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朝成化十二年,宫中发生了一件不大不小的事。

当时,在京城出现了一单所谓“妖狐夜出”的神秘案件,大致上就是夜间有人假扮妖怪出出入入,惊吓那些无知百姓。然后,一个叫李子龙的道士就出来声称自己能够解决这个奇案,当然有很多古灵精怪的手段,唬得京城里面的人一愣一愣的。大致情形大家可以参考一下徐克拍的那部《狄仁杰》,估计都差相仿佛。

这个李子龙一来二去之下,影响力越来越大,不但在平民百姓之中深受信任,而且连朝中的很多官员太监也对他十分敬重,这件事也不奇怪,大家看看时至今日,也还有很多官员喜欢找风水先生、宗教人士指点迷津,就知道这个传统历史悠久啦。

最后,这个李子龙越搞名声越大,名声越大胆子也越大,居然在那些信众的帮助之下,进入皇宫,跑到万岁山打了个白鸽转。

皇宫乃皇家禁地,你一个装神弄鬼的道士跑进来不知道搞什么鬼,那还得了?当时甚至有传闻说李子龙要行刺皇帝,最后锦衣卫把李子龙抓起来杀了。

这件事令明宪宗觉得形势似乎有点儿危险,周围可能隐藏着一帮对自己心怀不轨的人。但这些人平时人模狗样,你也看不出来谁是好人谁是坏人,怎么办呢?这时候,明宪宗就想起了汪直。

汪直这个人非常醒目,话头醒尾,举一反三,是个天生的特务人才。于是明宪宗就把他找了过来,让他在锦衣卫里面挑选一批人,乔装打扮成平民百姓,到民间去打探消息。

大家看宫斗剧都知道啦,在皇宫之中生存,最重要的本事在于猜测皇帝的意图,汪直正是个中高手。他很知道明宪宗想听到怎么样的消息,怎么样的情报,所以他带着几个锦衣卫的校尉到处搜刮,专门打听一些道听途说的所谓秘密,例如哪个大臣修建家宅的时候与人有纠纷啊,哪个官员在外面养了几个老婆啊诸如此类,这些消息虽然不是直接指控罪行的证据,但对于皇帝判断一个人却起了很大的作用。

明宪宗似乎是一个很喜欢打探八卦消息的人,听了汪直的这些报告,觉得一切尽在掌握中,心里十分高兴,对汪直的特务工作表示十分满意。

既然满意,当然要加码啦。只是这么小规模、小打小闹式的明察暗访,显然无法满足明宪宗的偷窥欲和控制欲,于是在成化十三年,明宪宗决定成立新的内廷机构——西厂,由汪直直接领导,将他乔装打扮明查暗访的工作发扬光大。

这个西厂虽然有汪直这位太监担任提督,但主要成员都是从锦衣卫里面选拔,性质上和锦衣卫、东厂一样,是直属于皇帝的特务机构,主要职责是监督百官和搜集情报。

本来从正式的朝廷制度来讲,御史是负责监督官员和进谏工作的,也可以说是皇帝的耳目。但御史也是士大夫,也会与朝廷的官员联合起来欺瞒皇帝,利用信息不对称让皇帝变成冤大头。朱元璋的解决办法,是设置锦衣卫。锦衣卫是直属皇帝的特务机构,无需通过司法部门就可以进行执法和审判,权力很大。朱元璋用锦衣卫办了很多大案,杀了很多大臣,对整个官僚体系进行大规模的整肃。

但朱元璋其实也知道特务政治并不是一个常态的办法,所以年老的时候就废除了锦衣卫。但明成祖朱棣靠造反起家,很多人都不服他,于是他再次起用锦衣卫,并且发扬光大,越搞越大。

但锦衣卫也是人,也会欺瞒皇帝,搞腐败搞信息不对称,于是信任宦官的朱棣决定再设立一个机构,不但监督百官,还可以监督锦衣卫,于是东厂就此建立。而到了明宪宗这里,连东厂都觉得不顺手了,又让汪直搞了个西厂,特务机构越来越多。

其实无论什么机构,建立了一段时间之后就难免有官僚化、效率下降的情况,如果手掌大权,就更加容易腐化。光靠不断成立新的特务机构去监督,其实只能起一时的作用,很快就会产生耐药性。而且特务机构对于制度造成很大破坏,可谓得不偿失。

(扫描二维码,听我播讲的《明朝那些事儿》)

明朝有了锦衣卫,为什么还要东厂西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