越南像二十年前的广东吗?

▲会安古镇,图源网络

今天的会安,早已不再是商船云集的港口,而是一座以旅游闻名的世界文化遗产古镇。

古镇街道仍保留着几百年前的格局——黄墙灰瓦、木门深巷,脚下是被岁月磨得光亮的石板路。许多建筑融合了中越文化的元素,又隐隐透着几分法国风情。

岭南以南:越南像二十年前的广东吗?

▲会安古镇,图源网络

虽然如今的会安已经高度商业化,游人如织,和世界上许多古镇一样,街道两旁都是餐厅、咖啡店、纪念品商店,但它依然保留着一种温和的古意。

我们抵达时,夜幕已降临。灯笼次第点亮,秋盆河倒映着摇曳的灯影,小船缓缓划过,游客纷纷放下许愿的河灯。此情此景,让很多人都忍不住举起相机,把这一刻定格。

岭南以南:越南像二十年前的广东吗?

走累了,我们找了一家餐馆,尝了当地的顺化牛肉粉、鸡饭、罗望子鱿鱼、越南春卷、越南煎饼,还有许多叫不出名字的小吃。坦白说,味道算不错,但算不上惊艳——也许是因为在广州和香港,早就吃过不少地道越南人开的餐厅吧。

岭南以南:越南像二十年前的广东吗?
岭南以南:越南像二十年前的广东吗?
岭南以南:越南像二十年前的广东吗?
岭南以南:越南像二十年前的广东吗?

回邮轮码头的途中,我们顺路逛了岘港的超市。虽然越南人均收入比广东低,但换算汇率后,超市的物价其实并不比广州便宜太多。或许正因为居住与交通成本较低,生活压力也显得没那么重。

晚上,我们告别岘港,回到邮轮上。第二天下午,邮轮驶过一夜航程,终于到达了越南北部的下龙市。这里距离岘港将近六百公里,已经接近中国的广西边境。

岭南以南:越南像二十年前的广东吗?

▲下龙湾,图源网络

下龙湾与会安古镇一样,都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越南旅游区。如果说,在会安古镇看的是几百年累积的历史文化,那么在下龙湾看的就是鬼斧神工的自然风光了。

导游介绍,“下龙湾”这个名字是“降龙之湾”的意思。传说古代越南人抵御外敌入侵时,天上降下巨龙,喷出无数宝石,化为今天海湾中星罗棋布的岛屿。因此,当地人相信,这片海湾是龙守护越南的地方。不过,这“外敌”是否指北方的古代中国皇朝呢?为了中越友谊,我还是把这个问题留在心里,没有问出口。

岭南以南:越南像二十年前的广东吗?

傍晚时分,我们在海边远望下龙湾。一座座石灰岩岛屿从海面拔地而起,形态各异,有的像雄狮,有的似屏风。夕阳洒在海面上,波光粼粼,仿佛铺上了一层金箔。难怪人们常说,这里是“海上桂林”,只是比桂林更辽阔、更静谧,也更具海洋的气息。

在旅游巴上,我看到下龙市区的建筑大多以低层为主。但据导游说,有些海景别墅已经卖到天价——媲美中国的北上广深乃至香港的豪宅。我觉得这个说法可能有些作大,但我相信,现在越南人的生活水平,确实也应该在稳步提升之中。

岭南以南:越南像二十年前的广东吗?

无论什么国家,只要对内少些无谓的折腾,对外少些不必要的冲突,让百姓安居乐业、社会有序前行,建成一个小康社会其实并不难。

至于越南未来能否跨过中等收入陷阱,变成另一个像日韩这样的发达国家,那就要看它能否在制度建设上更进一步,让权力有所敬畏、有所约束了。

岭南以南:越南像二十年前的广东吗?

历史告诉我们,一个国家最难的,并不是起飞,而是如何在繁荣之后仍能保持克制,不重复折腾和对抗的循环。

夜幕降临,我们登上一艘在下龙湾巡游的游艇。一边享用新鲜的海鲜晚餐,一边听当地歌手的现场表演。无论是英文歌、越南歌、粤语歌,还是普通话歌,他们都能信手拈来,唱得感情充沛,船上就像上演一场“越南好声音”。连我也忍不住,斥巨资十万元(越南盾),拿来作为给她们的小费。

岭南以南:越南像二十年前的广东吗?

柔和的海风轻轻吹过,远处岛屿的剪影与城市的灯火交织在一起,海面闪烁着光点。

偶尔有渔船从远处驶过,灯光一闪一闪,像流动的星辰。在那一刻,所有喧嚣似乎都远去了,只剩下海风、歌声,还有这片宁静的夜色。

岭南以南:越南像二十年前的广东吗?

临走回邮轮之前,我们也去了当地的特产商店买手信,无非是咖啡、干果之类,但建议最好还是多看几间再买。因为当我们买完后,过对面的另一家再看,竟然发现起码便宜了三分之一。

另外,最好先用手机Apps换算一下汇率,因为越南盾的面额实在太太太太大——动辄几十万、上百万,一不留神就可能给错钱。

岭南以南:越南像二十年前的广东吗?

邮轮旅行的最大优点,是能从从容容地吃喝玩乐、睡觉休息,然后日行千里,抵达不同的地方;而它的缺点,也正是上岸行程往往只能匆匆忙忙、走马看花。

这趟越南之旅虽然短暂,却让我重新感受到一种久违的气息。那是一种相信努力能带来改变、相信明天会更好的气氛。

很多人都说,现在的越南像九十年代的中国。我想,这并不是说越南的基建、城市或物质水平有多像,而是那种积极向上、脚踏实地去创造生活的精神,让人仿佛看见了当年我们自己。

岭南以南:越南像二十年前的广东吗?

如今的越南街头,随处可见新楼、新路、工厂与学校拔地而起。越南人的眼神里有希望,也有一种对未来的笃定。那种气氛,也许正是社会最可贵的能量——它不来自财富,而来自人心深处的那份自信。

我希望,下次再到访越南,能走得更远一些,去河内,看它的历史与文化;去西贡,感受它的经济与野心。也希望,那种相信努力会有回报的信念,不只在越南,也能在更多地方重新被找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