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自百度
说明:2000年我为陈炯明撰写传记小说《共和将军》(2003年花城出版社出版)。这是当年陈定炎先生给我的几封信函,转眼已20年矣,先生仙逝亦14年矣,但这些信函,对于今天有意研究陈炯明者,仍有价值。
信函一
曙明先生:
真高兴收到您两次来音,并得拜读附下有关先父的章节。我因在12月里有远行,前天才返美,迟迟作覆,歉甚!
您十几年来艰苦努力,对有关先父的一段历史作深切的研究,令我万分敬佩!我的联络地址是:(略)。
谢谢您会寄来尊作《广州旧事》一书,更高兴知道您拟撰写先父传记,我能帮助之处,自当尽绵力为之。
匆匆作覆,再联络。
祝
新年快乐!
陈定炎
2000.1.1
信函二
曙明君:
谢谢寄下大作《广州旧事》一书,您对维护历史尊严的精神,令我万分敬佩!您提及有关先父加入同盟会及洪叶两将军的史料,我处也是缺陷。国内近年来出版了两套有关先父的原始资料,万一您没有注意到,那是:(1)“汕尾人物研究史料──陈炯明与粤军研究史料”共6册,1994,汕尾市人物研究史料编纂委员会出版。(2)“陈炯明集”两卷,段云章、倪俊明编,1998,中山大学出版社。
兹另航邮寄上两篇论文。其中赵立人教授写的有提及许多补充资料。大作82页提及粤军把越秀山下的总统府“付之一炬”,似与史实有差异。根据我所存史料,粤军开“土炮三响吓之”,总统府只受炮火微伤而已。
又最近台北淡江大学俄罗斯研究所硕士论文“孙陈冲突与共产国际的介入对孙中山联俄容共政策的影响”(戴国伟著,1999年,12月)对孙陈关系,多一角度的分析,且索引了不少俄国资料,建议您直接与戴先生联络。淡江大学地址为:(略)。
祝您
健康快乐!
陈定炎
2000.1.18
陈炯明史料馆
信函三
曙明君:
您好!上次邮寄上张世瑛、赵立人两位先生的文章,谅已收到无误。
兹特另邮寄上先父在五四时期写的三篇文章(“不为罪恶的奴隶”、“生活与生趣”、“评康戴两君论革命的书”)的影印。我觉得这三篇文章对了解先父的政治思想十分重要。
祝
康乐﹗
陈定炎
2000.2.21
信函四
曙明君:
谢谢您附来大作第一、二章,细心拜读,十分钦佩,也很高兴知道您能利用不少我与高宗鲁教授合著书里所引用的原始史料。
在美的舍亲赵XX君将于今月底返国探亲,顺道到广州一行。我很希望他能与您一叙。我已告诉他您的电信地址,他会与您直接联络。
来信提及几点﹐试在下作覆:
一、我本来想邮寄上先父在漳州时写的三篇文章(不为罪恶的奴隶、生活与生趣、评康戴两君论革命的书)的影印,对了解先父的政治思想极有裨益。但后来知道您已有中大出版的陈集,并且我的网站也已载上这三篇文章,所以我就没有寄上。又在网站上(研究资料——论文汇集)节录了台北戴国伟先生一篇有关孙陈冲突的文章,极有精辟的见解。
二、先父一生为国家为人民着想,私德方面,不爱钱,不好色。“退居”香港时(实际上没有退休),组织致公党,继续努力觅求和平统一,以奠定建设民主法治共和国的永久根基。我相信他这时候没有时间,也没有兴趣去写自传、自辩一类的文章。他对“青史”有信心,在挽孙联中说:功罪是非,自有千秋青史在。
至于描述先父个人的抱负、仪态、嗜好等的史料,我处有的不多。有两件较为详细的是:前漳州教育局长梁冰弦写的《解放别录》,笔名“海隅孤客”,原载香港《自由人报》(1951.11至1952.2),重载于《近代史料丛刊第19辑》沉云龙编,台北文海出版社。另一是《莫纪彭先生访问记录》(台北中央研究院,口述历史丛书#64,谢文孙记录,1997年初版)。
三、邓铿与先父的关系,实在非常密切。留美历史学者汪荣祖教授在其研究邓的文中说:“他(指邓)是以陈(炯明)的心腹与孙(中山)打交道的,就像胡(汉民)以孙的心腹与陈打交道一样。”后来国民党把邓列入“总理的信徒”,而邓之被害,嫁祸于陈。邓铿要比先父年轻8岁,早在辛亥惠州起义之役,先父率邓先入淡水,设办事处于邓父(邓伊臣)之家,而邓伊臣另率一队攻取海丰(见陈演生着陈竞存先生年谱)。您文中提及邓为法政学堂教习,先父为学生,给人印象有师生的关系,似有误。
四、关于辛亥革命的两个主要起义(武昌与广州黄花岗),美国薛君度教授在所著《黄兴与中国革命》中说:“在组织武昌起义的过程中,孙中山无论直接或间接都没有参加”。至于黄花岗之役,孙中山所筹得的八千元(据冯自由的回忆),比统筹部筹得的18万元以上,实占极少数。从多元化的历史观点,辛亥革命的领导者遍满全国各省,何只是斯时安居于海外的孙中山一人。多元化的历史观促进国家走向民主法治的途径,避免历史为政治利用,个人崇拜,人治专制的流弊。
