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见证广交会的成长

20世纪50年代,西方国家加紧对我国进行“经济封锁,货物禁运”。1957年春,中国政府决定在广州创办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周恩来总理亲自定下展会的简称为广交会。

从此,广交会开始了其艰难而辉煌的历程。每年的春、秋两季,广交会都在广州如期举办,即使在三年困难、文革、非典、全球金融危机期间均照常举办

从建国初期冲破封锁开展经济建设、改革开放到加入世贸组织,广交会熬过了一次次的艰难,让世界了解中国,也助中国走向世界。

广交会是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缩影和标志,也是一部浓缩的新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史

前言

60年:见证广交会的成长

1

百废待兴  广交会成唯一窗口

1949新中国成立,百废待兴,经济上却遭到西方国家封锁。而为了拉拢第三世界国家,当时,中央有关官员认为在广州举办一个全国性商品展览交流会,邀请港澳及东南亚、西亚各国商人参加,对开展东南亚贸易有很大帮助。我国一些土产、山货、手工艺品和一些难卖货可能销出一大部分,而同时也较容易买到一些我国需要的物资。最重要的是可以宣传介绍我国出口商品,并籍机争取团结瀛外华商、侨商和东南亚各国商人” ,并提出“在广州成立永久性、全国性出口商品样品馆。”

60年:见证广交会的成长

1956年11月10日,中国出口商品展览会在广州原中苏友好大厦胜利举办。为期两个月的展览会收到了预期的效果,到会客商来自37个国家和地区,共2736人,出口成交5380万美元。作为广交会的前身,这次展览会的成功举办,也为创办其后的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提供了全面经验。

60年:见证广交会的成长

▲位于人民北路的中苏友好大厦,曾举办第1、2届广交会

1957年,外贸部下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部同意4月份举办出口商品交易会》的文件,标志着广交会正式在广州创办。

首届广交会,有13个专业外贸总公司组织交易团参展,展示商品1万多种,19个国家和地区的1223位采购商到会。广交会第一年即成交8686万美元,占当年全国创收现汇总额的20%。

60年:见证广交会的成长

▲第一届广交会的开幕式

▼首届广交会盛况

60年:见证广交会的成长
60年:见证广交会的成长

▲周恩来视察第一届广交会

▼首届广交会的洽谈室

60年:见证广交会的成长
60年:见证广交会的成长

▲军乐团在第一届广交会上的演出

  2  

物资奇缺  广交会曾遇窘迫

广交会创办初期,国内物质匮乏,货源供应长期处于紧缺状态。1980年之前的每一届广交会期间,物资供应均是通过经贸部调拨的。

甚至,就连提供给外宾住宿的宾馆,都是少之又少,而且设备奇差。每逢广交会,客房便会变得供不应求,所以广州政府经常要调拨车辆将客人送到临近的佛山、番禺、从化等地过夜。

而广交会创办初期,条件差到什么程度呢?据回忆,1972年,由于外宾数量越来越多,广州酒店住房严重紧张,车辆不足、吃饭排长龙的情况越来越突出。中央为此特地从北京抽调80部国产小汽车、90多名司机乘专机前来广州支援。而1973年春交会的闭幕酒会上,东方宾馆发生集体食物中毒事件,内外来宾和工作人员共计514人中毒,其中入院治疗者200多人,轰动国内外。后来,历经半个月的调查,终于查清这次食物中毒事件是由嗜盐菌引起的,主要原因就是宾馆厨房的卫生设备太过落后和管理水平太差

到了70年代,广州也仅有几家屈指可数的酒店用以接待外宾。客商住宿时不时会出现需要在走廊加床的情况。当年就有客商对广交会的接待条件相当不满:“我家里的佣人都住得比这个好”,甚至更有生气撕毁广交会请柬的:“你们没条件就不要邀请我们来!”

