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20点许,芳村花地百合园市场突然发生大火,从街坊拍下的视频可见,红红的火光照亮天际,黑黑的浓烟直冲云霄。

据了解,起火建筑为农贸市场,主要燃烧物为纸钱等杂物,幸好无人员伤亡情况。

▲视频源自微博@低调老壮男

最近,随着秋天的到来,广州天气变得干燥,在路上听见消防车呼啸出动救火的次数也明显多了不少。

尽管人们一直说广州是个福地,两年来难受地震、台风等侵害,但随着近代人口急速增长,水火二灾却一直成为了广州的城市大患特别是近代的三次大火,每次都差点把整个西关烧为灰烬……

01

十三行的大火

近代的这三次大火,都是发生在西关的商业旺地十三行。

自1757年开始,清朝乾隆皇帝以海防重地规范外商活动为理由,谕令外国商人只可以在广州进行进出口贸易,是谓“一口通商”。当时,外国人的商馆和贸易的洋货正是集中在城外的十三行(位于现今十三行路以南及文化公园一带)。

昨晚芳村的大火,吓得我心惊肉跳……

▲早期十三行布局图,图源网络

 

不过,随着航海技术的发展,欧美来广州的商船越来越多,十三行的贸易量激增,但清政府却没有批划更多的经营用地,令到该处堆放了大量货物

加上从事外贸的人口也相应增长了好几倍,十三行一带变得拥挤不堪,建筑密度甚至超过了广州城内。因此,从现代的消防管理来看,十三行出现大火灾也是迟早的事,而且一烧起来往往就容易“火烧连营”。

昨晚芳村的大火,吓得我心惊肉跳……

▲描绘广州十三行的铜版画,图源网络

1822年11月1日晚上九点多,十三行附近一家饼店失火。当时亦正值秋冬时节,北风猛烈,于是火势顺风向南蔓延,烧到十三行。巧合的是,当时英国商馆边的猪巷里堆放了很多木柴,被点燃以后火势加强。

眼看着大火越烧越猛,商人百姓无不奔走救援。人们用牛车拉水扑救,但效果微乎其微,甚至部分水车反被大火烧毁。外国商人也拿出了几台从欧洲进口的灭火机,但这种老式机器需要先拉到珠江去吸水,再拉回来救火,效率非常低。

昨晚芳村的大火,吓得我心惊肉跳……

▲图源网络

眼见情况紧急,十三行商人们就提议立即拆掉部分房屋,制造出一条隔火带,但时任两广总督的阮元却出于迷信拒绝,转而祈祷神佛灭火。

由于阮元的不作为,到了次日中午,整个西关已经烈焰冲天,大火足足持续七日七夜之久。这场“天灾人祸”共计焚烧1.5万余户,洋行11家,十三行里只有丹麦、英国东印度公司和荷兰公司的商馆保存下来。同时,火烧死者达一百多人,包括一些外商,还有27人在逃火中因踩踏致死。

昨晚芳村的大火,吓得我心惊肉跳……

▲图源网络

除了人命伤亡,这场大火造成的经济损失也十分惨重。据记载,当时“洋银融入水沟,长至一二里”。有4000多万两白银,也就是150万公斤白银被烧成了“银水”,“银水”流到水沟后形成了1公里“银路”,液化的白银甚至将珠江染成了“银河”。要知道,4000多万两白银,在那时相当于清朝一年的国库收入。

昨晚芳村的大火,吓得我心惊肉跳……

▲图源网络

1856年,火烧十三行的悲剧再次重演。此时正值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12月14日英军直逼广州城,并在城外进行炮击,当其占领了通往商馆区的新豆栏,又拆毁商馆北面和东面的大片中国店铺民房,企图留出一片开阔地时,被拆毁的废墟忽然起火,并迅速殃及美、法、英国商馆。

对于起火的原因,有多种说法:一说是英国侵略者唆使印度士兵和中国无赖汉奸所为,另一说是清朝两广总督叶名琛烧毁外国商管以冒功,还有一种说法是广州民众因痛恨侵略者的暴行,自发纵火焚烧外国商馆,殃及十三洋行。

但无论是谁放火都好,大火之后,十三行商行和外国商馆几乎化为灰烬。《触藩始末》一文曾描述:“夜间遥望火光,五颜六色,光芒闪耀,据说是珠宝烧烈所至。”

