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成强生于1940年6月29日,祖籍广东南海西樵,1956年参加广州市第一象牙雕刻生产合作社(大新象牙工艺厂的前身),技艺以人物雕刻为主,兼及花鸟鱼虫、石山兽口等多个门类,是个雕刻多面手的杂家。他在生产上适应能力极强,技术功底也极深厚。一生为人谦逊老实,不善张扬,工作认真细致,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备受人们敬重和称赞。

工于匠心,不同凡响的牙雕高手杨成强 || 莫泽辉

杨师傅领班创制的大型牙雕摆件《唐明皇游月宫》

01

杨成强在入社之前,就跟朱华(牙雕名师郭康的大舅)学过人物雕刻。那时候,学艺既是兴趣使然,也是就业谋生的手段。在师傅指导下,他勤学苦练,将各种人物形象刻画得逼真传神,活灵活现,达到青出于蓝的境界。除人物外,他自学雕刻的骏马,更是栩栩如生,气势不凡,连兽口专业工种的艺人师傅都自叹不如。而人物与兽口相结合的题材,他也是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20世纪70年代,是杨师傅创作设计大有起色的良好开端。1973年,杨创作气度不凡的牙雕摆件《张羽煮海》,见于交货记录,只是没有图片留下。随后创作构图较复杂的大摆件《郑成功》,大小4位英俊人物和一匹壮美骏马的生动造型,也是不同凡响,作品深深吸引了来自美国的摄影师哈里森·福尔曼(Harrison Forman),只见他对准镜头焦点连按了3次快门,生怕走漏了这个绝妙的珍品。因为,那时胶卷拍照要冲晒后才知影像效果如何的。多亏了这位摄影师的好奇和执着,让我们至今仍可以在外国学校的一个网站把这件作品的彩照原图下载出来,鉴赏其精美生动的艺术造型。

工于匠心,不同凡响的牙雕高手杨成强 || 莫泽辉

美国摄影师镜头下的大型牙雕摆件《郑成功》。杨成强创作

后来,杨师傅参照清代侠义小说《施公案》故事创作了牙雕摆件《盗御马》,主角人物窦尔敦那只粗壮有力的手牵走一匹彪悍御马的造像,更具动感和艺术吸引力。这座用料20多公斤的优秀作品,在1978年全国工艺美术展览中获得一致好评。

工于匠心,不同凡响的牙雕高手杨成强 || 莫泽辉

牙雕摆件《盗御马》。杨成强、吴荣昌合作

另一件,创作取自《三国演义》故事题材的牙雕《张飞怒鞭督邮》,正反面人物不同的形态特征和迥异的性格形象均表现得出神入化,淋漓尽致。该作品在1979年为庆祝建国30周年而在文化公园举办的广州工艺美术精品展览会上亦备受赞赏。于是乎,杨成强对新产品创作的自信心更强,胆量和气派也更大了。

工于匠心,不同凡响的牙雕高手杨成强 || 莫泽辉

牙雕摆件《张飞怒鞭督邮》。杨成强创作

1980年,杨成强主持创制第一件大规模的牙雕作品是《唐明皇游月宫》,在长115厘米、宽40厘米、连木座高125厘米的三维立面空间内,作品以虚实相间的大圆轮廓代表有阴晴圆缺的月球,包容繁复而壮观的人物场景,生动地描绘了唐明皇在八月十五之夜,腾云驾雾登上月宫,与杨贵妃相会的一段极为精彩的神话故事,成为该年度最典型的牙雕巨制,在史上更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后来同行不乏仿效此作品的创作模式)。得知此佳作的分量,是年9月23日,作品刚刚完工之时,笔者即抢时间拍下了照片,并以图片新闻在《羊城晚报》一版发表。当时有位细心的同事看报后发现,怎么作者中漏了总策划及监制者杨师傅的名字?这下可出大问题了,不知杨师傅心里怎样想的?会不会有什么误解?如何挽救这个失误,令人捉急。这时就有智者提出补救的建议:趁作品未有去向,赶快补拍杨师傅与作品合影的工作照,表示企业对他所作业绩的认同,另拍一张杨师傅热心授徒的现场照片送去另一大报刊登,以此平衡心态,让他抵消误会。于是,笔者就抓紧去做这两件事,杨师傅也乐于配合。如在拍摄授徒场面照片时,安排上镜的青年艺徒江锦成是由杨师傅挑选的。当时正是市工艺美术工业公司总结一年多以来恢复师徒签订合同做法的宣传契机,这张照片与广彩老师傅欧立勤悉心带徒的照片,拼合成一组方圆搭配的新闻图版,在9月29日登上了《广州日报》,此时,笔者心头悬挂着的一块大石头才落了地。

再说,那件巨作在秋季广交会上以折合人民币8万元的外汇卖出,这在当时真是破天荒的销售纪录,是很有轰动效应,极为振奋人心的。同时,此作品还被评为该年度广东省二轻系统优秀“四新”产品一等奖,想必更令他显得有成功感和荣誉感。之后,杨成强又主持和投入了《蟠桃会》《杨八姐游春》《劈山引水》《二骏竞争》等一批有分量的新型牙雕的创制,为广州牙雕发展立下了不少汗马功劳。

