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五十年前,广州的夏天从几时计起,是以「海角红楼」、「西郊」等公共泳场在五月恢复开放为界的。那时的四季气候变化比较准确,一入五月不久,便扑来的酷暑溽热,使人身上皮肤总有湿湿滑滑的感觉,去冰室去饮冰就成为一种广州人的生活享受。我住在西关珠玑路,往十八甫北街角的「美都冰室」以及宝华路的「顺记冰室」都差不多远。所以自儿时到成人,几乎每一个夏天都去帮衬这些冰室。

        远一点的「太平冰室」以及财厅前的「美利权冰室」也是常去的。原因是这些有名的冰室,都开在广州的西濠口、永汉路等闹市付近,既然去行街,就少不免会入去饮冰解渴袪暑了,冰室里也总是席无虚座,必须找到一张已经坐满人的台子,站在旁边等位。几十年前的市民比较纯,一般都会尽快食完剩下的冷饮,把位子让给别人。

 

广州冰室的故事 || 南太井蛙

广州冰室的故事 || 南太井蛙

广州冰室的故事 || 南太井蛙

广州冰室的故事 || 南太井蛙

       

        广州人讲的「饮冰」,同《庄子》里的「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与?」一点关系也没有。很多人知道梁启超着有《饮冰室合集》,且祖籍广东,但他的书取其名,也只是出自做学问的书斋「饮冰室」,暗喻自己维新变法之志,临危受命之忧虑,与广州人夏日去饮冰的冰室毫不相干。之前曾读过一篇所谓「老广州」的忆旧文章,还分了上中下三部份,里面将广州的「冰室」释之为梁公《饮冰室合集》里「饮冰室」的简称,就是一种穿凿附会。

       该位自称儿时也住西关的「老广州」,大谈顺记和美利权的雪糕,许是兴起,竟然妙笔生花写到年三十晚逛完花街也会进冰室饮冰。是广州人都晓得,除夕过年过节,天寒地冻,哪里会有冰可饮?这么巧在下儿时也住西关,从五十年代初到七十年代末,只见过冰室天冷改卖腊味或糖水,从未见过还卖冷饮的。睇来这位儿时住西关的「老广州」可能是山寨版,近年不也有一个从罗浮县上广州的歌手自称「西关大少」吗?

        山寨「老广州」在文章里还讲到冰室的枱椅都是白色的,据我记忆大部份冰室的色调应该是萍果绿的为多,浅浅淡淡,柔和中带几分清凉。加上间间冰室的风扇都特别多与猛,最受欢迎的是华生牌的墙扇,也是喷成浅绿,左右摇摆送风,风力强但又力度均匀。与女友去饮冰,总喜欢拣一张墙扇吹得到的台子,叫了冷饮后在等候的片刻里,让她的发丝飘拂过来,还带来浴后檀香皂的余香,那一种心荡神移的感觉比透心凉的冷饮更难忘记。

 

广州冰室的故事 || 南太井蛙

广州冰室的故事 || 南太井蛙

广州冰室的故事 || 南太井蛙

广州冰室的故事 || 南太井蛙

     

        我喜欢的冷饮中,「美都」的红豆雪糕是首选,「顺记」椰子雪糕次之。偶尔也奢侈一番,点一客「双色」,白色的牛奶雪糕加啡色的朱古力雪糕,「三色」就更奢侈了。「双色」与「三色」属「美利权」的最上乘,雪糕的优劣,首先是要够不够幼滑,一些三流冰室的雪糕带冰碴和粉块,就不堪入口﹔其次是味道够不够纯正,「顺记」的椰子雪糕可食出细细的椰丝来,端上来远远便可闻见幽幽的椰香。吕顺创出「顺记椰子雪糕」的品牌之后,一直有吕家中人帮忙打理冰室生意,估计主要是控制雪糕秘制的配方,那时小有名气的食肆,几乎家家都有一手独门本领。

        还记得文革中某日路过宝华路「顺记」,远望去只见一张板凳上立着个短腿的粗壮汉子,胸前挂着「反动资本家吕七妹」的大牌子,围着一群人正对他呼呼喝喝,冰室外墙用墨汁写着几个大字「冷藏吕七妹」。刚经过文昌南「广州酒家」,也见有造反派在马路上用白灰水刷了「油炸李发!」、「清蒸李发!」的大标语,真做一行爱一行,是搞革命也三句不离本行!

         年前回穗曾去睽别三十年的「顺记」食椰子雪糕,店面很堂皇,里面空调送冷,椰子雪糕的味道出乎意料之外的纯正,一剎那仿佛时光倒流回到了童年,百感交集之余,连食两碟还意犹未尽。

       雪糕在广州也叫雪球,因为用锡勺舀出来的雪糕呈球形,所以广州人喜欢叫它「雪球」。

       雪球可以盛在碟中配以豆类或水果,称之为「拌」,红豆拌雪球,菠萝拌雪球,荔枝拌雪球,品种很多。雪球放入高脚杯里浸以牛奶、冰水或汽水,称之为牛奶雪球、红豆冰雪球、橙汁或柠汁雪球。也有不放雪球的冰水,就叫红豆冰、荔枝冰或什果冰。

  最好饮及解暑的是汽水加雪球,将雪球放在橙汁汽水里,可以感受到冰冻汽水里的汽泡包拥着渐渐溶化的雪球,此时饮之,奶香中掺有一种辛辣,入口后的清凉透心彻体。

       从五十年代一直到七十年代末,广州人家庭很少有雪柜(冰箱)的,所以冰室到处可见,广州人平日饮冰除了食雪糕,还包括雪条、雪批、蛋筒雪糕与汽水,从几分钱一根的雪条到两角五分的雪批,超过四、五角就是「天价」了。

      有时亦见小贩背着木箱沿街叫卖雪条,里面有用厚毛巾包住的保温壶,因为从厂内批发出来,价钱比冰室要便宜,买回来在家吃,又是一番情趣。烈日下卖雪条是苦差使,一旦滞销,雪条尽融就血本无归,所以小贩十分勤力,脚步要快,往人多处去,开盖取雪条为避免热气入侵,动作也极为迅速。当时一档摊养活一家人,揾食艰难,可想而知。

 

广州冰室的故事 || 南太井蛙

  

       漫画家张乐平画的「三毛流浪记」就描绘了初入城市的贫儿三毛买了一根雪条,又舍不得吃,装入口袋留着回家享用,结果雪条融尽只剩一条小棍,贫苦人家的辛酸被画家刻划得入木三分。

        老西关都对那时服务员的花巧扭纹略知一二,他们终日企堂,又闷又累,一有机会就寻客人的开心。有时会见到一对小女孩饮完冰,面红耳赤去付款,然后夺门而出,皆因那服务员向柜面阴阳怪气唱出埋单明细﹕「出来揸住两个奶球!」(五号台两份牛奶雪球,「揸」指「五」,意喻一手五指抓住)虽然有些饮冰的人未必听得出弦外之音,但我和女友一起饮冰,是从来不坐五号枱,也不点牛奶雪球的。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