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一统天下后,自京师到郡县,都设立了卫所(驻防军队单位)。一郡者设所,连郡者设卫,以5600人为一卫,1128人为一千户所,112人为一百户所,受五军都督府统领。卫所的兵士都是有世袭军籍的,类似隋、唐时代的府兵制,平时屯田或戍守,遇有战争,朝廷命将则率领卫、所的士兵征战。广州后卫、广海卫和新宁卫,都设在小榄,下辖十八所,总指挥机关设在莲塘街。

白鹅潭有妖物?黄萧养的最后一战

广州后卫有十二所,分别住在冈底、文明社、王成街、大街社、大庙前、大冲边、腾蛟社、半边榄、圆榄、凤山东南麓、滘口水步、永安里泰宁;广海卫有四个所,分别住在大榄市、跑马地、洪山社、第九咀;新宁卫因人数较少,仅有两所,分别居住在大榄北街和下基三丫浪,后来合并为一卫,不再称所。每个所都有一个联络机关,设在当地的关帝庙中。官府划出部分新形成的沙田,给他们垦殖。三卫十八所的官兵加上家眷,为香山平添了两三万人口。

然而,在明朝的前期,香山一带安安稳稳,无风浪自平,也没有什么机会要卫所兵士上战场,这些兵士与当地乡民交往不多,形成了一个自己的圈子,甚至有自己专属的码头,当地人要使用,还要交钱。他们不太看得起当地人,当地人也不太喜欢他们。卫所的田地都不是私人的,全是官家的公地,不能买卖。但在实际中,他们过着与当地人无异的生活,朝耕暮耘,秋收冬藏。渐渐地,他们几乎已忘了自己的军人身份了,有些人不愿再挂着个军籍,索性向官府申请,转为民籍;有的人与当地人结婚,慢慢就融为一体了。

这种平淡的、沉闷的日子,年复一年,一直持续到明正统十四年(1449)夏天。

这一年的天气,格外闷热。没有风,天空每一朵云都凝固不动。远山像一条半死不活的长蛇,躺在地平线上。大海沉寂得让人害怕。经验告诉香山人,一场台风正在酝酿之中。

就在这一年,黄萧养之乱爆发了。

白鹅潭有妖物?黄萧养的最后一战

(网图,图文无关)

黄萧养是南海县冲鹤堡潘村(今属佛山顺德区)人,距离香山不过十几千米。他曾因为争夺沙田杀了人,被关进死牢,后来遇上大赦出来,又因参与武装走私,袭击官兵,再次被广州官府投入死牢,只等钉封文书一到,黄萧养的人头,就要挂上南门示众了。

这年春天,据说他在狱中所睡的竹床,竹皮忽然转青,还长出了几片绿叶,同狱一位赣商向他道贺,说这是“逢凶化吉”的征兆。黄萧养大喜,于是密谋越狱。他先托人将一把利斧藏在送饭的桶中带进牢里,那天晚上,劈开囚械,领着一百七十余名亡命之徒,撞破牢门,一路杀往军械局。这些人都是从十八层地狱钻出来的,个个不要命,遇神杀神,遇佛杀佛,官兵猝不及防,一时惊作鸟兽散。囚犯们夺了武器,冲开广州东城门,登上来接应的船只,扬帆而去。

黄萧养以“拜佛削羊”(攻取佛山、广州之意)为号召,竖起了造反大旗,四乡的农民、盐丁、疍民、木工、石匠、樵子、贩夫、无家无业的游民,纷纷响应。仅疍民就为黄萧养带去了五百条船,香山场的数千盐丁揭竿而起,樵子手执刀斧相从,木匠拎着铁锯、墨斗赶来,日夜加班,制造攻城用的云梯和吕公车。龙眼都、大榄都、黄梁都,几乎所有青壮年都跟着黄萧养走了,有的村庄十室九空,田地无人耕种,庄稼任由自生自灭。短短数月,黄萧养旗下已聚合了数万大军,一百五十余艘战船,可见民间就像巨大的火油桶,只要一点火星,便可燃起冲天大火。

那些早已过惯了寻常耕桑生活的卫所兵士,忽然被告知,要去打仗了。这些人才恍然记起自己的军籍,匆匆拿起生满铁绣的刀枪,跟着统领,趄趄趔趔地出发了。黄萧养分水陆两路进攻广州城。明军统帅安乡伯张安率领的水军抵御,不料张安是个酒鬼,在阵前饮得酩酊大醉,被黄萧养轻易击溃,张安掉进珠江淹死。《明史》记述:“黄萧养寇广州,安帅舟师,遇贼于戙船澳,安方醉卧,官军不能支,退至沙角尾,贼薄之,军溃,安溺死。”说的就是这一役。官军的援师也中了黄萧养埋伏,被打得溃不成军,东奔西窜,连主帅王清亦被俘遇害。

