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日渠等忌屋裏人恁住去焉道玩?”

 

恐怕不会粤语的人,看到这句话的第一反应大多会是:什么鬼!即使是会粤语的人,估计都得反应一阵子。实际上这句话其含义也相当的简单。用现代标准汉语来说,标题的意思就是:

 

他们的家人明天都准备去哪里玩?

 

可也会有人问,标题原文除了少数几个字,根本无法推理出这个意思,这也能算中文么?我可以给你解释,为何标题那一行如乱码般的文字竟也有正确的意义。

 

民国时粤语以一票之差落选国语?每日都讲嘅粤语,你真系了解过?

 

先从粤语开始说起吧。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自称「上下五千年」,自炎黄二帝,再历三皇五帝,夏商周,秦汉唐,宋元明清……皇朝更迭不断,文化却从未断过。许多古代文化的痕迹依然通过各种匪夷所思的方式保存在各地民间。比如说风俗习惯,比如说语言文字。

 

观中国历史,其政治中心多在中原以北,南方多视为蛮夷而敬而远之。故历来不管北方如何变迁,南方均很少改变。久而久之,一些文化遗珠沉积其中,到了现代,反而能从中挖掘出很多早已失传的内容。

 

民国时粤语以一票之差落选国语?每日都讲嘅粤语,你真系了解过?

 

粤语人大概都有这样的感悟,平日里总是熟练地操着一口粤语,丝毫不觉有何问题。然而一到书写的场合,便会头疼起来,不知如何是好。原因之一在于,粤语怎么用书面表达?

 

或曰:粤语字有正确的本来写法吗?

 

这个问题困扰了我很久,所以我自小就有意识地搜集相关资料。久而久之,倒也慢慢发掘出一些有趣的知识来。今日不妨作文一篇,谈谈我所收集到的,粤语日常用字的正确写法。

 

不过在此之前必须先作些说明。首先,除了粤语之外,许多方言也都有自己的用字。举出粤语用字的正确写法,只是作为一种有趣的知识来推广而已,并无高下判别。

 

要知道,网络上有传「民国时粤语以一票之差落选国语」的说法,后经查询,原来全国各地都有当地方言差一点选上民国国语的传说,这些说法是一种地方优越主义的迷思(实际上民国的国语选定并没有传说中那么戏剧性,这一点连维基百科都有辟谣)。因此如果有人拿这篇文章来说明某地文化比其他地方来得优越,恐怕有违本人原意。

 

其次,虽然这篇说的是粤语日常用字的正确本来写法,但说实话,本人也没有百分百的把握每一个字都是所谓的「正确」。因为语言在传承的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各种改变和混淆,很有可能我所考据出来的在未来会被推翻。我所列举的,不过是在现今资料中可查到的、比较有可能的那个字。若有错误或另说者不妨指教,在此本人先行拜谢。

 

好了,闲话休提,我们开始进入正题吧。

 

 

民国时粤语以一票之差落选国语?每日都讲嘅粤语,你真系了解过?

 

翼日

 

「翼日」者,翌日也,即明天。翼乃翌之古字。《康熙字典》云:

 

《書·武成》越翼曰。《傳》翼,明也。

 

「翼日」在今人的粤语中写作「听日」,乃是借同音的误写。至于「翼」字为何会变音成「听」,本人不是语音学专家,暂时还无法考究。

 

既然有了「明天」,那就有「昨天」。粤语中将「昨天」唤作「寻日」,这一次今人却没有写错。「寻」字,有「重复」之意。《康熙字典》云:

 

又借作溫燖。《左傳·哀十二年》吳使人請尋盟。子貢曰:若可尋也,亦可寒也。《註》尋,重也,溫也,前盟巳寒,更溫之使熱。與燖義同。

 

有了明天,也有了昨天,也必然有后天。后天的字并无不妥,唯独后天的明天在粤语中常写作「大后日」,实则为「外后日」。在这里「外」发「大」的音。至于为何变音理由不明。

 

除此之外,还有今人所写作的「第日」,其正字应为「遞日」。「遞」今通「递」,意为变更、改动、递进。因此在这里就是指未来的某一天。在日常生活中,常用来表示以后找机会进行某事。比如「我地遞日再倾过」(我们改天再聊)。

