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国内五块一沓的阴司纸,国外标价上百元……

农历七月,中元节的“烟火气”再次笼罩华人社区。不少地方的街头巷尾,焚烧冥币的纸灰随风飘扬。而奇妙的是,这股“烧钱”风潮在不知不觉间走出国门,漂洋过海。

打开亚马逊,在搜索栏里输入“ancestor money”,你会发现一个匪夷所思的现象:冥币在俄罗斯、美国、印度尼西亚等国家畅销,价格更是高得离谱——800张冥币售价13美元(人民币约92元)。

外国流行烧阴司纸:文化输出还是迷信出圈?

▲图源网络

而在国内,5-6元就能买到1000多张,在国外相当于溢价20倍。部分商品链接的评论区里更是热闹,数百条留言把它捧成了“新兴神秘用品”。

从中国出海的冥币,到底是怎么在异域流行开来的呢?

阴间金融体系的诞生

早在商周时期,人们用玉帛、牲畜祭祀,战国时期开始在墓穴中埋下真币,开启“冥界货币”的先河。魏晋以后,纸钱随造纸术普及,加上佛教传入,中国人对“阴间世界”有了更具象的想象,焚烧纸钱才逐渐成为主流。

关于冥币的发明,民间还有个妙趣横生的传说。蔡伦的哥哥蔡莫造纸失败,纸又黄又糙,卖不出去。其妻慧娘便自编剧本:假装暴毙,随后“复活”,声称在阴间靠丈夫烧的纸钱买通小鬼得以还阳,从此蔡莫家的纸大卖。

外国流行烧阴司纸:文化输出还是迷信出圈?

▲图源网络

到了今天,冥币便在极力模仿现实世界里的钞票。

发行机构,如“天地银行”“冥通银行”,这些阴间银行可是天庭的直属国企,就像国家货币上印的“中国人民银行”一样,试图彰显合法性与权威性。

人物肖像,比如最常见的玉皇大帝。在道教体系中,玉皇大帝是天界最高统治者。把他的头像印在冥币上,就相当于把国家元首印在钞票上。有的冥币上还有其他“银行高管”的签名,比如阎罗王。

外国流行烧阴司纸:文化输出还是迷信出圈?

▲图源网络

近年甚至出现了“阴间信用卡”“阴间支票”,冥界金融体系可以说是愈发完备。

至于冥币的面值,向来是“财大气粗”。早些年,祖先们收的多是“拾元”“百元”起跳的纸钞,后来渐渐演变成“千元”“百万”“千万”,再到如今随手一张就是“亿”。

外国流行烧阴司纸:文化输出还是迷信出圈?

▲图源网络

玉皇大帝和阎罗王怕是天天头疼:冥府服务业产出有限,孟婆一碗汤还维持在“1文”定价,阴间的通货膨胀或许越来越严重。

冥币出海与赛博仪式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冥币如今漂洋过海,而带领这股奇异热潮的正是一群外国博主。

他们将冥币称作ancestor money(祖先钱),例如一位名叫Indra Ali的博主,就是YouTube“冥币区”第一人,他专门拍摄了授课视频教大家如何烧币。他表示中国人每到特定时期就会燃烧这种纸钱,相信神秘的东方力量能带来好运。

外国流行烧阴司纸:文化输出还是迷信出圈?

▲图源网络

另一位博主SRI Master Gano Grills也分享了他的烧冥币的讲究操作——郑重其事地摆上玉皇大帝雕像,必须用左手拿着冥币烧,严格遵循 “中国传统以左为尊”,快烧完了再毕恭毕敬放入香炉,主打虔诚。

有的博主还设计了 “阴阳五行祭台”——镶金边的祖宗金属相框当 “金”,一盆多肉绿植代表 “木”,水杯对应 “水”,点燃蜡烛就是“火”,再放块水晶原石当 “土”,最后还不忘摆上炸鸡腿当供品,好一场“中西合璧”的赛博仪式。

外国流行烧阴司纸:文化输出还是迷信出圈?

