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23日10点,武汉封城,标志着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爆发的开始。然而近两年的艰苦抗疫,新冠疫情依然还未平息:2021年12月23日0时起,西安为了控制疫情又开始了封闭管理。

只有广东人才明白,圣诞饮热红酒还不如食它!

在近两年的时间里,我们的工作、学习,乃至生活方式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口罩成为了我们日常出行的必需品,每进公众场所必先量体温出示健康,每天留意新闻看看哪里是疫情高风险地区等。

与此同时,广东人很多延续了上百年民俗也暂停了,比如新年行花街、端午节扒龙船,而还有一些上千年的食俗还可能因此永远消失了,好比秋冬食蛇补身。

广东有句话叫“秋风起,三肥”,寒风来临的秋冬季除了吃腊味,还有吃蛇的习惯。蛇,被认为是有滋补暖身、祛风活血的补品,因而蛇肴之风每年定期刮一次。

但自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就被快速通过,5月就开始全面禁止食用国家保护的“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以及其他陆生野生动物,包括人工繁育、人工饲养的陆生野生动物——其中蛇就名列在目。

自此,这种广东沿袭千年的食俗就画上了句号。

01

广东食蛇的历史已近两千年

“天下所有之食货,粤东几尽有之;粤东所有之食货,天下未必尽有也”,广东食材广博的名声在外,而蛇肴最能体现其美名特点。

广东人何时开始吃蛇,具体年份暂未可知,但根据现有的考古资料推算,起码有2000多年历史了。早在南越王墓的陪葬品中就找到关于南越人抓蛇吃蛇的手工工艺品,不仅有屏风托座有吃蛇形象,不少勾首、饰品中都有蛇元素。

只有广东人才明白,圣诞饮热红酒还不如食它!

▲屏风托座,图源水印

而文字记载在西汉时期的书籍《淮南子》中就有“越人得髯蛇以为上肴,中国得而弃之,无用。”也就是说哪怕最迟,广东人也从西汉开始热衷吃蛇。而东汉杨孚著有《南裔异物志》,里面详细地描述了岭南人吃蛇之风,并描写了当时人们所食的蟒蛇其体态和习性。

旧时生产力低下,食物品种较中原少,肉类难得。为了补足蛋白质,岭南人的先祖就地寻找食材,肥美的蟒蛇便被盯上了。

另一方面,瘴气湿毒困扰着岭南人,经过先祖以身试验总结出蛇有着清热解毒的功效。而吃蛇除了作为一种果腹食品,也变成一种养生治病的药材。这种药食同源的经验便在广东代代相传。

大概是蟒蛇体型巨大,容易看清标的物相对容易捕捉,而且肉多皮厚胆好、五毒。在唐朝之前广东人都是吃蟒蛇的,但这种食俗就引发了被贬谪到岭南的中原人的极度不适。

唐代诗人韩愈看到广东人吃蛇吓得脸色发红、直冒冷汗,看到笼子管着“食材”蛇只想赶紧放走它们;而苏东坡这个老饕敢于一试,但他的小妾则在吃下蛇羹后,被同席人告知是蛇肉,立刻狂吐不止,抱病数月后竟吓死了。

只有广东人才明白,圣诞饮热红酒还不如食它!
自诩“最纯正的中原血统”的客家人,也在迁徙到岭南后和广府人一道嗜蛇。他们吃蛇的习俗大多以煲汤为主,而这种饮食习惯大概成型于宋代。

到了明朝,蛇逐渐变成了广东宴请贵宾的美食明代著名汤显祖在其著作《邯郸记》中写到:“蛇羹蚌酱饱腌臜, 海外的官箴过得咸。”来到这里的外国人也被邀请吃一顿蛇羹:“作为如此时髦的盘肴, 以至如请人赴宴而桌上无蛇, 那客人会认为一无所得。”

广东内三大民系都有吃蛇的习惯且历史悠久,这和岭南的气候地形等自然条件无不关联。终年炎热潮湿的气候,适合蛇这种喜暖畏寒的动物生存,再加之荒凉之地,人迹罕至,绿植覆盖率高,蛇的数量只多不少。

只有广东人才明白,圣诞饮热红酒还不如食它!

▲南岭,图源南方周末

在漫长的时间里,广东吃蛇也从最开始的粗放,逐渐演变为精巧多样:熬、蒸、炙、煎、炮、羹、焯等上百种烹调方式,再加上花样百变的配菜,全蛇宴不在话下。

02

在近代变成了广东名菜的蛇宴

虽说,广东吃蛇一直以来并不是什么稀奇事情,寻常百姓家也能吃得上。但要说蛇餐真正走上全国甚至全世界人的宴会餐桌上,并留下美食界人人称奇的故事就离不开两位前辈:江孔殷和吴满。

江孔殷人称江太史,在之前的文章里我们曾经介绍过他那令人垂涎欲滴的家宴(点击查看文章)。这位美食家开创了“太史蛇羹”,把蛇羹变成一道高级且味道复杂又十分鲜美的佳肴,让一众名流跟风仿尝鲜、大酒店的名厨也闻风仿做。

“太史蛇羹”的突出就在于他开创性地使用了五种蛇(其中三种有剧毒):過樹榕、飯鏟頭、金腳帶、三索線及白花蛇,融合在一碗巴掌大的碗里。

只有广东人才明白,圣诞饮热红酒还不如食它!

