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是参观机构,随后接受洗脑,接着脑子一热,笔尖一动,一份为期几个月到数年不等的小额贷款协议就此达成。贷款的人既不买房,也不买车,而是为了参加各种课程培训。

 

你下定了决心要按时上课的,因为你也相信“决定一个人竞争力的,是课余时间”。然而你发现自己并没有想象中有毅力,你每月都要拆东墙补西墙还贷款,但只去上过几节课。你后悔了,想找培训机构退款,但明明白白写着“贷款不可取消”的协议上,却清清楚楚地写着你的名字。

 

这是个老掉牙的剧本,却有一批又一批“涉世未深”的大学生倾情演出。一年一茬韭菜,让割韭菜的乐开了花。

当代大学生,为什么热衷当韭菜?

割韭菜的是谁?从学校里所谓“师兄”“师姐”,到各种校园自媒体,再到深谙大学生“德性”的培训机构,再到疯狂抢夺用户的各种银行、网贷机构,真是皆大欢喜。

 

培训行业,很乱,早就不是什么新鲜事。但它能够一直这么乱下去,并且不断发展壮大,真是充分显示了监管部门的“包容开放”,和支持教育产业发展的“良苦用心”。

当代大学生,为什么热衷当韭菜?

自己贷的款,哭着也得还完

日凌晨,趁着学员们熟睡的韦博英语出其不意地在微信上发了一则通知:佛山地区停业三天,广州公布退学方案。

 

继北京、上海、成都等地之后,韦博英语的关门潮终于波及到了广东地区。通知一出,一片哗然,关于韦博英语跑路的消息此起彼伏,“破产”“倒闭”的传闻不断传出。

当代大学生,为什么热衷当韭菜?

人去楼空的韦博教育

早在12日时,韦博英语创始人高伟宇就发表了“公司遇到困难”的公开信,随后立马给出了包括退学在内的多项后续措施,不少地区的韦博学员们已经纷纷排起了退费长龙。

 

但对于涉事金额过亿元的韦博英语来说,“45日退费”的承诺到底是会真的兑现,还是领导人们应付媒体随便说说的措辞?就连韦博自己的人也说不清楚,倒是员工们的皮球踢得不错,表示“自己就一打工的。”

 

然而可以肯定的是,此刻有不少退费无门的学员们,正在为找不到相关负责人而焦头烂额。再结合此前大面积的关店“剧情”来看的话,曾在培训领域为无数人“走向巅峰”推波助澜的韦博英语,最后落得的结局很有可能是要跟乐视、ofo一样——要“着草”了。(着草:粤语里意为落难逃跑)

当代大学生,为什么热衷当韭菜?

一位当事人C向识广透露,他今年3月份的时候在深圳华强北韦博国际报名了3个等级的英语学习,共计34800元,首付10%,尾款3万多元的分期,则是通过一张现场开通的广发银行卡来完成。

 

在报名之前他也曾犹豫过,一是费用对于他来说真的太贵,二来学习周期太长。但在课程顾问“学英语将如何改变人的气质与命运”等鸡汤的反复洗脑,以及“经济困难可以申请助学补贴”的蛊惑当中,“把持不住”的C最终还是报了名。按照课程顾问的说法,“对待分期付款的同学老师将会更加上心。”他在工作人员“手把手”帮助之下仅凭一张身份证10分钟就办好了一张广发信用卡。而当时可以选择的,还有招联金融、百度有钱花。

 

但5个月之后,1个等级没有学完的C深感自己在学的是成功学多过英语,便向韦博表达了退学的意愿。当初好声好气的课程顾问瞬间翻脸,表示自己“不归她管”,好不容易协商好退款事宜,却又出现了合同当中未曾告知的3000多元利息费,这多出来的费用,便是来自无法撤销的贷款分期。8月份签订退款协议时,韦博英语告知C学费将在45个工作日内退还,但直接今天仍未收到,负责人的微信也一直联系不上。

 

C的困境,正是千千万的韦博英语学员们当下的困境。

当代大学生,为什么热衷当韭菜?

韦博英语门口挤满了等待退费的学员

韦博英语成立于1998年,与美联、英孚、华尔街一起并称“英语培训四大巨头”,在全国60多个城市开了200多家分店,广告宣传每年都做得有模有样,企业形象早已深入人心。这样一个“浓眉大眼”说跑就跑,着实令人大吃一惊。

 

只剩下大量被韦博英语套路诱导、从金融机构申请了几万块钱培训贷款的学员们一脸茫然,英语水平没有提升太多,人生经验倒是丰富了不少。

 

如今的课很大可能是上不下去的了,但自己贷的款,哭着也得还完。

顶风作案

培训贷款“玩出火”的,韦博英语不是第一个,也必然不会是最后一个。

 

2017年湖南19岁小王不堪培训贷重负的自杀案就曾一石激起千层浪;而2018年乐知英语、博学教育等机构收取学员巨额培训费后卷款跑路的新闻,也让不少亲历者至今都仍历历在目。

当代大学生,为什么热衷当韭菜?

曾几何时,因校园贷而起的“裸贷”、“暴力催收”、“贷款自杀”等问题严重扰乱着校园环境、危害着学生的人身财产安全。好不容易一轮重拳出击把这些“歪风邪气”给整顿了一遍,但谁能想到,还没清静多久大学校园,会这么快又迎来“培训贷”这只“披着羊皮的狼”。

 

是培训机构太狡猾,还是学生们太单纯?

