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风怀旧:你见过40年代、50年代的彩色香港吗?
一九四六至一九四七年的香港。
 
港风怀旧:你见过40年代、50年代的彩色香港吗?

约一九四八年的香港仔避风塘,战前“香港八景”之一,富有诗情画意的“鸭洲帆

 
港风怀旧:你见过40年代、50年代的彩色香港吗?

约一九四八年的中环海旁。

 
港风怀旧:你见过40年代、50年代的彩色香港吗?

约一九四八年从半山马己仙峡道,缆车沿线俯瞰中区一带,当时汇丰银行大厦仍是全港最高的建筑物。

 

港风怀旧:你见过40年代、50年代的彩色香港吗?

约一九四八年的浅水湾。战前曾被形容为“水天一色,波涛浩渺”的浅水湾。

 
港风怀旧:你见过40年代、50年代的彩色香港吗?

一九四九年的新界乡民。图中的新界乡民把刚收成的蔬菜运往由政府设立的收集站。除产米外,新界的乡民大都在禾造收成后种植各类蔬菜,收成后由政府统营拍卖。勤劳的乡民更于空閒时间採摘荒地或山上的草药和柴薪,再拿往墟市摆卖,以赚取蝇头小利。

 
港风怀旧:你见过40年代、50年代的彩色香港吗?

一九五零年九龙城的小孩在拾荒。

港风怀旧:你见过40年代、50年代的彩色香港吗?

一九五零年九龙城的人们在垃圾堆里讨生活。

 
港风怀旧:你见过40年代、50年代的彩色香港吗?

一九五零年的西环小巷子里。

港风怀旧:你见过40年代、50年代的彩色香港吗?

一九五二年的湾仔,江湖术士在街头招揽了一群儿童围观。

港风怀旧:你见过40年代、50年代的彩色香港吗?

一九五三年的海港。图中可见一艘刚从中环开出的天星小轮。

 
港风怀旧:你见过40年代、50年代的彩色香港吗?

一九五三年从海港眺望九龙尖沙咀一带。一艘旧式帆船徐徐驶过,当时半岛酒店仍是九龙半岛最高建筑物。

 

港风怀旧:你见过40年代、50年代的彩色香港吗?

一九五三年从高空俯瞰筲箕湾避风塘除渔船和住家艇外 , 尚可见到一些多层建筑物,其中一些由太古船坞兴建。太古船坞当时是香港规模最大的船坞,一度僱用了超过五千名工人。

 
港风怀旧:你见过40年代、50年代的彩色香港吗?

一九五三年的上环,一名穿布鞋的劳工在一张大幅皮鞋广告下吃饭。

港风怀旧:你见过40年代、50年代的彩色香港吗?

一九五四年的荷李活道上,小童在哭。

港风怀旧:你见过40年代、50年代的彩色香港吗?

一九五四年的牛池湾。

港风怀旧:你见过40年代、50年代的彩色香港吗?

一九五零年代大坑山上的寮屋。直到一九七零年代,位于铜锣湾旁的大坑都是港岛主要寮屋区之一。著名荷里活电影《苏丝黄的世界》一九六一年,故事中主角原居于寮屋。

 
港风怀旧:你见过40年代、50年代的彩色香港吗?

一九五三年启德机场码头。

 
港风怀旧:你见过40年代、50年代的彩色香港吗?

一九五三年启德机场旁的楼房及巴士总站。

 
港风怀旧:你见过40年代、50年代的彩色香港吗?

一九五四年的中环干诺道中。早上,市民从中环天星码头步行往工作地点,后方可见位于毕打街尽头的卜公码头。图中所见,马路上的行人相当稀疏。事实上,当时香港的“白领阶层”人数不多,一九五四年政府年鑑的就业章节中,甚至没有文职僱员的数字。当时的工作人口中,以工厂工人最多,估计略高于二十一万五千,包括受僱于没有登记工厂的工人),其馀工作人口从事的行业依次为︰农业约二十万、建筑约二十万、渔业约五万、政府服务约二万九千)及公共交通(约二万五千)。

 
港风怀旧:你见过40年代、50年代的彩色香港吗?

一九五五年的启德机场。

 
港风怀旧:你见过40年代、50年代的彩色香港吗?

一九五五年中环都爹利街旁的皇后大道中。图中的建筑物大战前原是中国银行旧址。一九四七年,港府为了促进中区的商业发展,决定把旧大会堂馀下的地段拍卖。

 
港风怀旧:你见过40年代、50年代的彩色香港吗?

一九五五年中环的香港木球会。木球会早自一八五一年已成立,旧址原属美利操兵场。早期英国人在港成立的会所,除香港会外,大都以体育活动为主,如木球会、马球会、扒艇会、游艇会及马会等。与华商不同,对很多没有家室、生活平淡且工作枯燥的外籍商人来说,体育活动除了有益身心外,更是社交的核心。

 

港风怀旧:你见过40年代、50年代的彩色香港吗?