五、关于黄世仲案,有些资料也许您没有注意到。广东社会科学院赵立人教授的研究结论:“黄世仲被杀确在孙中山偕胡汉民返粤之后,且由胡汉民执行。孙中山当时还指出:‘当反正之初,淑慝未明,贤愚并进,如黄世颂(仲)者流,遂得恣肆于一时。迨军务渐平,是非大定,彼辈不得逞,乃从而多方煽惑,结党营私,冀人售其欺,而彼亦得于从中取利。’(《孙大总统辞职后回粤告粤中父老书》《中华民国开国五十周年文献》《各省光复》(中)页471)。可见黄世仲之被杀死,实非出于陈炯明一人的私意。”其它如复旦大学的姚福申教授亦有同样的结论。
拉杂写来,请谅。
祝
撰安
陈定炎
2000.3.9
陈炯明在海丰的将军府
信函五
曙明君:
今早由航邮寄上梁,莫的资料,望有助。
关于先父加入同盟会的事,一说是由朱执信在广州介绍的,另一说是他在上海参加谘议局联合会时加入的。我觉得前者应较为准确。据张醁村的回忆,先父与赵声、朱执信、倪映典等早于1909 年6、7月间,开始筹划新军起义的工作(参考拙作香港版页73)。至于先父有无入会证或签写誓词等,我想可能没有,因为先父与海外的同志不同,他一直在清政府权威直接的控制下活动。记得在一新军的供词里说,当香港南方支部发出的会员证章被清政府发现后就停止发给了。其实当年的同盟会是一很散漫的组织。只有在香港筹划黄花岗起义时,才有较具体的组织。先父当时是任编制课长,掌草定规则之事!
我的英文电信与中文软件不大符合,故用中文附件方式传达。我觉得您的情形,似与我的刚刚相反。您的附件(如前附来的尊著第一、二章),我须由友人再转译传来,才能看到。
祝
撰安
定炎
2000.4.25
信函六
曙明君﹕
您好。兹附上四篇短文﹕(1)漳州第一公园记;(2)修理惠州西湖募捐序;(3)徐傅霖为陈竞存择葬惠州西湖募捐启;(4)治丧处附言。
前二者是先父于1921—1922年间写的。先父在香港逝世时,虽然身后萧条,但不是如日后国民党所诬传的“亲友凭吊者寥寥无几”的冷淡情形。据当日香港报章的报导,如徐傅霖所说的:“当公之逝世也,近者远者,咸吊死而唁生,及公之出殡也,千人万人,争献刍而执绋”。治丧处收到的挽联过三千之数﹐所编僎的“陈公竞存荣哀录”载有八百余。这荣哀录反响出当年国内一部分人士及海外侨胞对先父生平及联省自治的看法与评价﹐是一部珍贵的史料。全书快将登上我的网站。
顺祝
撰安
陈定炎
陈炯明墓
信函七
曙明君:
来信提及几点﹐兹试在下分别讨论:
1、先父与粤军部属的关系,仔细分析,实在非常简单。主要人物如邓铿、洪兆麟、叶举、马育航、钟秀南、黄强等都是从辛亥革命开始,追随先父共同患难的老同志。(林虎是于1922年底才加入粤军阵营)其中派系关系亦不复杂。譬如马、钟是与先父早年在五坡岭宣誓缔盟的同志,常被指为“海丰派”,其实他们并没有树立派系,以排斥他人。这也许是粤军从辛亥开始,经过两次讨袁、援闽回粤、援桂、与孙决裂而退守粤东的15年间,可以说是“转战经年”“同仇敌忾”一致“对外”,还没有享受太平盛世,内部产生严重的争权夺利的机会。先父于1924年间,召开两次汕头会议,讨论粤军动向,可以窥见他与叶、洪、林等的关系。
2、关于邓铿之死,最重要的史实是:邓是先父最重用的亲信。邓死时,是先父“代拆代行”的参谋长与第一(模范)师师长。兹附上汪荣祖教授所著“邓铿之死真相探索”及拙作“我为什么要为先父翻案”两文,可为参考。从“动机”、“后果”(谁于事后得益)与“能力”(实力或胆量)三方面看,邓之死是绝不可能是由先父部属所主使的。
3、您想访问叶、马、洪等的后人,可惜太迟了。我于1991年有幸在加拿大得拜访叶和魏邦平两将军的后人,他们时已80多岁(1922年六一六事件时,约十四五岁)告诉我六一六事件是孙中山炮轰广州市(正如当年香港报章所载的)。其他我所认识较年轻的后人,对他们父亲辈的政治活动,知道的已很少。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的赵立人教授,不知您认识他否?他对先父的一生,认识极深。您如能访问他,是最好不过了。
4、张世瑛评拙书中提及先父“潦倒地死于香港”。我觉得“潦倒”二字是中国封建传统通俗的说法。吴稚晖在挽先父联中说:死后“身无长物”是“英雄有价”。先父去世时是致公党的总理,继续为建设共和而努力,是一个“斗士”。所以可以说是“暂时失败的英雄”,不是“潦倒”的政治人物。为什么是“暂时失败”呢?因为我深信中国迟早将必走向联邦制式的统一国家。不知您以为然否?
