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各位自己友有没有发现一个现象:

最近很多节目在翻唱粤语歌曲,像是东方卫视里《我们的歌》、湖南卫视的《歌手》,抖音里也有来自五湖四海的人翻唱《处处吻》等粤语歌曲,或者发布模仿粤语的小视频。

很多人称赞歌手唱得很好,但评论里总是有人揪着说粤语不准的问题。

“我再也不唱粤语歌了,自从发音被嘲讽后。”
“我再也不唱粤语歌了,自从发音被嘲讽后。”
“我再也不唱粤语歌了,自从发音被嘲讽后。”
“我再也不唱粤语歌了,自从发音被嘲讽后。”

▲微博和抖音里的部分评论截图

由此引发了很多争议,非粤语母语者说粤语,发音准不准真的这么重要吗?

01

到底怎样才算标准的粤语?

粤语其实是有很多分支,包括广府话、莞宝粤语、罗广粤语、四邑粤语等不同片区的口音。但粤语都以广州音为标准音,就像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一样。

“我再也不唱粤语歌了,自从发音被嘲讽后。”

▲点击查看分支明细大图,源维基百科

其实广州话(广州音)也是有分城内音(东山口音)、西关口音、西村口音、番禺口音的,而广州粤语学者普遍认为,广州音以西关口音为标准音。

也就是说,若你想按照普通话等级考试那样分辨一个人的粤语到底准不准,就以西关音来辨别判断。

那到底什么是西关音、城内音呢?

西关音,又称西关话,是粤语广州话或称广府话的一种子方言(或称口音),指以往居住在广州市西关地区一带的居民(旧街坊)所操粤语之地方口音。

城内音是指旧时广州城墙还未拆时的,城内区域,尤其以东山为代表。因此也有人叫东山口音。

但以前广州城内和现在人们所认知的广州老城区是不对等的。

清朝以前的广州城内,北起自镇海楼﹐南至珠江河﹐东边到越秀路﹐西边到人民路(旧时叫太平路—-长庚路)。

越秀路以东是东山﹐人民路以西是西关。清代的东山是城内﹑西关是城外。民初才一并归入广州市。

“我再也不唱粤语歌了,自从发音被嘲讽后。”

▲1890年的广州地图,红框内是广州城,西边是西关

西关实际是广州城外,是近郊区。但正是由于它在城郊,且““一湾清水绿,两岸荔枝红”,吸引了大量的商贾迁往此处,而后一大批达官贵人在这里建造别墅,也就是现在精致大气的西关大屋。

“我再也不唱粤语歌了,自从发音被嘲讽后。”

▲图源水印

自古以来,有钱就有权,有了钱权便掌握了话语权。西关口音一度被认为是贵族口音,因为带有西关口音的人非富则贵。

毫无疑问的,西关音成为了大多数人心中的标准音。而后,无论是粤剧演员还是电台和电视台的播音员都按照西关音进行演唱和播报。

就连香港也要求以广州西关音作为标准在电台、电视以及课堂上使用。直到上世纪末,还有不少香港电视台和电台在招聘主持人时,还明确保留了“广州话西关音”这一个要求。

除此之外,城内音(东山口音)也是最常见的广州口音之一。

大家都知道“西关小姐”、“东山少爷”,也都经常讲“有钱住西关,有权住东山“,因此城内音的影响也不可忽视。所以也有不少的人认为,广州话标准音应该以城内音为准而不是西关音。

那怎么判断自己说的是城内音还是西关音呢?来做几个小测试:

测试完就会发现,你好像哪个选项都行,哪个音都会讲。

事实上,经过长时间的融合交汇,现在大部分人的广州话都是西关音和城内音混合后的口音。依《广州音字典》所收字音来看,也并没有专门视西关口音为主收对象,而是以当前珠三角广府人通用口音为标准。

02

粤语无人讲,讲了又被挑剔

其实学习语言发音必须标准是个伪命题。

语言是传递信息的工具,是人与人之间沟通交往的桥梁。语言的存在是为了我们可以认知这个世界,所以学习语言除了基本的交流,更重要的是了解语言背后所承载的文化、情感和生活。

大家努力地传承粤语、多讲粤语,其实就是想保留粤语背后所代表的粤文化。

但很多人却在做着自相矛盾的行为,一边感慨粤语没人讲了,希望大家多多讲粤语,但同时对唱粤语歌曲、说粤语的人挑刺标准与否,更甚者讽刺他们的发音。

粤语文化的影响力在下降是个不争的事实,相比较80/90年代的黄金期,粤语歌曲、粤语剧集的关注度和受众群大不如前。

“我再也不唱粤语歌了,自从发音被嘲讽后。”

▲图源Moretify

此刻还吹毛求疵地要求别人咬字准确,并要求“咬字不准就别放出来,放出来就该接受批评”,这不是在为粤语“赶客”吗?

“我再也不唱粤语歌了,自从发音被嘲讽后。”

一旦这种粤语让人高攀不起的傲慢印象在他人心中生根,以后谁还会来学习粤语,谁还敢说粤语

“我再也不唱粤语歌了,自从发音被嘲讽后。”

▲过分要求粤语发音准确的后果

对我们本土的00后、90后学粤语都是求爷爷告奶奶地希望他们多学习、多开口讲,那对外省朋友热爱粤语、学唱粤语的行为更应该多加鼓励。

03

鼓励一切喜欢粤语的人

一种语言、方言的生命力在于流通与创新任何一门语言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如果一门方言不想变成被摆在博物馆供人凭吊的收藏品,就必须吸引更多的人来使用。

“我再也不唱粤语歌了,自从发音被嘲讽后。”

▲图源摄图网

就像一位网友说的,连本地的孩子都懒得传承的时候,还要排挤外省的粤语爱好者,这无疑是化友为敌的行为。

想要保护粤语,首先要抛开唯标准论的想法。不是说粤语不需要任何标准,而是不能是时时刻刻用标准去框定所有人

就像普通话,它的标准一直在变,新华字典的规则也是按照大多数人使用习惯在不断更新。粤语也该是如此,不能过分执着于标准,否则长此以往,只会让他人觉得粤语使用者充满优越感,从而使粤语的形象失分。

“我再也不唱粤语歌了,自从发音被嘲讽后。”

在面对粤语越来越少人讲的现状,对待粤语爱好者,只要真心热爱、努力学习,我们不该鼓励支持,为他们学习粤语的道路保驾护航吗?

各位自己友,

你们对“讲粤语必须标准”的说法怎么看?

欢迎在评论区发表你们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