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少强(1901—1942),原名宜仕,字少强(后以字行),号止庐,广东南海人,天风七子之一。5岁起随母亲读古诗,习国画,母亲刻意搜罗名人画卷供他赏玩,提升他的艺术品味。后从黄少强刘博文学西洋画,从此“爱画入骨髓”。

为平民而画的岭南画家黄少强

为平民而画的岭南画家黄少强

黄少强

黄少强9岁那年,正是辛亥革命前夕,天下波诡云谲,大地风雨飘摇。有感于民间疾苦,画了一幅《无告人》以表志。1919年,黄少强到广州入博文美术学校研习西画,从此“爱画入骨髓”。次年到上海入审美书馆师事高奇峰,次年又拜高剑父为师,既有西画坚实的造型技巧,又掌握了熟练的笔墨表现能力,成为岭南画派折衷中西的成功实践者。但这时他的作品题材,已显示出与两高的写生有迥异之处,更致力于人物的描绘。后来他又至上海美术专科学校随刘海粟学画,技艺日进。

1923年,他曾游历广西、江苏、浙江、山东、山西等地,走遍大江南北,黄河上下,观察民间疾苦,“写国家哀愁、民间疾苦”,为后来的画作,积累了大量素材,在他的画笔之下,出现大量贩夫走卒、江湖艺人、茶楼侍女、农夫工匠,甚至是残疾无告的丐妇形象。

从1926年开始,黄少强专意从事美术教育和画艺活动,先后在家乡敦睦小学任名誉校长,在佛山秀德小学、佛山市立美术学院、南海师范学校、广州培桂中学、广州第一中学、岭南艺苑、广州市立美术学校等14间学校任教。又与岭南画派第二代传人赵少昂在温良里毕公巷合办“岭南艺苑”,传授画艺,培养了不少艺术人才。

为平民而画的岭南画家黄少强
为平民而画的岭南画家黄少强
为平民而画的岭南画家黄少强

黄少强的画作,在20世纪20年代,已以“民间画”在画坛独树一帜,具有鲜明的艺术风格。其中《尘榻空留》《穷途自赏》入选1929年的第一次全国美术展览会,是展品中仅有的中国现代人物画作。在他1929年创作的一件立轴作品中,鲜明地反映出他的艺术特点,画中连片的破烂茅屋一间一间连绵伸向远方,和远处迷蒙的山脉交织在一起。在房屋的环抱中,一棵大树高耸云天,屋前一辆停着一辆推车和一位正在吸旱烟的劳作者。作者运用斜线构图来组织画面,使画面显得疏落有致,不烦乱。人物衣纹的刻画,用笔圆润细劲,刚中带柔。衣服的着色不再是传统的平涂式处理手法,而是运用渲染的方式使其服饰中增添有光影、体积、层次感,间接增加了人物本身的立体感。

这幅作品的创作,画家是心怀人道主义精神,将关注点定位在下层社会;表现下层人民的疾苦,同情他们的生活。同时也是对上层人士腐朽奢华生活的谴责,对于当政者的有力鞭笞,是一幅批判现实主义的优秀作品,作者也是一位批判现实主义的画家。

为平民而画的岭南画家黄少强

除了描画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形象之外,黄少强还刻画了不少佛教故事人物画。罗汉、观音的形象经常出现。他在1933年、1939年创作的两幅宗教题材作品,映射出的仍是对现实生活的思考。兵荒马乱,人民生活水深火热,宗教的向善力量,往往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使人的内心得以抚慰。罗汉、观音都是一些寓意吉祥的宗教人物,借他们的形象来表达拯救人类的心声。

1931年“九·一八”事变时,黄少强在南海师范执教,立即组织抗日宣传队,亲自率领赴西江一带作宣传活动。1932年,广州举办“国难画展览会”,黄少强的《洪水图流民图》以描写国愁家恨,评为全场之冠。有人以两千银元购藏,黄少强把此款全部捐出赈灾。并联合美术界同仁,举办筹募寒衣慰劳抗日将士大型画展,全部所得捐给抗日前线。1934年在广州举办了“黄少强个人民间绘画展览会”。

1936年,黄少强与画家周一峰、何漆园、赵少昂、叶少秉等,在广州市立美术专业学校执教期间,经常在惠福西路得心茶楼相聚雅集,交流绘画心得,切磋画艺。黄少强在通宁道10号的家中设立“民间画馆”和成立民间画会,提出“到民间去”“谱家国的哀愁,写民间之疾苦”的口号,代表作有《血之源泉》《孝丐》《农家妇》《瞎贩》《淞沪劫灰》《期等》《母子天涯》等,无不反映民间生活之艰辛。几年之间,师生一起举办了十多次绘画展览,声誉遍南方各地。

为平民而画的岭南画家黄少强

1938年广州沦陷,黄少强迁居香港,成立“岁寒画社”以明坚贞之志,并在港举办抗战画展18次,所得的款悉数捐出,救济难民。香港沦陷后,黄少强回到广州闭户课徒。因坚决拒绝加入日伪的“华南美术协会”,1942年避居佛山,不幸在家乡遇掳,获释后忧患成疾,于同年9月7日去世。

黄少强的画作,悲慨百端,反抗精神激越,对国势日危、民不聊生的苦况,有深刻的揭露,写下了一幅幅血泪的控诉图,描绘了当时被剥削压迫的人之坎坷遭遇和心理状态,以及社会上的形形色色的丑恶相,笔锋犀利,表现力很高。刘海粟为其弟子黄少强题画集赞语道:“曾经为了神与王公而制作的艺术,现在恐怕到了为平民而制作的时代了。代表这新时代的作家有一人,便是门人黄少强。”

黄少强一生困苦颠连,郁郁不得志。遗作刊行有《画冢》《止庐民间疾苦图册》《止庐纪游画集》,著有《止庐题画诗钞》等。从1957年开始,其家人先后把黄少强的真迹无偿捐给广州美术馆、广东省博物馆、佛山市博物馆等机构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