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乐峰广场购物,偶遇提着大包小包的仨靓女,边走边说笑斗嘴。忽一位对其同伴大声笑骂:“我怼你呀!”大庭广众,很不雅,我不禁为之侧目。但一想,在当今这个网络语满天飞,女汉子周街行的年代,见怪不怪了;再转念,现在“怼”业已成为“万金油”(万能)动词了,词义褒贬、雅俗皆有,谁知她们用的是哪个义项?你能指责她们什么?

怼,普通话读音duì,但随着网络语言发展,口语声调都跟广州话读duí了!

怼,从古汉语到现代汉语都只有一个义项:怨恨。《说文解字》:“怼,大泪切,怨也。”又如,“以死谁怼。”(《左传·僖公二十四年》)“以怼父母。”(《孟子》)“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屈原《九歌·国殇》)“怼”都是怨恨的意思。现代汉语词“怼恨”、“怼怒”、“怼憾”、“怼怨”等,其中语素“怼”的含义都是“怨恨”。

广州话“怼”,读音[dêu2](音队),意义却没有继承古汉语的“怨恨”。变成一个多义的动词,其主要义项是:

1.(用竹、棍等钝物)插,捅,拨;同义词“厾”(音督)、“撩”(音料)可替代之。如“明仔攞条棍怼咗个墙窿几下,当堂飙出两只老鼠。”“用铁线怼几下,坑渠唔系通啰!”“只毽踢咗上树,搵条竹怼番落嚟。”打桌球叫“厾波”,也有叫“怼波”的。

2.(用尖刀、针等锐器)刺,挑,扎;同义词有“拮”(音吉,主动刺、扎)、“撩”(音料,用针刺穿)、“撍”(音[cam5],被动刺、扎);“怼”主被动皆可。如“紧张过头,支笔怼穿咗张试卷添!”“搵眼针怼穿个卟([pog7]手脚上的水泡)就唔痛啦。”“好声行呀,唔好畀啲烂玻璃怼亲咯!”俚语“厾背脊”(背后讲闲话、坏话或打小报告)也可说“怼背脊”;描写一个人哭爹叫娘、寻死觅活有个俗语,叫做“又要生,又要死,又要刀仔怼大髀(音比,腿)。”皆取此意。

3. 打,杀伤,杀死,干掉。这个义项多采用一个俚语:怼冧(音[lem3])。此词最初的含义是用刀、匕首杀死一个人,后来就引申到不限方式了,刀杀、枪杀、烧杀、毒杀……一律叫“怼冧”。

4.(用酒)灌。如“我连敬三杯,怼到佢晕砣砣。”灌醉,同样叫“怼冧”。

5. 半粗口,相当于普通话“操”。在此不举例。

6. (象棋)棋子向前进。比如“怼卒”(拱卒,也称“厾卒”),“怼只车上河头。”“怼炮沉底。”

必须指出,在交际中,广州话词“怼”的意义往往要视具体语境而确定。比如“怼佢”,要看“佢”是什么东西,用什么工具“怼”。否则,义项1——6都适用。例如,工具是凶器,“佢”是仇家,“怼佢”就是“教训教训他”或“干掉他”;工具是酒,“怼佢”就是“灌醉他”;佢是某只棋子,“怼佢”就是“走它前进”。

在很多北方方言中,“怼”也像广州话这样成了多义动词。尤其是河南话,“怼”含义广泛:1.该给不给该还不还耍赖皮,如“你这是怼人家”;2.撞击,“那人醉驾,车怼大树上了”;3.遇见,“今儿路上怼着王大妈”;4.干活,“大家怼的不赖”;5.买,拿,弄,“你怼哩啥?”;6.教训、收拾(包括打、骂、批评等手段),“我怼了他一顿”。

网络语的“怼”,则不管三七二十一,自古至今,从北到南,所有义项都“一网怼尽”!无论在什么语境下,只要与动作有关的词,如吃、喝、拿、打、干、弄、揍、抓、杀等均可用“怼”代替之,成了个如英语do那样的“万金油”动词,都可以与任何名词或代词搭配,只不过不同的语境表示不同的意思罢了。下面盘点一下网络(乃至媒体)上最常用的义项:

1.斗嘴,辩论;两个人抓住对方弱点相互打嘴仗,或者互相调侃、玩笑皆称为“互怼”。如“冯小刚和王思聪在网上互怼。”“我和男朋友常发微信互怼。”

2.(用言语)挤兑、顶撞、敷衍。“你别尽拿这些话怼我”。

3. 比,比拼。“京东与淘宝大怼价格”。

4. 比赛,对阵。“广州德比!周日,恒大队和富力队怼上了。”

5.大吃,大喝。“去肯德基每人怼它仨汉堡、仨鸡翅,再怼它一扎啤酒”。

6. 买,卖,捎。“顺便替我怼条烟回来。”“手机太旧了,怼了它。”

自然,上述河南话的所有义项,(据说网络语“怼”是河南网友首发的哩!)广州话1——5义项,都是网络语“怼”的常用义项,这里就不一一举例了。无怪乎我一位学生说:“写微信一时谂唔到啱用嘅动词唔紧要,‘乱咁怼’就得啦!”(学生作文可万万使不得!)

回到本文开头那位靓女的“我怼你呀”,她100%使用的是网络语,是“我恨死你”,“我吃定你”,甚至是“我杀了你”?笑骂嘛,虽则有些“彪悍”,但又能指责她们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