一九五零年代中期从边界远眺深圳一带,前景可见深圳河。一九五一年以前,内地与香港居民都可以自由进出边界地区而不须出示任何证件,而位于本图中后方的深圳墟更是北区居民作买卖的主要市集。一九五一年五月,港府实施“边境封闭区域命令”,自此出入边境的居民都要申领证件,不少家庭自此两地分隔。

 
港风怀旧:你见过40年代、50年代的彩色香港吗?

一九五零年代中期,元朗附近鱼塘旁的简陋茅屋。二次大战后,新界大部分耕地及鱼塘都是由内地抵港的新移民向地主批租承耕及养殖。这些新移民由于不获原居民批准在原村落范围划地建屋,故往往只能于农田或鱼塘旁搭建简陋的茅舍。

 
港风怀旧:你见过40年代、50年代的彩色香港吗?

一九五五年,两名在港度假的军 人在导游陪同下游览浅水湾。

 
港风怀旧:你见过40年代、50年代的彩色香港吗?

约一九五五年的湾仔海旁。告士打道尚未筑成,远处的红砖大厦即为今天伊丽莎白大厦所在地。

 
港风怀旧:你见过40年代、50年代的彩色香港吗?

约一九五五年中区海旁旧貌最后一瞥。左端为皇后行, 近中央处可见邮政总局大楼。

 
港风怀旧:你见过40年代、50年代的彩色香港吗?

一九五五年半岛酒店前的梳士巴利道。

 
港风怀旧:你见过40年代、50年代的彩色香港吗?

一九五五年湾仔骆克道的战前楼宇。这些楼房都是湾仔填海工程完成后一九三零年建成,与之前湾仔旧区相比,这些楼房的居住环境相对较好。

 
港风怀旧:你见过40年代、50年代的彩色香港吗?

一九五五年一位女士站于尖沙咀北京道前。女士背后的体育用品广告是木球用品,这原是英国及英联邦国家中上层热衷的体育运动,绝大部分本地华人甚至连球赛规例都不清楚,遑论参与。图中公司的销售对象很可能是居港的外籍人士或驻港英军,注意商店前停泊了一辆军方的吉普车。一九五零年代初驻港的英军人数一度高达三万。一九五一年香港的总人口约为二百万,加上军眷,数目庞大的外来人口为香港社会带来不同层面的影响。

 

港风怀旧:你见过40年代、50年代的彩色香港吗?

一九五五年站于汽车旁的两名女孩。正如当时不少贫困小童一样,她们可能希望借着开启车门以赚取一点小钱来帮补家计。

 
港风怀旧:你见过40年代、50年代的彩色香港吗?

一九五五年湾仔。

港风怀旧:你见过40年代、50年代的彩色香港吗?

一九五六年,从后半山俯瞰金钟一带。

 
港风怀旧:你见过40年代、50年代的彩色香港吗?

一九五六年虎豹别墅内一景,远方为兴建中的维多利亚公园。维多利亚公园所在地原为旧铜锣湾避风塘,公园于一九五四年始建,至一九五七年建成启用,是战后首个大型填海工程。

 
港风怀旧:你见过40年代、50年代的彩色香港吗?

一九五六年一群在街上流连的小童。二次大战后,香港整体的家庭结构渐渐出现新发展,与过往在港短暂工作再回乡结婚生子不同,战后特别是一九四九年以后抵港的新移民不少在港建立家庭,与过往相比,在港出生的婴儿数目因而大幅增加。由于不少父母均需外出工作,儿童乏人照顾而流连街上成为常见的现象,年纪稍长的小童多数担负照顾弟妹的责任。

 
港风怀旧:你见过40年代、50年代的彩色香港吗?

九五六年于尖沙咀一酒店门前干活的擦鞋童。一九五零年代港府虽然开始推行普及小学教育并大量兴建小学校舍,不过由于入学并非免费,对清贫的家庭来说,无法缴交学费、孩子被迫退学仍时有发生。以简单的工具即可谋生的擦鞋童因而随处可见,特别是一些商业区及游客出没的地点如酒店、餐厅等。香港的免费普及小学教育要到一九七一年才实现。

 

港风怀旧:你见过40年代、50年代的彩色香港吗?

一九五六年从大埔道俯瞰兴建中的李郑屋徙置区。虽然海外访客往往讚扬港府在徙置政策上如何照顾居民,而港府对有关政策亦非常自信。不过这些政策的最大目的其实是清理佔用官地的寮屋。

 
港风怀旧:你见过40年代、50年代的彩色香港吗?

一九五六年的尖沙咀加拿芬道。或许拍摄时间尚早,街上看来异常宁静。当时已十分洋化的尖沙咀,仍隐约见有农村的风貌。

 
港风怀旧:你见过40年代、50年代的彩色香港吗?

一九五六年的香港仔涌尾。

港风怀旧:你见过40年代、50年代的彩色香港吗?

一九五六年的上环小巷子。

港风怀旧:你见过40年代、50年代的彩色香港吗?

一九五六年疲惫的老太伏在箩筐上小憩。

港风怀旧:你见过40年代、50年代的彩色香港吗?

一九五六年佐敦道码头巴士站,一群小童露宿街头。

港风怀旧:你见过40年代、50年代的彩色香港吗?