▲图源米芝莲

要配得上这“惊世骇俗”的蛇肉,得用上优质花胶、冬笋、鸡丝、金华火腿等作为衬托的“绿叶”。混合两种细致熬煮五六个小时的上汤和蛇汤作为底汤,最后撒上脆口的南乳薄脆增加口感、丝状柠檬叶增添香气,点缀上名为“鹤舞云霄”的大白菊花瓣。

只有广东人才明白,圣诞饮热红酒还不如食它!

▲“太史蛇羹”,图源米芝莲

吃过“太史蛇羹”的人无不“食过返寻味”,难忘层次立体、鲜香十足的羹汤。

而另外一位外号为“蛇王满”的吴满最开始只是南海县一名普通的补蛇采药人,后来他发现卖蛇胆比其他要赚钱,便逐渐发展成做蛇胆的专业户。

只有广东人才明白,圣诞饮热红酒还不如食它!

▲图源网络

在1885年,他在广州开了一家叫“蛇王满”的蛇胆药店。因为后来上门求治病的人越来越多,他便开始发展成可以做药又可以看病的药店。

当时,虽有吃蛇风俗但没有吃蛇专门店。而蛇王满看到药厂杀蛇去胆后丢弃大量的蛇肉觉得很是浪费,便尝试把蛇肉做成职工餐。结果发现不仅好吃,而且员工的身体产生了很好的变化,于是乎他开始经营起蛇餐馆。

也有种说法是他受“太史蛇羹”的启发,做出了“三蛇羹”,做法和配料和太史类似,但没这么讲究精致。在之后,蛇王满不断推陈出新,恰逢大众爱吃野味的嗜好,做出两种版本的“龙虎凤”,高配版的则是果子狸+蛇+鸡,低配版的则是猫+蛇+鸡。这些蛇肴在食客口口相传下好评不断,被众多后起之秀模仿。

只有广东人才明白,圣诞饮热红酒还不如食它!

▲蛇王满厨师在做蛇羹,图源水印

北伐战争后食蛇风气迎来了第一个春天,不仅在广东蛇餐馆处处开花,更是被广东籍的国民军带到上海、南京等地方。上海、南京的粤餐馆每到冬季就会在《申报》打三蛇羹的广告,逐渐成为一种新时尚。

只有广东人才明白,圣诞饮热红酒还不如食它!

▲《申报》上的广告,图源网络

蓬勃发展中的广东餐馆,做出了更多品种的蛇肴,什么蛇丝、蛇片、蛇衣、蛇脯、蛇肝、蛇丸(球)、蛇丁不在话下,配合变化多端的烹调技巧烩、炆、炒、酿、扣、炖、红烧、拼伴、扒、焗、炸……真正的“全蛇宴席”诞生了。

只有广东人才明白,圣诞饮热红酒还不如食它!

▲后人对蛇宴的传承,图源网络

蛇餐逐渐成为一种“面子”,每逢冬季,大到四大酒家南园、文园、大三元、西园,小至花酌馆都有蛇肴供应。其风靡程度可以说是,吃到整个广东几近无蛇可吃,得去广西抓才有。

因此也出现了一些无良商家用蟾蜍肉来冒充,味道经过加工可以说是没有区别,但功效上却是完全相反。那时候流传着一种检验真伪的方法:若是吃蛇后的两三天里,皮肤会流出薄薄的一层黄色液体,特别在更换内衣或沐浴时,那你吃到的就是真蛇。据说这是因为蛇的驱风去湿功效奏效了。

然而在经过抗日战争的战火洗礼,全广州只剩下“蛇王满”店坚强地重新复业,但当初的盛状不再,1966年后蛇王满被改名为卫东饭店。

直至改革开放后,改名为“蛇餐馆”,才开始恢复元气,终于在1991年的一百零五周年店庆恢复了“蛇王满”的原名。

只有广东人才明白,圣诞饮热红酒还不如食它!

▲1994年的蛇王满,图源网络

作为以蛇餐著称的老字号,“蛇王满”不仅受到市民的追捧,更是外宾、华侨同胞尝鲜的绝佳场所。诸如杨振宁、李政道、华罗庚等名人等光临过餐馆,华罗庚还留下“风味独特殊”的留言。

而在光顾外国人中,就数非洲人和日本人最为感兴趣,来的人最多。也许是因为曾有日本作家安藤盛在书中写道:“说起蛇肴, 我们惟有哑然。在中国有毒无毒的蛇有一百余种之多, 而不论哪一种都可以巧妙地加以烹饪而登诸筵席。”

经历如此风光时刻的老字号,仍然敌不过时代的变化,在1999年被房管局收回酒楼物业,旧时明星就此陨落。

只有广东人才明白,圣诞饮热红酒还不如食它!

