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无疑是这个夏天最heat最潮的话题。

 

早在2000年,广州就与上海、北京等8个城市一起被列为全国首批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城市。

 

2014年时,广州就在一些小区开始实施生活垃圾“定时定点”分类投放,官方的宣传里说:陆续形成了“白云”模式、“西村”模式等一批具有特色的垃圾分类或资源回收模式。

 

从试点到现在19年过去了,广州的垃圾分类做得怎么样?识广君最近随机选了一些社区、街头,认真探究了一番。

标语“大赏”

我们走上街头,体验了一下广州的垃圾分类

大沙街道在人行道上宣示的垃圾分类指南,详细列出了餐厨垃圾、其他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的分类标准,上面有“垃圾分类人人动手,干湿分离家家行动的标语。

我们走上街头,体验了一下广州的垃圾分类

康乐村公交站附近的张贴的垃圾分类的标识和颜色,其中蓝色为宝,绿色为湿,红色为害,灰色为干。

我们走上街头,体验了一下广州的垃圾分类

黄村城市管理宣传栏,贴上了题为“推行强制垃圾分类,共同呵护绿色家园”的宣传海报,详细解释了什么是垃圾分类、为什么要垃圾分类、怎么去垃圾分类。

我们走上街头,体验了一下广州的垃圾分类

黄埔某小区楼下“垃圾分类起参与,幸福黄埔共分享”的宣传海报上,列出了关于小区垃圾分类的4点温馨提示。

垃圾桶“大赏”

我们走上街头,体验了一下广州的垃圾分类

广州大学城里,没有任何分类标识的单筒垃圾桶随处可见,里面混杂着塑料瓶、纸巾、餐具、树叶等各种各样的垃圾。

我们走上街头,体验了一下广州的垃圾分类

类似的垃圾桶在创意园区、公厕、老城区食肆档口前也十分常见

我们走上街头,体验了一下广州的垃圾分类

北亭村公交总站里,只看见一个没有任何标识的蓝色垃圾桶。

我们走上街头,体验了一下广州的垃圾分类

在海珠区,蓝色与灰色配套的分类垃圾桶随处可见,其中蓝色为可回收垃圾桶,灰色为其他垃圾桶。

我们走上街头,体验了一下广州的垃圾分类

长方形的四色分类垃圾桶在广州街头也十分常见。按照分类标准,应该设有蓝、绿、红、灰四种颜色,分别对应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以及其他垃圾。

我们走上街头,体验了一下广州的垃圾分类

但日常生活中我们大部分时间都只能看见绿色的厨余垃圾桶以及灰色的其他垃圾桶。有市民称自己“见都未见过”红色的有害垃圾桶。

我们走上街头,体验了一下广州的垃圾分类

城中村口密密麻麻的分类垃圾桶里也只有零星几个蓝色垃圾桶。

我们走上街头,体验了一下广州的垃圾分类

海珠区中大公交站附近的双桶垃圾桶,分为可回收垃圾与其他垃圾。

我们走上街头,体验了一下广州的垃圾分类

广大商业中心里的四桶分类垃圾桶,严格按照可回收、其他、厨余、与有害垃圾进行分类。但从垃圾桶内将近溢出的垃圾可以看出,其实人们并没有严格按照分类进行垃圾投放。

我们走上街头,体验了一下广州的垃圾分类

凤凰新村小区里面的公共垃圾桶以餐厨垃圾和其他垃圾进行划分。

我们走上街头,体验了一下广州的垃圾分类

但我们在小区某栋楼下的垃圾桶里看到,不管是餐厨垃圾还是其他垃圾里都堆满了各种各样用塑料袋包装的不明垃圾。

我们走上街头,体验了一下广州的垃圾分类

在华师、广外、广大等高校宿舍区以及城中村里面都放置了设有可回收衣物、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等分类的环保垃圾箱。据环卫工人称,这种环保垃圾箱并非由环保部门管理,而是会有专人来进行回收处理。