 

对受害人的苛责未免有点隔岸观火、幸灾乐祸。毕竟有人是真的抱着学习的心态去报名培训的,而且选的也是大品牌。只是他们没有想到,培训行业的水还能有这么深,套路贷款的形式还能这么丰富罢了。

 

而同样的套路,同样的遭遇,还会出现在租房贷、美容贷、入职培训贷等当中,无处不在,躲都躲不过。

 

乱象横生的培训贷没人管吗?并不。早在2017年,教育部就与银监会制定了“不允许向在校大学生发放贷款”的禁令。1年后,国务院又发布《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的意见》,明确了“不能一次性收取超过3个月的培训费用”的规定。

 

但吊诡的是,稍稍到网上一查,英孚英语、达内培训、尚德教育等培训机构关于“培训贷”的投诉记数量仍然多得惊人,就连华尔街英语这样的知名品牌,也无法在这浑浊的泥潭里面独善其身,接连陷入了“霸王条款”、“诱导贷款”与“退费难”的舆论漩涡当中。

当代大学生,为什么热衷当韭菜?

投诉平台上关于华尔街英语的投诉贴里面,“霸王条款”“诱导贷款”等关键词尤为显眼,而“退费难”,又是众多投诉标签里面最为热门一个。

 

监管难,维权更难。不少培训机构早早就穿上了法律的外衣,套路的内容早就被专业律师白纸黑字写得明明白白。如果想要进行维权,很大可能只会得到一句“以后不要参加这个培训”的建议。

 

而此次事件的主角韦博英语其实也早就“露了馅儿”。在21CN聚投诉平台上,关于韦博英语“培训贷”的100多条投诉里面最早可以追溯到2015年,问题同样是“霸王条款”、“退费难”,涉案金额少则三四千,多则五六万。只是几年过去,大部分帖子的状态直到今天都仍然显示“处理中”。而在68000多条的相关微博讨论里面,对于韦博英语的声讨更是占到了绝大多数。

当代大学生,为什么热衷当韭菜?

韦博英语的这个爆雷能够“忍辱负重”拖到今天才彻底炸响,很大程度要归功于监管部门的反射弧之长。

 

大企业尚且顶风作案,更何况那些不显眼的小机构?

 

同样是培训机构,同样是诱导贷款,一个自称ishow的小作坊英语培训机构在过去4年里面曾被无数次举报涉嫌传销、校园贷等。但直到前不久的开学季,ishow的销售人员依旧明目张胆地在穿梭在大学城里面假装“师兄师姐”,逮着刚入学的新生们卖课程、派传单。

 

其实你没有想象中那么爱学习

屡禁不止,又屡试不爽的培训贷何时才是尽头?我们不得而知。

 

但可以确定的是,在巨大的升学压力下和残酷的就业竞争前,培训这门生意还将长盛不衰。

当代大学生,为什么热衷当韭菜?

“知名”专升本培训机构尚德

搅乱这淌混水的,固然有商人投机逐利的因素,监管部门的不作为也难辞其咎,但所谓的“受害者”就真的无辜吗?其实并不。

 

仍记得网贷出现之前,我们为了买下一件喜爱已久的商品而省吃俭用时的过程是多么艰辛,目标实现了之后的那种喜悦又是如何充实。

 

但花呗、白条的面世,让许多曾经遥不可及的事物正在变得触手可及,曾经那种期待与朴素的喜悦感逐渐变得荡然无存,取而代之,是急于求成,是急功近利。

 

这种浮夸心理的盛行,也让“培训贷”的存在有了生存的养分与土壤。

当代大学生,为什么热衷当韭菜?

鼓吹提前消费的分期乐广告

学习作为一种对自己知识的投资行为,按理说应该是无法用金钱的多少来衡量其价值的。但“精神追求”也得服从于“物质基础”,要是学回来了知识,最后却因为还不起贷款而走上了自杀、坐牢、或成为老赖的“歪路”的话,那所谓的学习培训,到头来也不过是一场得不偿失的失败投资罢了。

 

这并非危言耸听,新闻里那一个又一个令人沉痛的案例,便是现实世界为理想主义的人所敲响的警示钟。

但现实当中,很多人报培训班,又真的只是一时冲动,或者盲目跟风。经历过大学生活的人都会有一种共同感受,就是能好好把本科课程给学明白已经足够吃力了,哪还有那么多精力放在校外培训上呢?

 

更何况,被灌输了多年的“上了大学就自由了”思想之后,每天面对着从四面八方而来的诱惑的我们,又真的没有自己想象当中那么热爱学习。

 

之所以一头扎进了培训贷的套路当中,无非也是因为抵挡不住“天花乱坠”的说辞,与被包装成成功学、心灵鸡汤的功名与利禄的世俗诱惑罢了。

当代大学生,为什么热衷当韭菜?

理性消费,别让上当受骗,成为了自己的“大学第一课”。

 

撰文 | JASON

图片源自网络

© THE END

互动话题

你报过培训班吗?都曾经历过“套路”?

当代大学生,为什么热衷当韭菜?

本文由识广原创出品,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长按二维码关注识广,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当代大学生,为什么热衷当韭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