余不一。顺祝
暑安
定炎
2000.7.22
信函八
曙明君:
上信提及先父左右影响先父的政治思想和活动的问题,兹再补述些所见,以供参考:
我年来研究先父历史,主要是填补史实,对他的政治思想,实未作深切的分析,我也觉得不大胜任。60年代旅美学者谢文孙教授曾指出先父的思想,深受安那其主义(Anarchism)的影响。年来几位美国教授也持此说。我仔细分析先父一生的言行,很同意他们所说,觉得影响先父思想最深远的一人是民初时期安那其主义的泰斗-刘师复。
“安那其”常被误解为“无政府”。根据希腊原文应为“无统治者”(without a ruler),不是反对政府,而是反对“侵害个人自由的统治者”。安那其者是积极的革命分子,崇拜个人自由,抱取个人牺牲的精神,在革命初期,不惜采用谋杀手段(弱者反抗强者不得已的手段),因此安那其不幸的与“恐怖分子”联在一起。民国初年的安那其运动可分两派,一是巴黎派如吴稚晖、李石曾、蔡元培等,一是华南派如刘师复、梁冰弦等。
究竟什么是安那其主义?现在学者大都同意其具有下列的特色:(1)期达一个理想的、没有“侵害个人自由,权威性组织”的社会。(2)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所以这个理想社会不是乌托邦(Utopia),而是可以存在于这个世界上的。(3)反对国家主义(Nationalism), 认为它引致战争,为政治家利用以愚民。所以在理想的社会中,国界必须废除。(4)实践自由、平等、博爱与克鲁泡特金(Kropotkin)的互助论。(5)崇尚个人道德操守(刘师复组织心社,有12条社约,如不做官,不做军人,不吸烟,素食等)。
闻说国内学者近来对民初的安那其运动,重有兴趣研究,不知是否事实?
余不一,顺祝
暑安
定炎
2000.7.23
陈炯明像
信函九
曙明君:
洪兆麟于孙陈决裂前夕﹐我还没有看到可确实佐证他为什么离粤赴沪的史料。我们现在只能推测。我的网站“年谱”第11章里有两段华字报导或可作参考:
(1)1922.3.31洪回粤之要求﹐(2)1922.6.15洪的密电。
又附上白逾桓写的《哭亡友陈君竞存》一文,他对孙陈关系,民十孙北伐前夕湖南政局,日后先父北上的活动,有深一层的认识。
顺祝
新春快乐!
陈定炎
2001.1.24
信函十
曙明君:
尊著细读一遍,十分钦佩!也很高兴知道能尽量利用中立性的原始史料,大大增加传记文学式的历史价值。随着时势的变迁,将来这类史料必日渐增多,重版增善亦可期也。
附上几点意见,望勿见怪。出自真诚﹐想可曲谅。
我觉得“厌兵的共和将军”的书名很适当,或可加“陈炯明的故事”为副题,或可多吸引读者们的兴趣。
祝望您早日完成出书的愿望,广泛传阅,历史借镜,对“民智”的开达,尊著定必有重大的贡献也。
顺候
康祺!
定炎
2001.4.21
PS:谢谢附来网贴的谈话,您为中国近代史研讨打开了一个“天窗”,可喜!可贺!也许您可介绍给您的网友们我的网址(略)参看。兹又附上中山大学袁教授的近作“新文化运动与激进派”(发表于东方文化1999年3期),其中页9、10对民主政治与联省自治有精辟所见。炎又及。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