我们走上街头,体验了一下广州的垃圾分类

广州大学宿舍楼下从去年开始全部更新成了设有可回收垃圾与其他垃圾6个格的智能分类垃圾桶,学生在投放垃圾时可以刷卡称重并积分。据学生反应,因为垃圾桶空间大小,而宿舍楼人太多,往往一到饭点过后,这六格垃圾桶就会全部爆满,直到第二天早上才有人来回收处理。

我们走上街头,体验了一下广州的垃圾分类

黄埔区豫章苑小区部分楼下放置了“爱循环”的智能垃圾箱。但因为需要下载app登陆并在手机上点击投放才能使用,不少住户嫌麻烦都不会使用。

成效如何?

我们走上街头,体验了一下广州的垃圾分类

大学城小谷围某街道上,11个其他垃圾的垃圾桶一字排开,没有任何分类可言。

我们走上街头,体验了一下广州的垃圾分类

天河南二路的两桶分类垃圾桶里,因为市民没有分类投放,其他垃圾桶里混杂着各种各样的垃圾。

我们走上街头,体验了一下广州的垃圾分类

越秀区大马路社区,本该是投放餐厨垃圾的绿色垃圾桶里面却放了不少纸袋、饮料杯、与所料袋。

我们走上街头,体验了一下广州的垃圾分类

环市东一个两桶分类垃圾桶里,蕉皮和饮料杯、塑料袋等被扔在了同一格里面。

我们走上街头,体验了一下广州的垃圾分类

广大商业中心一个两桶分类垃圾桶里面,可回收垃圾和其他垃圾桶里面放的是一样的垃圾。

我们走上街头,体验了一下广州的垃圾分类

黄埔区丰乐北路,一位环卫工人在回收垃圾时,把塑料瓶单独用一个红色塑料袋装起来,然后把可回收垃圾与其他垃圾一起倒进了大垃圾桶里拖走。

我们走上街头,体验了一下广州的垃圾分类

江怡路上某个垃圾场,环卫工人会把附近垃圾桶回收的垃圾统一拖到这里集中处理。

我们走上街头,体验了一下广州的垃圾分类

天河区黄村,两位环卫工人正拖着满满的垃圾车前往垃圾场,没有任何分类。

我们走上街头,体验了一下广州的垃圾分类

大学城垃圾站,环卫工人称附近地区的垃圾会被统一拉到这里后才进行初步分拣,然后再压缩运走。

我们走上街头,体验了一下广州的垃圾分类

一位负责凤凰新村的环卫工人阿姨每次工作时都会带一个钳子和布袋,把可以回收拿去卖的纸皮、塑料瓶等夹出来带走。

我们走上街头,体验了一下广州的垃圾分类

大学城北亭村,不少废品商会辗转于各个垃圾场,带走一些塑料泡沫等“有价值”的东西。

我们走上街头,体验了一下广州的垃圾分类

大学城北亭村,一位阿姨每天早上都会在村口垃圾桶翻找纸皮、塑料瓶等可回收垃圾拿去卖钱。

我们走上街头,体验了一下广州的垃圾分类

石牌村,一位穿着“王者”球衣的流浪汉凌晨时分在村内的垃圾堆里翻找“有用”的东西。

我们走上街头,体验了一下广州的垃圾分类

很多人并不知道,去年的7月1日,《广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就对广州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置和源头减量作出过相应的规定,这是全国第一部有关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地方性法规,比上海整整提前一年时间。

 

但据官方的通报,条例实施一年时间里,市城管执法部门一共开出了205张罚单,罚款8.8万。而上海仅仅用一周时间,就开出了199张罚单。

 

2014年《人民日报》有篇报道,批评广州:十四年后仍在试点垃圾分类有点囧。

 

2019年走上街头,标语更加鲜艳,各种各样的垃圾桶让人眼花缭乱,但乱投乱放、混收混运的问题却仍是常态。

 

广州垃圾分类仍然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