为此,外贸部曾专门拨款6000万元,先后修建起了流花宾馆、东方宾馆、白云宾馆等酒店,以解决住宿难题。

60年:见证广交会的成长

▲为广交会而兴建的白云宾馆

60年:见证广交会的成长

▲位于广交会起义路会址旁(海珠广场)的广州宾馆,也是为解决展会住房紧张而兴建的

3

中央力保   文革期间照常举办

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使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经历了一场浩劫。广交会因为“涉外”,首当其冲成为冲击的目标。

从1966年到1977年,为保证广交会正常召开,中央政府发出了一系列的文件,力求广交会能如期如常开办。广交会的工作者也克服重重困难,使交易会保持了难能可贵的延续,创造了特殊年代的奇迹。

60年:见证广交会的成长

▲文革期间的起义路展馆

 

1967年春,第21届广交会即将举办时,“文革”造成的两派群众组织忙于内争,广交会情况紧急。毛泽东于4月13日亲自批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中央文革小组《关于开好春季广州出口商品交易会的几项通知》以保广交会如常进行。

《通知》提出了保证广交会顺利举办的五点指示:

一、在广交会期间,不组织广交会以外的人员进馆参观,不在广交会及其所属组织内进行夺权;

二、各省、市、自治区要积极组织广交会出口货源,除了派往广交会的工作人员以外,由于广州接待任务繁重,不要另外组织人员去广交会参观;

三、所有参加广交会工作的人员,有接待任务的宾馆、旅店、剧场和参加演出的文艺单位,在广交会期间,一律暂停“四大”(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

四、在广交会期间,不要在出口商品陈列馆和接待外来商人的宾馆、旅店张贴大字报;

五、广交会安排演出的文艺节目,是经过总理和中央文革小组审查批准的,不要再作变动。

1967年4月14日晨,广交会开幕的前一天,周恩来带着毛泽东刚刚批发的“五项通知”飞抵广州,力劝红卫兵,保证了广交会的顺利进行。

 

 

60年:见证广交会的成长

1967年4月,周恩来总理在广州珠江宾馆4次接见广州地区群众组织,说服红卫兵,保证当年春季广交会的顺利举办。

60年:见证广交会的成长

▲文革期间新建成并投入使用的流花路展馆

“文革”期间,广交会作为当时最重要的外事活动,它也带有着特殊的历史痕迹。参加展会的工作人员都需要念报纸、听新闻、学习毛主席语录。而在广交会里面,甚至连外商都要一起学习毛主席语录。而当时展出的产品也要经过严格审查:有上海交易团自主研发了鸡蛋保温器,结果被认为是资产阶级太太小姐们使用的“封资修”产品,被禁止出口。

4

改革开放  暴雨过后终于天晴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对外开放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对外经济贸易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一项重要内容和重要标志。开拓海外市场,成为中国企业的迫切愿望。改革开放,打破了外贸行业垄断,生产企业、外资企业和各类新兴企业不断加入到广交会参展队伍中,广交会从此进入了它的崛起期。

60年:见证广交会的成长

▲1983年的广交会,首次有外国企业以中外合营的方式参展

改革开放初期,出口渠道多元,各类展会涌现。1982年春,第51届广交会首次尝试改革,举办时间由30天缩短为20天,并缩小办会规模。实践证明,缩短会期是可行的,而办会规模不宜缩小。各方从此达成共识:广交会要越办越大,越办越好。

这一时期,由于展会规模越来越大,摊位数量的申请也呈现爆炸式增长。为此,广交会只能想方设法扩大展会面积,满足参展需求。广州中央酒店、广州体育馆、友谊剧院、东宝大厦等位于流花展馆周边的场馆都曾被租用作广交会分馆。

60年:见证广交会的成长

▲80年代,流花展馆和附近的东方宾馆、广州体育馆、广州火车站等20世纪优秀建筑被评为羊城八景之一的“流花玉宇”

 

改革开放至今,广交会经历了亚洲金融危机和世界经济危机、“六·四”后西方的经济制裁、非典等重重考验,仍然将规模越办越大。2007年第100届广交会上,“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正式改名为“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也从此开设了进口商品的交易。

60年:见证广交会的成长

机械设备进出口公司在1980年第48届广交会机械馆参展

60年:见证广交会的成长

▲1994年春交会在流花展馆开幕

 5 

四迁会址  展会规模迅速扩张

广交会创办以来,展位需求旺盛,展馆规模不断扩大,经过四次迁址,展馆建筑面积由创办初期的1.8万平方米发展到现在已超过了110万平方米。

广交会创办60年以来,曾经使用过中苏友好大厦、侨光路陈列馆、起义路陈列馆、流花展馆和琶洲展馆作为主场地,同时也租用过外贸中心大楼、广州体育馆、友谊剧院等作为分会场。

60年:见证广交会的成长

中苏友好大厦

60年:见证广交会的成长
60年:见证广交会的成长

 

1957年第1、2届广交会租用原中苏友好大厦举行,当时大厦占地面积97854平方米,展馆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展出面积9600平方米。第1-2届广交会在此举行。