 

渠等忌

 

古代中文的人称其实非常丰富,比如众所周知的「伊」是女性的第三人称。有词为证: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宋·柳永,《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

 

「渠」这个字,恰也是个第三人称,相当于今天的「他」。文史和辞书学学者,江苏教育出版社前社长兼总编辑赵所生先生考据云:

 

朱熹“问渠那得清如许”句,某教辅注“渠”为渠水,不当。古时“渠”常指第三人称,此处作“它”解,指前述的“半亩方塘”。此义源自浙方言,元《平江记事》:“嘉定…自称曰我侬,他称曰渠侬”。长期生活在浙江的文人如唐代寒山、清人洪昇、近人鲁迅,都常用“渠”作第三人称。

 

赵先生说「此义源自浙方言」,本人认为不完全正确,因为粤语中也有此意。当然,也有可能是起源于江浙,传至广东后一并保留下来。但更有可能的是,在更古之时,「渠」即有此意,江浙和广东不过是因缘际会继承下来罢了。

 

「等」字在意思上不用多做说明,就是名词的复数形式,即今天的「们」。只是在粤语中,今人多以音借作「地」。常唤作「我地」(我们)「人地」(别人)。其「地」字正写应为「等」。因此「渠等」在今人粤语中常作「佢地」。比如「佢地唔系一班好人」(他们不是一群好人)。

 

至于「忌」字,在这句话中并无具体意思,只是个助词,相当于今日之「的」意。《康熙字典》云:

 

又《集韻》居利切《正韻》吉器切,从音懻。語助辭。《詩·鄭風》叔善射忌。

 

在今人粤语中,常写作「嘅」。此乃误用。「嘅」是叹词,古同「概」。与助词用法相去甚远。

 

屋裏人

 

这三个字光字面看还挺有文学感的。「裏」字,今作「里」,指里面,内部。因此「屋裏人」即是「屋里的人」,也就是「家人」的意思了。

 

这里值得注意的是,「裏」字在这个粤语词中不能直读。今人粤语常把「家」念作「屋企」,其中的「企」正写即是「裏」字。因此「屋裏人」在今天常写作「屋企人」。

 

「屋企」在今人粤语中多指「家」这个概念。但从其正写看来,「屋企」(屋裏)其实是指家庭内部的空间结构。可能在语言的使用上逐渐混淆和省略变化,家的内部扩展到外部,并统一成「家」的全部概念。今人粤语言「屋企」,已不只是指家的内部了,只有在「屋企人」这个称呼上才保留了「家庭内部」的含义。

 

民国时粤语以一票之差落选国语?每日都讲嘅粤语,你真系了解过?

 

恁住

 

在今人粤语的书写中,常常把「想」写作「谂」。比如「佢谂住读完书就去做嘢」(他想读完书了就去工作)。实际上这是错用。「谂」字,本意为劝谏。后引申为「思念」。《康熙字典》云:

 

《說文》深諫也。《爾雅·釋言》念也。《註》相思念也。《廣韻》謀也,告也。《左傳·閔二年》昔辛伯諗周桓公。

 

虽然「思念」和「思考」「想」等行为很类似,但毕竟还是两码事。其正字应为「恁」。

 

又思也,念也。《班固·典引》勤恁旅力。

 

至于为何「恁」字会被错写为「谂」,除了两个字的意思很接近外,恐怕就是因为「恁」的读法和「念」有那么一点接近吧。

 

值得一提的是,「恁」在粤语中还有另一个读法。其今人写法作「咁」,在此读音时意思为「这样,那」。在明清小说中,「恁」的出现颇多,都作「这样,那」的意思。最著名的例子莫过于《水浒传》里经常出现的「恁地」。

 

「恁住」中的「住」是动词的补语,比如说「站住」。因此连起来的意思即是「想这样,打算这样,准备这样」。

 

焉道

 

「焉」这个字在诸位的学生时期估计打交道甚多。我们都知道,如果文言文中出现「焉」这个字,大多数都是一个疑问字,表示「什么」「怎么」「为何」「吗」。比如「杀鸡焉用牛刀」。

 