昨晚芳村的大火,吓得我心惊肉跳……

▲图源网络

到了1915年,噩运再次降临在十三行。一间油烛店午炊时不慎起火,附近店铺多为煤油、火柴店,顷刻即被延烧,十三行顿时成为人间炼狱。

警察和百姓虽想施救,无奈恰巧广州遭遇水灾,连自来水厂都被淹没,电灯、电话也停用,入夜后一片漆黑,施救十分困难。在24个小时里,大火吞噬了20条街、2000多家店铺民居,尸积如山。

这三次大火,宣告了曾经垄断中西贸易近200年的十三行历史的结束,也宣告了清代广州西关的全盛时期的结束。民国期间,上海取代了广州,成为全国对外贸易最繁荣的城市。这种状况直至1957年后,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在广州创办,形势才有所改变。

02

古代人的火政

不过,别看完火烧十三行的历史,大家就以为以为古人完全没有消防意识的。其实,中国历朝历代都对于防火都极为重视。

早在唐朝时期,宋璟、杜佑、杨于陵等人在广州引导百姓烧制砖瓦代替茅屋、推行辟宽街道扩大防火间距等措施,推动城市防火。

昨晚芳村的大火,吓得我心惊肉跳……

▲图源网络

到了宋朝时期,官府制定了一系列的防火措施,并专门出台了一个《营造法式》法典。为了防止火灾的蔓延,人们就想到了在房屋之间预留小弄,既是防火间距也是消防通道,并规定城中建造的望火楼要高约9米以上,用来观察城中火情。

若发生火灾,士兵白天用旗帜发出扑救信号,夜间便用灯火提示。这望火楼就相当于是宋代的“119”。火灾发生时,当时被称为“防隅军”、“潜火军”的消防员会立即带着水枪和水桶等设备前来救火。

昨晚芳村的大火,吓得我心惊肉跳……

▲古代望火楼,图源网络

在平时,更夫便会摇动木铎,穿街走巷,提醒大家——“风干物燥,提防火烛”。

到了清朝,广州终于在1906年设立消防所,成立专门的消防队,但困于财政不足和官员现代消防意识落后,人员管理与救火设备却十分落后。

每天清晨5点,消防队员都会组织跑步训练,途中他们人手一件灭火工具以增加荷重。由于灭火器材有限,通讯亦不发达,万一此时广州某地发生火灾,往往就得等他们回来才能出队救火

昨晚芳村的大火,吓得我心惊肉跳……

▲广州清代外销通草画上的消防队,图源网络

同时,消防队配置的“火烛车”只是一台水泵,没有动力驱动。消防员需要寻找附近的水塘或水井,把帆布喉插入水中,然后合力压泵,但水柱也只可射以至两层楼高。

昨晚芳村的大火,吓得我心惊肉跳……

▲晚清消防队,图源网络

由于官方消防队不够得力,广州城内的民间救火队便充当着特殊的角色。当时不少商铺自发集资购置水车等装备,“铺多者或以一街而设数车,铺少者则以数街而设一车”,每一间铺户派一、二人入队。

03

近代消防建设

1924年广州当局决定成立消防总署,留英归来的陈墨香担任总署长,他带回了当时英国先进的消防理念,以及从国外引进的先进消防设备。

1927年冬天,在广州文明路47号处,广州消防总署大楼建成。这是美国知名建筑师查尔斯·伯捷,参照英国消防楼设计的一栋仿西方古典柱式构造的建筑。楼高二层,下层为泵水房,停放泵水消防车,旁边建有马房,后院还特别挖有一个用来储水的鱼塘。

昨晚芳村的大火,吓得我心惊肉跳……

▲图源网络

最特别的是,大楼里有一个高达29.4米的瞭望塔直通房顶。站在瞭望台,整个广州城一览无余,是当时的广州第一高楼。由于瞭望塔地处商业核心地段,消防员一旦观察到火情,就会拉响警铃,消防员可立即出动救火。

跟据老消防队员回忆,那时9名消防员组成的瞭望班,24小时在瞭望塔上轮流值守。有经验的瞭望员可以精确地说出火灾发生的内街小巷,被誉为“活雷达”。

昨晚芳村的大火,吓得我心惊肉跳……

▲民国时期广州消防队训练的情景,图源网络

除了筹建消防总署大楼,陈墨香还引进了大量先进消防装备,包括机动救火机、运输车、救护车等,还有6 辆从德国购买、用链条传动的“奔驰”救火车。另外,广州第一艘消防船“景华舰”也出现在这一时期,舰上配有45支水炮,停靠在海珠桥脚的珠江河畔。

昨晚芳村的大火,吓得我心惊肉跳……

▲近代欧洲先进的消防设备被引进广州,图源网络

消防员们脱下清朝的褂子,穿上了防水的消防制服。当时广州制定的《救护火警规则》和《消防警察服务守则》,还详细规范了火灾发生时,消防员的责任和扑救火灾中应予遵守的事项。