黄萧养由此声威大振,乘胜分兵进攻新会、佛山等地。在今顺德大良建立“大东国”,设官分职。又占了广州城五羊驿,自称“顺天王”,改元“东阳”。队伍驻扎在珠江南岸,虎视鹰瞵,广州全城震恐。屈大均的《广东新语》说:“海寇之雄,莫过萧养。”

白鹅潭有妖物?黄萧养的最后一战

今日小榄

香山陷入了大乱之中。那天,铁城外忽然人声喧哗,只见漫山遍野都是人群,扶老携弱,拖男带女,从四面八方涌来,抢着入城,窄窄的护城河桥头,千头攒动,号呼动地。城里人慌忙打听,原来是大榄人李某(自封千户,人称李千户)、黄梁都人林帝佑作反了,召集了千余人马,正向铁城杀来。官兵赶紧关闭四门,来不及进城的百姓,哭着喊着,赶紧向别处逃去。

不一会儿,隐约听得呐喊声由远而近,无数舞着刀枪棍棒的人群,从远处荔枝林转了出来,黑压压一片,扑向铁城。城头的官兵与民众,紧张得透不过气来。仔细辨听,那些人都在喊“生个来!生个来!”

匆忙之间,城中所有的青壮年都组织起来,连三班六房的吏役、官军将领的妻妾家眷、贩夫走卒、村姑田妇,都披甲执械,登城协助御敌。人们用泥土堵住城门,把街上的石板撬起,把房屋的梁楹拆下,运上城头构筑工事。他们干活时喊的也是“生个来、生个来”的号子。城里城外,仿佛遥相呼应。

城外昼夜猛攻,白天的喊杀声,忽在南门,忽在西门,此起彼伏,震天动地,晚上竹篾点火,连绵数里,照亮了半个夜空。守城的人与攻城的人,其实很多都是乡里,平时一起耕田,一起趁墟,一起赛龙船,一起饮烧酒,你叫我“叔”,我叫你“伯”,十分亲热,没想到竟会兵戎相见,以命相搏。

好在铁城的城墙,足够坚固,城里的人同仇敌忾,李千户、林帝佑始终攻不下来,便把城团团围住。城里几番想派人突围,请求援兵,都被城外的人打了回来,也再不敢外出了。就这样,城外的人攻不进来,城里的人也不敢出去,双方僵持了三月之久。城里的粮食渐渐耗尽,供应守城官兵,尚且不足,平民百姓,唯有肚束三篾,忍饥挨饿。

黄佐的祖父黄泗,当时也被困在城里,看着满街满巷的饥民,急得嘴上都起泡了,每天煮一大锅粥,在街上周回走转,只要有人饿倒,便赶紧施粥相救。有些难民子女失散,黄泗便派人四处探访、张贴街招,帮助寻找。有小孩被拐卖,他甚至出钱赎回,送还给父母。在这场骚乱中,黄泗救活了数百人。乡人事后把黄泗的事迹,报告有司,希望朝廷予以旌表,但黄泗却自己跑到县衙,极力反对,称求人一命,胜做七级浮屠,不求回报。所以《香山县乡土志》说他“赋性仁明慈恕,有古君子风”。

大榄都是骚乱的重灾区,人们都是聚族而居的,一族人里,只要有个大户起了头,其他人往往就会跟着跑。李千户一反,很多姓李的人也跟着反了,但也有不肯附从的硬汉。李千户的族弟李英妙,便坚决拒绝入伙。

按史志的记载,李英妙“家饶于财,读书通大义”,在乡中有一定的名望。李千户派人去拉他入伙,被他赶了出门;李千户再派人去,再被他赶出门。李千户亲自带了几十人到他家劝说:“你看兄弟我日前还是两脚泥巴,如今官拜千户,你跟着我有享不尽的富贵荣华。”李英妙怒不可遏,拍案而起,从舌尖爆出一声惊雷:“你这强盗,还说什么兄弟情,我恨不能杀了你!”