今人粤语表达疑问时,会以「边」来指代。比如「你系边啊?」(你在哪儿?)。其「边」字当然是错用,正字写法正是文言文中的「焉」。想来粤语也颇为古雅,想象一下,无论贫富,也无论学识,使用粤语者在交流时其实暗含各种「之乎者也」,倒也颇为有趣。只可惜今人大多已经不认得本字,反以为粤语多粗俗,实在失礼。

 

如上所述,「焉道」即是「边道」,但今人常写作「边度」,意思是「哪里」。「道」和「度」二者在粤语同音,而且意思似乎都说得过去,因此历来两者都有各自的支持说法。我在这里选用「道」作为正字,主要是认为,粤语完善于广东的市井,而广东的城市道路在以前多以「某某道」作为名称。如果要询问别人的所在地,用街道来指代最合适不过。「某某道」的命名现在还体现在香港的道路名称中,比如「佐敦道」「广东道」「轩尼诗道」等等。

 

至此,恐怕粤语使用者都知道标题的那一行字该如何念出吧?如果用今人的粤语写法,标题就应该写作「听日佢地嘅屋企人谂住去边度玩」了。可惜是的,今人一不知道本字是哪个,二就算知道也因为输入麻烦而情愿用借用字。有心去考据的人恐怕越来越少了。念及至此,我想能写一点就一点吧。

 

 

下面再多介绍几个粤语常用字的正确写法。

 

 

「唔」字,正写应为「不」。至于为何会发生变音,目前还不明确。「唔」字原本为象声字,无具体的意思。

 

 

今人粤语中谓「何事」为「咩事」。「什么东西」唤作「咩嘢」。今年(2015)为羊年,广东某电视台便以这个发音为创意,在宣传广告中模仿羊叫声念「要咩有咩」(要什么有什么)。又广州有「羊城」之称,网络上有人调侃因此广州人每个有羊属性,说话总是带个「咩」。

 

实际上,「咩」的正字应为「耶」。没错,就是文言文中那个我们熟悉的「耶」。不过文言文中的「耶」多用在句末,而粤语中的「耶」并不限于句末。在习惯上反而多用在句首,如「咩野嚟噶?」(这是什么东西?)。

 

 

今人粤语中谓「一点点」若「啲」。比如「一啲啲」(一点点),「呢啲」(这些)。有时为了输入方便,还会直接用英文的「D」,两者读音相似。然而「啲」的正字应为「尐」。

 

「尐」字意思有两个。一是少许,一点点;二是数量词,表示若干。在粤语中也继承了这两层意思。

 

不过现代人认识这个字多数应该是因为火星文。一些火星文喜欢用这个字来代替「小」字……

 

 

今人粤语说「怎样」作「点样」,实际上正写就是「怎样」。至于「怎」字为何会变成「点」,目前我还没有完备的资料。

 

 

今人粤语将「看」这个动作写作「睇」。实则「睇」这个字的意思是斜视。《说文解字》中解释:

 

云旁視曰睇……睇,傾視也。

 

也就是说,「睇」这个字只是「看」的某种形式,并非「看」这个动作本身。因此粤语中念作「睇」的另有正字。其正确写法为:睼。《说文解字》云:

 

題,視也。按題者,睼之假借。

 

不过「睇」字用来借用「睼」似乎由来已久。《康熙字典》中有「又坐見也,或作睇」的说法,因此今人写作「睇」未必算错。或者说,「睇」字作为「睼」的写法已经约定俗成,很难说他是错的了。

 

 

「咗」这个字的正写比较特别,在常用中文字库里并没有这个字,所以如果直接粘贴上来估计也无法显示,因此只能以图片显示:

 

民国时粤语以一票之差落选国语?每日都讲嘅粤语,你真系了解过?
「咗」的本字

 

今人粤语说「佢食咗饭了」(他已经吃过饭了)中「咗」,意思即是动作的完成时态。跟现代汉语中的「已经」通用。

 

《说文》疎也。又才布切,音祚。且往也。

 

上文的意思就是说,只要完成了的状态就称呼为「咗」。只是因为语法上的差异,使用时必须是「动词+『咗』」,不像「已经」那样是必须放在动词前面。

 

本文中所作的考据基本来自《广州语本字》一书,詹宪慈撰,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

 

来源:十五言(ID:www15y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