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被列为“疫区”,是舆论妖魔化,还是自己玻璃心?

最近一个星期,关于广州疫情的网络舆情可以这样概括:全国人民都觉得广州水深火热;广州人觉得全国人民都与广州为敌。

 

前者以《全国都知道广州疫情严重,只有广州人不知道》为代表,后者以《广州不是疫区更不会封城》为代表。

 

背景则是在“内防反弹,外防输入”的疫情防控新阶段,全国大部分地区境内病例连续多日零新增,广州境外输入及关联病例不断增加,越秀、白云两区风险程度由低级重回中级,形成了极为鲜明的反差。

 

本地媒体和自媒体,搬出《传染病防治法》,说给广州扣上“疫区”的帽子是“越权”,是“妖魔化”广州,对广州人“区别对待”的做法甚至涉及“地域歧视”。

 

广州果真被“妖魔化”了吗?所谓“地域歧视”,是外部的真实存在,还是“被迫害妄想症”?

 

在网络舆论的口水和官方媒体的自夸之外,广州应当反思和改进什么?

 

广州被列为“疫区”,是舆论妖魔化,还是自己玻璃心?

 

广州是如何被“妖魔化”的?

 

先让我们回顾一下舆情是怎么发酵的:

 

4月17日,很多网友在网上都刷到一张截图,图中配文写道:“广州飞昆明扫码登机……一上飞机就成了防疫对象。”

 

广州被列为“疫区”,是舆论妖魔化,还是自己玻璃心?

随后,更多类似的图片开始在网上流出。例如某某外地小区要求从广州返回人员居家隔离、某某机场对自广州带来乘客给予“特殊礼遇”……等等。

 

一个公众号整合网上素材,写了一篇名为《全国都知道广州疫情严重,只有广州人不知道》(4月17日)10万+,撩动全城情绪。

 

一向只有三位数评论的“健康广州”官方微博当天甚至收获了一万三千多条留言。#广州列入疫区#的话题就这样一路冲上了4月17日的微博热搜。

 

广州部分媒体对“广州列为疫区”这个命题进行了激烈的反驳。

 

一向聚焦于房地产的自媒体“抱朴财经”在4月19日就炮制了一篇《广州不是疫区更不会封城》的10万+,这篇文章随后被羊城晚报转发。

 

广州被列为“疫区”,是舆论妖魔化,还是自己玻璃心?

4月21日,南方都市报也发表了一篇叫《不应借防疫之名妖魔化广州》的社论。同日,南方网也转载了海报新闻的评论:《不仅不能妖魔化广州,更应该支持广州、学习广州!》

             

广州网民也纷纷发微博站队,群情汹涌,很多人都觉得广州被扣上了“疫区”的帽子是被“妖魔化”、是被歧视。

 

 

广州是不是所谓“疫区”?

 

在那篇《广州不是疫区》的自媒体文章和南都《不应借防疫之名妖魔化广州》的社论中,都引用了《传染病防治法》论证其他地方无权跨区域认定广州为“疫区”。

 

也不知道作者们是从哪里得来的事实,说其他地方将广州认定为“疫区”。

 

“广州列为疫区”之所以会上热搜,源起几张看似“针对”广州旅客的图片的流出。但仔细查看,就会发现这些图片、截图路面从来没有一句话曾提到广州是“疫区”。

 

例如:传得最广的“返蓉人士”、“海口机场”、“礼遇通道”等图片里面最严重的说法也只是“疫情重灾区”。而银川机场的出行公告里,也只是把广州列为了16个“四类地区”之一。

 

广州被列为“疫区”,是舆论妖魔化,还是自己玻璃心?

至于居住越秀而“黄码”的问题,广州市早从上个月就已经把越秀定义为了中风险地区,跟是不是“疫区”并无关系。

 

事实上,这个网络舆论中所谓的“疫区”,几乎可以理解为“疫情重灾区”的同义词——不过是社交媒体中常见的一种简单、模糊、概括性的表述。

 

那么广州到底是不是疫情重灾区?

 

在疫情进入“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新阶段,截止目前,除黑龙江以一个省级行政单位境外输入病例数量高居全国第一之外,三大一线城市中,广州的境外输入病例数“稳居”第三;

在境外输入病例增加的同时,本土关联病例也在不断增加;

早在4月6日,广州市官方已经将越秀和白云两区风险等级从低调高至中;4月19日,两区风险等级被国家卫健委确认。

 

从上述事实出发,放在目前全国防控形势的大背景下,广州的确是“疫情重灾区”——也就是所谓“疫区”。

 

这就出现了一个颇为吊诡的现象:社交媒体中的所谓“广州被列为‘疫区’”只是一种对于一种既定事实的模糊化表述,且并不附加多少“歧视”色彩,但“敏感”的本地自媒体和代表都市报,却煞有介事以一种法律、学术语言,进行驳斥。用白话来说,简直“鸡同鸭讲”。

 

更加吊诡的是,这些所谓的辟谣,让本该是调侃性质的段子上升成了不同程度的“地域骂战”,也加速了“广州疫区”这个词汇以及恐慌的传播,效果适得其反。

 

 

是地域歧视还是玻璃心?

 

其实,如果说广州是“疫区”,那么北京、上海、黑龙江,也一样是“疫区”。(试问,如今全球有几个地方不是“疫区”?)

