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有媒体致电说想采访我,希望我谈谈有人在微博上声称向教育部实名举报广州第一本校本粤语教材《粤读羊城》,指方言进入校园是违反国家推广普通话的政策一事。

 

粤语校本教材《粤读羊城》被实名举报?除了呵呵呵,我想重申三点常识……

 

我吓了一跳:五羊小学刚推出的《粤读羊城》,从日常用语、粤语童谣、粤语故事、粤剧等方面,深入浅出地通过讲授、练习、游戏,增强了学生对广州本土语言文化的认识。更难得的是,这本粤语教材还是由母语并非粤语的校长大力推动支持下而编写出的,实在是功德无量。

 

有关消息一经发布,马上引发广州社会各界的盛赞和关注,不少网友还在羊城网上留言问这本书什么时候发售。这样叫好又叫座的事情,怎么还有人反对和举报呢?

 

粤语校本教材《粤读羊城》被实名举报?除了呵呵呵,我想重申三点常识……

正所谓林子大了之什么鸟都有,但毕竟我对所谓实名举报一事的来龙去脉并不了解,所以对个别事件就不作评论了,我只重申一些关于普通话与地方语言关系的常识:

 

第一、推广普通话的目的并非为了消灭方言。早在一九五八年一月十日,周恩来总理在政协全国委员会举行关于《当前文字改革的任务》的报告会上指出:“我们推广普通话,是为的消除方言之间的隔阂,而不是禁止和消灭方言。推广普通话是不是要禁止或者消灭方言?自然不是的。方言是会长期存在的。方言不能用行政命令来禁止,也不能用人为的办法来消灭。推广普通话,要区别老年和青年,要区别全国性活动和地方性活动,要区别今天和明天,不能一概而论。相反地,只会说普通话的人,也要学点各地方言,才能深入各个方言区的劳动群众。”(来源:《周恩来选集》)

 

由此可见,政府推广普通话的目的是为了全国人人都会讲普通话,而并非全国人人只讲普通话。特别是在北上广深这些一线城市,由于与各地的文化经济交流频繁,加上本地教育资源丰富,普通话的普及程度远远比内地经济相对落后地区要高得多,反倒是本土语言的传承因为受到人口结构改变等因素影响,在年轻一代之中开始出现断层的情况,特别是上海的九零后大多都已经不会说沪语,这个才是更令人担心的事情。

 

粤语校本教材《粤读羊城》被实名举报?除了呵呵呵,我想重申三点常识……

 

第二、语言的功用并不仅仅方便人们的沟通。英语是最多国家使用的官方语言,英语也是世界上最广泛的第一语言,也是欧盟和许多国际组织和英联邦国家的官方语言。如果说要要以方便中国融入国际社会为由,禁止中国学生学中文,而全部改学英文,我相信绝大多数的中国人都会反对。为什么?因为语言的功用并不仅仅在于方便人们的沟通,同时也是族群的象征以及文化的载体。

 

我为什么是中国人?因为我会中文啊!我为什么是广州人?因为我会粤语啊!“我是中国人”和“我是广州人”这两者的关系并不相悖,反倒是相互相成的关系。若有人认为传承地方语言就会削弱人们对于中华民族的认同,那我们从小学中文岂不是会削弱我们对自己是地球人身份的认知?

 

几千年沉淀下来的中华文化,本身就是全国各地各族语言文化的集合体,而并不单单指是历史不足一百年的普通话。如果地方语言都消失了,那么地方语言所承载的中华文化亦因此而消失,例如粤剧、京剧、相声、东北二人转、客家山歌、粤语流行歌等等,这些都是中华文化的珍贵资产啊!难道都要通通毁灭掉才算爱国?

 


第三、现行法律法规并不禁止在课堂中教授除普通话之外的语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一条确实是“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以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为基本的教育教学用语用字。但并不禁止学校教授其他语言,否则英语课是否先要取消了?

 

五羊小学使用教材教学时,全部使用普通话为课堂语言,只不过在教粤语用词造句时候,才使用粤语。相当于英文课堂,老师解释英文是使用普通话,读英文时是使用英文。所有课程都有录像,可以备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特别在第十六条中也特别规定了有下列情形的,可以使用方言:(一)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执行公务时确需使用的;(二)经国务院广播电视部门或省级广播电视部门批准的播音用语;(三)戏曲、影视等艺术形式中需要使用的;(四)出版、教学、研究中确需使用的。 

粤语校本教材《粤读羊城》被实名举报?除了呵呵呵,我想重申三点常识……

对于那些无视常识和逻辑,硬要把传承地方语言文化和推广普通话对立起来的言论,除了呵呵呵之外,实在不必给予过多关注。你永远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做好自己的实事更实际。

 

我期待《粤读羊城》能最终成为正式出版物发售,使中华民族多元的语言文化得到更好地传承传播。


粤语校本教材《粤读羊城》被实名举报?除了呵呵呵,我想重申三点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