两人吵起架来,吵得火起,李千户竟一刀把李英妙砍倒,血流一地,当场死去。直到一个多月后,李千户率众离去,李英妙的儿子李智、女儿李观娘才把他的尸首收回,入殓时“面犹如生”。家人把他葬在榄镇飞驼岭上。这事在乡间传得沸沸扬扬,人们对李英妙无不表示钦敬。后来,李观娘嫁给了黄泗的儿子黄瑜。可见乡贤人家,自有一种互相感染、互相吸引的精神气质。

黄梁都人梁富,当林帝佑起事时,他不仅不参加,还整天拎着一坛酒,在村里走来走去,边喝酒边大骂林帝佑,从村头骂到村尾,从天光骂到天黑。消息传到林帝佑那儿,他带着人马闯到村里,把梁富绑起逼问:“你要生还是死?要生就跟我走,要死你就骂,再骂一句我扔你到海里喂鱼!”梁富毫无惧色,一口啐了过去,继续痛骂不已。林帝佑大怒,命人把梁富扔进厓门海里。梁富直到沉海前最后一刻,还在大骂。其尸体后来葬在南坑尾。

白鹅潭有妖物?黄萧养的最后一战

昔日的香山

大榄乡有一黄姓妇人,暴乱起时,一家人四散逃亡,夫妻失散。黄姓妇人被卷进了狂乱的暴潮之中,到处都是舞刀弄棒的人,也分不清哪些是兵,哪些是贼,黄妇人乱首垢面,逃到水边,只见前面大水茫茫,再无去路,后面的追逐者蜂拥而来,她正想投水自杀,忽然一条水牛从水中浮出,驭着她渡过大河,及至彼岸,水牛倏然不见。黄姓妇人恍如置身梦中,猛然省悟,这是一条“神牛”。好向天磕了无数的头,感谢神灵搭救。动乱平息后,黄姓妇人一家团聚,从此不再吃牛肉。这是一个在大榄乡流传很广的故事。

翌年,左佥都御史杨信民奉旨巡抚广东。杨信民以往在广东有良好的声誉,人皆信服。清人傅恒的《通鉴辑览》记载:“信民先为广东参议,有惠政,士民闻其来,皆喜。”不仅广州的士民喜,黄萧养手下的兵众也喜。杨信民以诱降为主要手段,劝说黄萧养投降,并许以各种优待条件,黄萧养也被说得心动了,甚至与杨信民隔着濠涌见面,还送了一条大鱼给杨信民。

眼看一场惊天风暴,将消散于无形,不料杨信民却突然病故,有人说是中毒身亡,整个形势再次翻转。朝廷下诏授董兴为左副总兵,调江西、两广军队前往平乱。董兴率领大军经过上栅村的太保神庙时,下马入庙上香,默默祈祷神灵,保佑他旗开得胜。祈祷完后,步出神庙,忽然有一只大鸟从天空坠下,死在他的马前。董兴趁机说:“这是马到功成之兆,大家当奋勇向前。”将士们更加斗志昂扬。

董兴的大军在珠江洲头咀水面,与黄萧养展开激战。黄萧养被流矢射中,落水殁命。悍民群龙无首,围城之役失败。战乱平息后,人们在上栅村的太保神庙里,立了一块碑,记述此事:“明景泰年间,黄萧养寇广州,都督董兴讨之,率马指挥追贼至境,祷诸神,有黄鸟自空坠枪而死,马知神助,穷力追养,诛之党,悉平。”乡人制作了一块“至灵至应”的匾额,送到神庙悬挂,答谢神明恩赐。董兴把死于战乱的人,合葬在莲塘的山冈,当地人称之为“大军山”。

黄萧养的余部,大多沦为流寇,部将黄大牙、林帝佑等,流落到大良、马村、水滕、小榄等地,继续抵抗,直到成化三年(1467)才被彻底荡灭。清人毛奇龄在《后鉴录》中感叹:“当是时去萧养之死已十七年矣。”

白鹅潭有妖物?黄萧养的最后一战

广州白鹅潭

然而,民间传说中,黄萧养并没有死,而是逃到广州近郊东塱乡,当地的土地山神,召来六丁六甲,为他连夜开出一条水滘,通到江边,让他逃走。这条水滘当地人叫它“大王滘”。黄萧养逃到江边,但江水浩渺,无船可渡,不由得大喊一声:“天亡我也!”忽然有两只白鹅从水中飞出,背负着黄萧养逃去无踪。从此人们就把这地方叫做“白鹅潭”。坊间还有一句神秘的谶言在流传:“九牛浮水面,萧养转回头。”屈大均在《广东新语》中记载了这一传说:“珠江上流二里,有白鹅潭,水大而深,每大风雨,有白鹅浮出,则舟楫坏。相传黄萧养作乱,船经此潭,白鹅为之先导。”他称这两只白鹅称为“妖物”。这个离奇故事,香山的老人晚上在村头榕树下乘凉时,经常讲给小孩听。那些小孩听得入了迷,心想等我长大了,也要去白鹅潭看一看。

谁也没想到,广州白鹅潭畔,有一天真的成了香山人呼风唤雨之地。不过,那是几百年以后的事情了。

 

白鹅潭有妖物?黄萧养的最后一战
中山传

欢迎赞赏

白鹅潭有妖物?黄萧养的最后一战

白鹅潭有妖物?黄萧养的最后一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