 

为什么广州人对“被列为‘疫区’”如此敏感?大概是因为,其他地方并没有对来自北京、上海的人员进行“区别对待”。

 

为什么会对北上广人有这种“区别对待”?也许就在于,相对于北京、上海,广州出现了更多境外输入关联病例:从批发商城搬运工,到路边卖面包的女子,到星巴克员工,再到每天在城市中穿行的的士司机……

 

当你每天或睡醒睁开眼,或走在上班路上,或在午饭时间,拿起手机,看到的是病例数又多了,某个人又确诊了,尤其是这些人是像你一样在城市中生活的普通人,或你每天都可能接触到的人,你能不有一丝担忧和恐慌?

 

所以,虽然《全国都知道广州疫情严重,只有广州人不知道》的标题惹人反感,——广州人不知道?你当广州人傻?难道每天在南都的公号“咩事”下发表评论的都不是广州人?——但表达出的担忧却是极为普遍且很容易引起共鸣的。

 

广州被列为“疫区”,是舆论妖魔化,还是自己玻璃心?

如果承认作为广州人的我们自己都有担忧和恐慌,那就可以也应该理解外省对广州的议论和对广州人的“区别对待”。

 

换位思考,外地对来自广州,尤其是白云、越秀的人员“严防死守”,恰恰是当地重视疫情,严格防控的一种体现。

 

就像我们曾经要求所有从武汉返穗的人员都要进行14天隔离一样,就像我们现在要求所有入境人员都要进行核酸检测和隔离一样。

 

如果把这叫做“地域歧视”,那就不要怪一些“敏感”的非洲人,把广州对在穗非洲人“一视同仁”地严格排查看作是“歧视”。

 

 

广州有底气驳斥吗?

 

之前一篇文章里,识广已经指出:希望在这非常时期能够更及时、全面回应市民关切,能够在防控、排查上再加把劲。

 

因为在我们看来,广州过往的防控措施的确存在漏洞:因为在3月初并没有真正做到对所有入境人员进行“一视同仁”地检测和排查,尤其是没有将尼日利亚作为疫情重点防控国家,才造成了今日需要回头重新去一一排查的局面。

 

广州被列为“疫区”,是舆论妖魔化,还是自己玻璃心?

广州疫情重要事件时间线。制图|识广

间接地,也导致了如今不断有境外输入关联病例的出现。

 

而在政府部门的发布会和官媒的报道中,总会强调确诊病例是由广州市“主动排查”的结果。看起来,很有几分“自夸”的意思。

 

但如今需要对所有在穗非洲人进行排查,对3万的士司机进行核酸检测,借用南都社论中的一个词,又何尝不是一种“不必要的社会损耗”?

 

与此同时,作为中国的“南大门”,广州对于疫情走势的预判表现出的“乐观”也让人感到担忧。

 

从3月下旬各区景点的有限开放,到4月18日景区陆续关闭之间的“反复”,便很能说明这一点。

 

虽然,4月12日,钟南山院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才刚刚表扬过广州:广州做得不错,我们不敢说做得最好,但还是很不错的。

 

虽然我们始终强调理解,理解广州作为一个国际商贸城市、国际交通枢纽、华南中心城市,所承担的防控压力,理解广州作为一个有超过1500万常住人口的一线城市,在疫情和复工复产、恢复经济社会正常运转之间进行选择的艰难。

 

但我们仍然期待广州能够做得更好,仍然相信广州可以做得更好。

 

 

远离无意义的口水战

 

如何做得更好?需要远离无意义的口水战,需要查缺补漏,需要有所抉择,同样需要全社会的理解和配合。

 

近日新确诊的一名的士司机的情况就很值得反思。早在1月25日,广州市交通部门就要求司机必须佩戴口罩上岗,对乘客检测体温。但据卫健委披露的消息:患者近日多次搭载外国籍乘客出入有较多病例报告的场所,且未全程佩戴口罩,没有开车窗。根据识广及身边朋友的反馈,的士司机不戴口罩,或者“象征性”挂着口罩的情况并不罕见,上车前也几乎没有被检测体温。

 

一些社区、商场到了三四月份时防控的松紧度更是纯粹“看心情”。识广身边不少朋友,就反映所在社区对出入人员一律放行,不刷穗康码,也不测体温。像正佳这样人流密集的商场则也常常“举棋不定”,有时候需要挤在门口扫码填表才能进入,有时候又不用。

 

市民对于疫情的态度也并没有如他们自己所说的那般重视。即便是在“外方输入,内防扩散”的重压当下,商场搞降价促销、“十元均一”等活动时,人们也依旧会为了一个折扣商品把商场挤得水泄不通;很多人在公众场合甚至连口罩都不戴。

 

广州被列为“疫区”,是舆论妖魔化,还是自己玻璃心?

截止4月20日24时,广州已累计确诊境外输入病例125例,无症状病例、境外输入关联病例的数据每天仍在上升当中。

 

广州市委书记张硕辅主持召开了市委常委、市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指挥部)最新一次会议,提了几个要求:

严格落实健康码必扫、体温必测、口罩必戴,扩大核酸和抗体检测范围,切实做到流调排查不放松、重点场所消毒不放松、个人自我防护不放松。

 

从本周一开始,识广所在的园区已经进一步加强了园区出入证管理、外来人员管控。

 

舆论总是混杂着夸张和误解,既情有可原,又不可理喻,我们期待,疫情期间一直因为负面消息上热搜的广州,能够以此为鞭策,坚定、坚持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

 

© THE END

本文由识广原创出品,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互动话题

如何看待广州成为“疫区”?

广州被列为“疫区”,是舆论妖魔化,还是自己玻璃心?

撰文 | JASON

编辑 | P.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