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新冠疫情渐趋稳定,大家的注意力开始被一些其他的新闻所吸引。

例如孙杨被禁赛……

又例如关于外国人申请永久居留……

日前,司法部发布了《外国人永久居留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条例里明确了外国人可以申请中国永久居留资格的一些条件。

大体上说,外国人申请中国永居,无非是几个途径。一是经济上有突出贡献,类似于投资移民;二是长期在国内工作的高端人才,类似于技术移民;三是家属团聚。

应该说,这些条件基本上是国际上通行的永久居留途径,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而且按道理说,一个国家经济发达了,外国人才会想来,这也算是中国社会发展的标志之一吧。以前老听说中国人往外国移民,现在别人想来中国拿“绿卡”,不是好事吗?你国家不够好人家还不来呢。

可这个征求意见稿一出台,就在网络上引发了激烈的争论,似乎有点令人始料不及。

支持者认为都2020年了,我们不应该有种族歧视的观念,中国现在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对外引进一些人才是理所当然的事啊,你们咋乎个啥呢?

至于反对者的意见就五花八门了,有的说要防止外族入侵,保持中华纯净血统;有的拿欧洲的例子说引入太多外国人社会会乱;有的说广州这么多黑人就等你这个条例了;有的担心会不会造成资金外逃的漏洞;还有的说国人都还照顾不过来,干嘛要引进一群洋大爷……

当然,有些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还上升到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层次,就未免太过瞎扯了。

但无论如何,这个外国人永居条例,确实引发了很多人的担心。

虽然我不否认这些担心里面,有一些歧视的心态,也有一些不理性的情绪,但一个条例能引发如此热烈争议,至少说明这些担心并不是个别现象,值得政策制定部门认真面对。

实际上,撇除了一些极端情绪,我感觉大家真正担心甚至反感的,并不是外国人来抢中国人饭碗——引进真正的高端人才绝大部分人都是举双手同意的。

大家真正担心和反感的,是这些在中国的外国人会不会得到超国民的待遇的问题。

客观地说,长久以来,中国对于外国人往往是给予特殊优待的。这一方面是多年来“外交无小事”理念的延续,另一方面恐怕也是对外宣传工作的需要。

几十年前,来中国的外国人不多,中国也还没有在世界获得普遍的尊重和稳定的地位。所以在那个年代,往往直接将外国人和外交等同起来,把“外交无小事”的理念延续到了日常管理之中。即使是普通的中国人,也不会觉得给外国人特殊礼遇有什么不妥之处。

在改革开放以后,随着越来越多的外国人进入中国,我们在日常管理中不再那么战战兢兢了。但因为改革开放早期,很多外国人都是随着引进外资、引进技术、学术交流进入中国的,这些人确实是中国当时急需的人才,普遍素质较高,所以往往也受到很多礼遇,国人也不以为怪。

而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实力不断增长,来中国寻找机会的外国人越来越多,国人对世界的认知也越来越多。大家认识到一个国家首先应该保护和善待自己的国民,外国人想来中国没问题,不应该受歧视,但同样地也不应该获得超越国民的特殊待遇。

可是在管理和执行层面,一些以往的习惯做法还在延续,例如外国人丢失的单车瞬间找回还大肆宣传;甚至在某些领域还有所增强,例如一些大学为了提高留学生率给外国学生过多的优待……

在对待外国人这件事上,很多国人的观念已经更新,强调平等而不是优待。而管理和实际执行层面还未能跟上这种观念的更新,自然难免让人感到担心。例如外国人要不要遵守一些国内政策?外国人能不能突破限购随便买房?外国人子女是不是会获得入学优惠?等等等等。

这些问题都需要政策制定者明确回应,而不是仅仅以“非理性”、“情绪化”、“歧视”来否定这些质疑。

从传统来看,中国人普遍抱有强烈的平权意识,所谓“不患贫而患不均”,虽然这种平权意识往往不自觉会沦为平均主义,但对于公平的追求,依然是国人观念中宝贵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