在整个民国时代,广州的消防实力一直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昨晚芳村的大火,吓得我心惊肉跳……

▲图源网络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而广州消防总署亦改组成为广州市公安局消防大队,总部也在原来的文明路47号。

但在很长一段时间,因为种种原因,广州消防事业都落后于世界上很多先进国家和地区,专业技术和设备双双匮乏。直至1977年底,全省公安消防部门只有消防车181辆、消防艇7艘,一旦发生火警,依靠的就只有消防员不怕牺牲、排除万难的精神了。

昨晚芳村的大火,吓得我心惊肉跳……

▲建国初期的消防员,图源网络

1976年6月12日中午,位于广州珠江河畔长堤大马路的广州第二商业局大楼失火,这栋建筑原为民国时期广州四大百货公司大楼之一的先施公司,尽管建筑只有五层,但却是砖木结构。

当时,除了200余名消防员到场参加扑救外,还有数百名职工群众主动参与灭火。但由于缺乏先进的救火装备,加上当时人们不肯舍弃对公共财产的抢救,结果这场大火最终导致24人死亡、28人受伤,其中13人被追认为烈士,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272.5万元。

昨晚芳村的大火,吓得我心惊肉跳……

▲图源网络

直至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发展以及与外国交流增多,广州的消防体系和消防技术才得以大幅进步。

04

现代消防难题

1982年,消防瞭望塔结束使命,沿用了40多年的消防局瞭望制被取消,瞭望班战士下岗,瞭望塔也成了一座见证广州消防历史的“老古董”。

随后,广州的消防力量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7个区队增长到21个消防中队,义务消防队增加到4000余支。

昨晚芳村的大火,吓得我心惊肉跳……

▲图源网络

1983年,广州市公安消防局在瞭望塔东侧新建一栋高14层办公大楼,设立广州市消防通信调度指挥中心,取代瞭望岗,配置有火警观望台、调度室、119报警台,装备有线和无线两套通信指挥设备,可在半径56公里内联络和指挥灭火战斗。

1995年,原来只能同时接通两个报警电话的广州119,被改造成可以同时接通30路火警的系统,智能报警系统还能详细记录报警电话号码等资料……

昨晚芳村的大火,吓得我心惊肉跳……

▲图源网络

现在城市中采用木结构的房屋已经越来越少,而新建房屋大多采用钢筋水泥,同时消防设备也越来越先进,但火灾却一直未能远离我们。

因为,新的消防新难题也接踵而来……

1985年11月,广州市文德路正在施工的25层文化大楼发生火灾,由于缺乏高层救火经验和设备,因此就有消防员在深入火场时壮烈牺牲。

2013年12月,越秀区起义路上25层高,仍在建设中建业大厦发生火灾,其中15层楼全部烧得通透,历经12个小时才被扑灭,幸无人员伤亡。尽管这栋大厦的建筑主体在1998年完工,但因为发展商缺乏后续资金投入,令到其至今却仍然烂尾。

广州老一辈的人常说“火烧旺地”,认为发生不伤人命的火灾是好兆头,这样的地方是旺地,值得投资,但从建业大厦来看,这显然是个迷信

昨晚芳村的大火,吓得我心惊肉跳……

▲建业大厦火宅,图源网络

摩天大楼是现代化城市的象征,但同时也变成了消防难题。

据了解,一座100米高、约30层的建筑,在无阻挡的情况下,烟气只用半分钟就能顺着竖向管井扩散到顶层。因此,一旦摩天大楼发生火灾,极易形成强烈的“烟囱效应”,人员疏散、逃生、灭火工作将会相当困难。

昨晚芳村的大火,吓得我心惊肉跳……

▲图源网络

同时,有些超高层建筑超过了消防云梯的高度极限。当代消防云梯的工作高度一般在32-53米,最高仅达到17层楼左右的高度。一旦大火侵袭摩天大楼,其救火难度不容小觑。

从消防部门的有关数据统计来看,2012年开始广州市的高层建筑火灾起数就一直在增长。

仅仅就在上两个星期前,湖南长沙的电信大楼意外起火,218米42层的楼体剧烈燃烧,带出浓烟滚滚,并不断有带火物品坠落,相关视频在各个社交平台上传播,十分震撼。

昨晚芳村的大火,吓得我心惊肉跳……

▲图源网络

 

从消防安全的角度来看,我们的城市建筑,是否还应该不断比拼着彼此的高度呢?这个问题值得大家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