一九五六年湾仔街市。

港风怀旧:你见过40年代、50年代的彩色香港吗?

一九五七年的西环,江湖医生在街头闯荡江湖。

 
港风怀旧:你见过40年代、50年代的彩色香港吗?

一九五七年的湾仔街头,小童哭泣。

港风怀旧:你见过40年代、50年代的彩色香港吗?

一九五九年刚举行弥撒后的尖沙咀玫瑰堂。玫瑰堂的历史可追溯至一九零零年,当时中国发生义和团事件,英 军从印度增派军 队至香港并在尖沙咀驻扎,当中包括约一百名来自爱尔兰的天 主 教 徒。意大利米兰外方传 教 会于是在嘉诺撒修 会举行弥 撒,翌年再在该地兴建小 教 堂。当时正值尖沙咀扩展,葡人定居日多,一些葡籍教 友遂倡建天 主 教 堂。有关建议很快得到嘉诺撒修 会支持及让地。一九零四年底,新 教 堂举行奠基仪式,半年后落成。玫瑰堂自此成为九龙半岛主要的天 堂。

 
港风怀旧:你见过40年代、50年代的彩色香港吗?

一九五零年代末九龙仓前的商店,该地重建后成为星光行。一九六零年代以前,除半岛酒店外,尖沙咀并没有很多吸引游客的设施,店舖的外籍顾客主要以驻港及访港的军 人及其家属为主。

 
港风怀旧:你见过40年代、50年代的彩色香港吗?

一九五零年代末的尖沙咀火车站及钟楼。一九一六年落成的尖沙咀火车站大楼,曾是全球最重要铁路的终站。

 
港风怀旧:你见过40年代、50年代的彩色香港吗?

一九五零年代末铜锣湾怡和街及渣甸街交界处。当时铜锣湾仍处于新旧拼杂、贫富共存的年代,不过随著百德新街的住宅群落成、入伙,以及大丸百货公司的开业,铜锣湾的面貌发生改变。

 
港风怀旧:你见过40年代、50年代的彩色香港吗?

一九五零年代末油蔴地佐敦道以北的一段弥敦道。图右方的旧式楼宇建于一九二零年代,这一带特别是弥敦道东侧虽然离尖沙咀不远,发展却甚至比深水埗还缓慢。

 
港风怀旧:你见过40年代、50年代的彩色香港吗?

一九五零年代末的尖沙咀。图中所见,弥敦道并不繁忙,上下行车线甚至没有栏杆分隔,当时大部分建于二十世纪初的欧式建筑仍未拆卸重建。右方的明德银号于一九六五年初因对地产放款过度出现挤提并申请破产,事件引起市民对华资银行信心恐慌,这亦为后来一连串的银行挤提事件揭开序幕。一九六 4年披头四乐队访港,曾于后方的乐宫戏院今美丽华酒店举行演唱会。

 
港风怀旧:你见过40年代、50年代的彩色香港吗?

九五九年一对美籍游客摄于浅水湾酒店前。这座别致的英式酒店由香港大酒店公司投资及兴建,自一九二零年开业以来即深受顾客欢迎。浅水湾曾被喻为“东方夏威夷”。酒店于一九八二年拆除重建。

 
港风怀旧:你见过40年代、50年代的彩色香港吗?

一九五零年代末的湾仔轩尼诗道及庄士敦道交界处。中央是有“红砖礼拜堂”之誉的中华循道公会香港堂。该堂原是湾仔地标之一,其建筑中西结合。建造材料虽以钢筋混凝土为主,不过外形却局部呈现中国的建筑特色,特别是屋顶凉亭式的钟楼。该堂于一九九二年拆除重建。

 
港风怀旧:你见过40年代、50年代的彩色香港吗?

一九五零年代后期的皇后大道中,中央可见恒生银行的前身恒生银号。从一九五零年代起,因丧失与内地业务的联繫,香港银号业开始发生重大变化,由过去以押汇、侨汇及汇兑为主逐渐转向为发展迅速的制造业和新兴的房地产业提供贷款。一些银号经过改组,转变为现代化的商业银行。一九六零年,恒生正式转为公共有限公司,并把银号改为银行。

 
港风怀旧:你见过40年代、50年代的彩色香港吗?

一九五零年代末在干诺道中皇后行。今文华酒店位置前等候客人的人力车车夫。根据一九五九年的统计数字,当年香港仍有八百六十六辆人力车在港九各处行走,较的士的数目八百五十一辆还要多。

 
港风怀旧:你见过40年代、50年代的彩色香港吗?

一九五零年代末一队路经上海街。近长沙街交界的出殡行列,以仪仗乐队开路。当时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往往于家中举行各种殡葬仪式,包括入殓封棺乃至出殡。从一九六零年代起,随著社会环境的转变及有关法例的修订,这类仪式改在殡仪馆内举行。

 
港风怀旧:你见过40年代、50年代的彩色香港吗?

一九五零年代末,工人在大街上运送棺柩。直到一九五零年代初,市区仍有多座坟场,如老虎岩今乐富、何文田等,都是主要的坟场区,在街上运送棺柩在当时的市区很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