1955年2月14日,是《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5周年的纪念日,广东省和广州市人民政府决定在广州筹办“苏联经济及文化建设成就展览会”(简称“苏联展览会”),以增进中苏两国人民的友谊。广州中苏友好大厦,就是为举办这个展览会而设计兴建的,它也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五年计划里苏联援建项目之一,由著名建筑大师林克明设计。

60年:见证广交会的成长

 

在中苏友好大厦动工之前,该地块原为南明绍武帝朱聿鐭及其臣下苏观生等的合葬墓。后来文物部门将君臣冢迁往越秀山,并且原地兴建中苏友好大厦。

文革时期,大厦一切带有“苏修”印记的东西如雕像、馆徽和标语都统统被拆除或毁掉。

60年:见证广交会的成长

60年:见证广交会的成长

侨光路展览馆

60年:见证广交会的成长
60年:见证广交会的成长

1958年4月15日,第3届广交会在新建成的中国出口商品陈列馆举行。这是广交会第一次迁址。陈列馆位于侨光路2号(今华厦大酒店旁),于1957年11月4日动工,1958年4月10日竣工。陈列馆楼高5层,占地面积3600平方米,建筑面积1.45万平方米,展馆使用面积1.3万平方米。国务院副总理陈毅为陈列馆题写馆名,并作为第3-5届广交会的主会场。

60年:见证广交会的成长

1958年秋天,周总理在陪同朝鲜主席金日成参观广交会时说,展馆太小,应建一座大馆。其后,广交会便迁往100米外新落成的起义路陈列馆举行。

60年:见证广交会的成长

起义路陈列馆

60年:见证广交会的成长
60年:见证广交会的成长

1958年,经过广东省和外贸部的批准,同位于海珠广场北边现起义路陈列馆于1958年11月1日开建,作为当时为建国10周年献礼的项目,工程仅用了9个月的时间,次年8月底即告竣工。

60年:见证广交会的成长

1958年11月1日,第6届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在此开幕。该馆占地面积10939平方米,展馆使用面积34475平方米(约为侨光路陈列馆的2.65倍),中座楼高10层,西、北两翼各8层。馆内1至6层除陈列主要出口商品外,并设有交易洽谈室70多间,开幕期间在7楼还设有银行、邮电、保险、航运等服务台和样品零售处、酒吧间。

60年:见证广交会的成长

尽管展馆一再扩建,仅过4年,摊位供给又显得紧张起来。于是,1963年秋交会(即第14届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起,侨光路陈列馆又被拨作轻工、工艺分馆。

60年:见证广交会的成长

▲今日的起义路会馆内部,作为海印缤纷汇商场使用

今日的起义路展馆大堂

60年:见证广交会的成长
60年:见证广交会的成长

1959年落成的起义路展馆

60年:见证广交会的成长

流花展馆

60年:见证广交会的成长
60年:见证广交会的成长

1974年4月15日,第35届广交会在新建成的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展馆举行。这是广交会第三次迁址。展馆位于流花路117号,于1972年10月动工,1974年4月建成。“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郭沫若手书。当时展馆占地面积9.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1.05万平方米,经过多次扩建,展馆最终建筑面积达17万平方米。第35—103届广交会在此举行(其中第94—103届与琶洲展馆同时举办)。

60年:见证广交会的成长

60年:见证广交会的成长

琶洲展馆

60年:见证广交会的成长
60年:见证广交会的成长

2003年7月,广交会以流花路展馆换取原广州国际会展中心70万平方米土地和一期工程产权,外加150亩会展发展配套用地使用权。这是广交会历史上第一次自筹资金建展馆。2003年10月,第94届广交会首次试用琶洲展馆部分展厅。2004年春交会,第95届广交会琶洲展馆一期工程全面使用。

2008年9月,第104届广交会整体搬迁琶洲展馆举行,这是广交会第四次迁址。新落成的广交会展馆位于广州珠江南岸,占地面积超过80万平方米,展馆总建筑面积超过110万平方米,室内展厅总面积34万平方米,室外展场面积4.36万平方米。这是亚洲设施最先进、功能最齐全的现代化展馆,也是当时亚洲最大的会展中心。

 

60年:见证广交会的成长

欢迎关注广州私途

个人微信 

13725350623

60年:见证广交会的成长

欢迎投稿、合作、赐教

长按二维码关注

版权声明

部分图片转自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作者保留文字部分及带水印图片之版权。

转载请联系,抄袭将会受到检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