▲图源网络

还有博主提醒在开始烧冥币前,把自己和亲人的名字写在冥币上,确保“转账”无误。步骤详细,深情并茂,细致程度令不少中国人都自愧不如。

外国流行烧阴司纸:文化输出还是迷信出圈?

▲图源网络

与此同时,冥币样式在海外的“本土化”也令人咋舌。

除了传统的玉皇大帝版,还有美元版、欧元版、甚至原住民版,印着富兰克林、肯尼迪、自由女神、美国白宫、伊丽莎白女王等符号。

外国流行烧阴司纸:文化输出还是迷信出圈?
外国流行烧阴司纸:文化输出还是迷信出圈?
外国流行烧阴司纸:文化输出还是迷信出圈?

▲图源网络

冥币发行方也各具特色:台湾地区有“灵界通宝地府银行”,韩国有“极乐银行”,越南是“地府银行”,琉球则有“琉球冥界银行”。

“地域定制款”满足各个国家的需求,阴间消费也得入乡随俗。

外国流行烧阴司纸:文化输出还是迷信出圈?

▲图源网络

商家们也从中嗅到商机。根据跨境电商上的数据,中国祭祀用品的买家,涵盖了俄罗斯、美国等全球各国人民,欧洲国家几乎都有订单,包括德国、西班牙、意大利、法国、比利时、荷兰、瑞士、希腊等,此外还有毛里求斯、埃及、以色列等地的网购用户。

外国流行烧阴司纸:文化输出还是迷信出圈?

▲图源网络

不过有亚马逊商家指出,头部冥币卖家基本上每个月卖几百件,加上物流、平台抽佣,最后到手的利润其实并不多。相比之下,一些网红和直播博主靠着秀冥币、烧冥币,借此提高视频的点击率,收获数万点赞。

中外共通的精神出口

冥币之所以能在海外走红,背后隐藏着多重原因。

冥币满足了西方社会对东方神秘文化的好奇,“烧纸钱”习俗对许多外国人来说是完全陌生的东方文化符号。加上社交媒体的传播,“冥币体验”的内容本身就极具冲突感:陌生、玄幻,因此引发关注与模仿。

外国流行烧阴司纸:文化输出还是迷信出圈?

▲图源网络

很多外国人坚信冥币确实有效,甚至纷纷“现身说法”。Twitter上的网友Ebonie分享了她的经历,因为给祖先烧钱,她拿到了经济援助,获得了重回校园的机会。Youtube网友表示,在给祖先烧钱之后,她中了大乐透。

还有视频博主称他每天都会给老祖宗们烧钱,因此得到了他们的庇护,祖宗们在梦里提醒他家里煤气泄露,让他及时醒来免于遭殃。甚至有老外分享他烧了纸钱后,烟雾报警器响了,他觉得这可能证明是他的妈妈收到了他的心意,很高兴……

外国流行烧阴司纸:文化输出还是迷信出圈?
外国流行烧阴司纸:文化输出还是迷信出圈?

▲图源网络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这种信念背后是一种“心理暗示与自我验证”的机制。人们在烧冥币时往往许下心愿,而生活中一旦出现好转,就会认为这是祖先收到了钱并给予回应。

更重要的是,西方社会传统上更强调“个体永生”,例如通过功绩、作品延续存在,而中国冥币的出现,为海外群体提供了一种截然不同、更为具象的情感寄托方式。

外国流行烧阴司纸:文化输出还是迷信出圈?

▲图源网络

外国网友Lisa就表示:“我烧了一张祖先钱,并把我的想法写在上面,希望她在天堂里能过上轻松的生活,在那个世界里有足够的钱而无需辛苦工作。”

而随着时间的发展,除了冥币之外,祭品正在不断“更新换代”。从 iPhone、Apple Watch、游戏机,到奢侈品手袋、名车、别墅,甚至麦当劳套餐、奶茶、茅台酒。

外国流行烧阴司纸:文化输出还是迷信出圈?

▲图源网络

这些东西都已成为中外共通的情感出口——跨越阴阳两界的惦念,正是这场跨文化碰撞奇观中最动人的部分。

各位自己友,

你见过最新奇的祭品是什么呢?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