03

蛇餐馆从单打独斗变成连锁经营

千禧年后,盛极一时的蛇王满关门了,近百年的蛇餐于无声中消逝。这个广州美食标志之一的餐厅关门,让不少人怀疑,蛇终归是小众的,不适合发展。再加上2003年沙士爆发,野生蛇类被众人避之不及。

正在大家认为广东名菜就此失传之时,一间从番禺杀到广州市中心的蛇餐馆引起大家注意——榕记宴。

只有广东人才明白,圣诞饮热红酒还不如食它!

这家创办于2004年的蛇餐馆,在外号“蛇王辉”的王国辉打理下,在十几年内间发展壮大,替代蛇王满成为广东人心目中食蛇专门店这也是第一家把蛇餐馆从单打独斗做成了连锁店和加盟店的餐馆,截止2020年已有40多家连锁店和加盟店。

原始模式下蛇餐馆的蛇,只能靠有经验的捕蛇人捕抓拿货。而这些“靠天吃饭”的生产模式容易遇上两个危机:第一,每日供货数量难恒定;第二,蛇的质量难保证。而野生蛇还有病毒危机和法律风险,一家餐馆想做大必须往现代化、产业化方向改进。

“蛇王辉”提到自己的菜单有超7成的菜品和蛇相关,所用的蛇种类几乎囊阔市面上受欢迎的品种。因此为了能稳定供应蛇原料,最开始他们和大量农户合作养殖。这就类似于电视剧《山海情》里主角们在家里种菌类,然后和一些商家定期收购。

只有广东人才明白,圣诞饮热红酒还不如食它!

2018年左右,榕记计划自己投资建立蛇养殖场,把货源全部掌握在自己手里,并且做起蛇药材加工等下游产业。

同年,榕记获得超千万投资。

然而,在食客和投资者都如此看好的情况下,2020年榕记的进击之路戛然而止——正是因为文章最开头提到的“禁野令”,在未禁止人工繁殖饲养蛇类的前提下,明确禁止售卖、运输和食用蛇类。

如果说,新冠疫情几乎令所有的餐饮业遭到重创,那对于榕记而言则几乎是致命的。熟悉榕记的朋友,恐怕此刻都会有种“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的无力感。

尽管榕记也尝试积极转营求生,下,作为一个宴几十年的品牌,兼顾旗下几十家餐厅,转营何尝容易?

只有广东人才明白,圣诞饮热红酒还不如食它!

店内临时的鱼池,未来将改造成具有观赏性的大鱼池,图源红餐网

而更重要的是当初的蛇类产业链上下游全部毁于一旦。这个影响的不仅仅是榕记一家店。这个上千年的饮食产业,从养殖、加工、运输、饮食每一环节都在一夜之间血本无归。

根据红餐网的报道,仅仅是广西登记在册的养蛇业主就达15万之多。

04

食蛇真的只会变成历史吗?

目前广东省内已经没有吃蛇的店铺,如果想吃蛇羹就只能到香港。然而受疫情和现在年轻人的口味变化,香港的蛇餐老字号也不好做,都在苦苦支撑。

只有广东人才明白,圣诞饮热红酒还不如食它!

▲食蛇店关店前的最后一天,图源网络

有不少人觉得,“食蛇文化”不仅是广东饮食文化的一部分,也是展示广东历史发展的一大印记,对贯穿起广东在自然环境、人文经济的变化有一定的帮助。

因而有专家和从事蛇业的相关人员提议,把剥离蛇体、处理蛇骨、烹煮蛇肉等技术申请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样这种复杂细致的技术也能保留下来,而粤港的传统食蛇文化也可以记录下来。

只有广东人才明白,圣诞饮热红酒还不如食它!

▲全蛇宴,图源水印

但也有专家从食品安全角度出发,认为吃蛇有风险,会让人模糊野生动物和养殖动物的界限,从而增加感染病毒的风险。

在不少从未接触蛇餐的人心中,吃蛇是一种可怕的风俗。吃蛇只会让别人心生恐惧,而不能征服恐惧。如果远古时期有吃蛇习惯是为了充饥可以理解,但现代社会有如此多的食物为何还要找这种有中毒染病风险的肉吃?

也有人从食品安全角度反驳:近日蛙类餐厅也出现了蛙肉抗生素超标的情况,而某著名咖啡店也出现了使用过期食品的情况。此类事件几乎每个月都会出现,他们的危险指数甚至比蛇类更高。毕竟蛇类不常吃,而家禽、烘焙食品几乎是日日吃。

而餐饮评论员从经济角度认为,像蛇类这样大宗、以食用为主的品种,价值约70亿元人民币,加上与食用相连的加工、运输、餐饮等行业,更是数百亿的产业链经济市场。

不知道屏幕前的你认为,广东的“食蛇”该不该保留?又可以如何保留呢?不妨在评论区分享你们的观点!

参考文献:

【1】先声夺人 披荆斩棘—— 蛇王满从药店到蛇餐馆的传奇经营史

【2】广东餐蛇史话 . 冯明泉

【3】饕餮中国︱广东人吃蛇肉的习俗始于何时 . 澎湃新闻

【4】蛇王满:龙虎风云迹难寻 . 南都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