工于匠心,不同凡响的牙雕高手杨成强 || 莫泽辉

牙雕摆件《劈山引水》。杨成强创作

02

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大新象牙厂注重适销对路的人物题材产品发展,为国家创汇作出更大贡献。但昔日在生产创作起过先进带头作用的原人物四班的技术力量已显得“老化”,不适合时势的要求。厂领导组织了一个汇入中青年精英的“新人物四班”, 杨成强爱岗敬业的人品和出众的艺术天才被领导看中,做了这个时期的“班长”。在他的带领下,这个班的新产品创作搞得有声有色,不辜负厂领导的期望。正如他的名字“成强”所喻,不愧是个事业成功的强人。

1981年1月,在国家允许国营企业带集体所有制企业的灵活政策指导下,为解决职工子女就业问题,组织了一个从属于大新象牙工艺厂的穗新工艺生产合作社,先后有60多人加入,扩充了广州牙雕队伍。杨成强时任副社长,协助社长董如苏做行政工作和技术管理,也算是厂里刻意安排他的一份比较有名堂的职务。虽然当时的年轻人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容易学坏,都比较难教,但他们在严肃认真管教青年一代的杨老师傅面前都肯听话,不欺负他,原因就是觉得他很有“料”(技术实力),把他当作良师益友看待;因而,杨也带出了一班继承牙雕技艺好青年。

穗新社过半青年学徒是学人物雕刻的,如果光靠杨老师傅带,必定忙不过来。于是,有的青年师傅也主动协助带一部分。杨老师傅对手下的学徒细心教导,常教他们“做人”与“‘做’人”的道理(前一个“做”指人物形象的雕刻,要表现有血有肉有灵魂;后一个“做”指雕刻者的思想品德要端正,艺术文化修养要不断提高)。杨师傅一语相关,言简意赅,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这一点,徒弟冯国华深有体会,感到终身受益。

工于匠心,不同凡响的牙雕高手杨成强 || 莫泽辉

杨师傅利用晚上业余时间辅导青年学徒。左起:杨成强、区少霞

杨师傅家居大新路翠花巷,距离大新厂不远。为了带好徒弟,晚饭后还回厂教徒弟画画,让他们练好美术基本功。除了厂内辅导外,他还像学校的班主任老师一样,上门家访每一个徒弟,与其家长互相沟通,了解每个徒弟的性情,更好地进行施教,可谓尽职尽责,不遗余力。而徒弟们也很敬重老师傅,逢年过节都去探访他。

女学徒区少霞回忆道:“记得第一次探访师傅时,是拜师后的第一春节,师兄妹8人带着自家油炸的油角、蛋散等贺年礼品拜敬师傅,师傅亦摆上茶水、糖果及家乡特产热情招待。那时师傅说了一句令我们难忘的话,就是:‘你们认真学好技术,学有所成,相比送只金牛给我,我更开心啦!’这使我非常震撼,感到跟着这位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好师傅学艺,真是三生有幸啊!”

03

杨老师傅在关心和帮助青年学徒的成长的同时,也感到学无止境,自己如不注意“充电”,很快会被“后浪”所超越。1977年,受时势影响,大新厂自办“七·二一工人大学”,开办美术基础知识和工艺理论课程,杨也不失时机地报名就读,既当师傅又当学生。按理,以杨老师傅这般艺术素质和修养,评个工艺美术师实不为过。但是,杨由于“以工代干”,未入干部编制,结果只能屈就评了个工艺技术员,充其量是个低于助理工艺美术师的初级职称。

为了稳定生产工人技术骨干队伍,让一线工人奋发向上,有个出头之日,国家出台在工人中考评技师的办法。1987年,广州市劳动局、市二轻局把大新象牙厂定为开展工人技师考评工作的试点单位,首次发动和开展相当于中级职称的工人技师考评工作。按应考人员比例,大新厂要从37名报考人员中评出11名工人技师。当时,杨如果不是工艺技术员,是可以报考的,但是没有如果了。虽然自己失去了这个晋升机会,他还是平常心态,不影响工作。而他对同事倒是很关心的。同龄人翁琼珍,听到要考笔试、口试、绘画、操作等多项知识才能,本来没有多大信心报考的 ,杨觉得她是个公认的女中豪杰,不参加报考是很可惜的。在杨的一番劝导和鼓励下,她终于鼓起勇气参加了报考。在考实操阶段,翁琼珍对自己所创作《二乔》,如何借景抒情,巧妙衬托三国时代两位绝代美女,一时难以定夺,杨见其左右为难,便启发她选用北国最美的玉兰和最具国色天香之美的牡丹为二乔的衬景,使作品成功地达到表现内容和艺术形式的和谐统一。虽然这次她受名额所限,未有突围而出,但为日后报考高级技师埋下了伏笔,这是后话。

工于匠心,不同凡响的牙雕高手杨成强 || 莫泽辉

厂领导与高技能人才促膝谈心,加以鼓励和赞扬。左起:伍尚秋(老厂长)、杨成强、赵福养

1987年10月,原处于混岗生产状态的穗新工艺社人员全部并归大新象牙厂管理。随之,杨老师傅的副社长之职也终结了。他回归生产岗位后,主要担任牙雕车间的产品质检工作。这个岗位是不好做的,极容易得罪人,但为了全局利益,他没有推辞,敢于负起责任,为确保产品质量严格把好关。

1988年,在社会转型、市场经济发展的汹涌大潮冲击下,一个个有真本事的同事陆续辞职,“下海”拼搏。那时,一般做骨雕的都能有月薪600元以上;而给港商做玉雕的,少的有二三千元,多则有七八千元(而留在原有企业仅有一百多元),这是个巨大的反差。最大嘲弄的是,之前评出不久的一位工人技师,未等到颁发证书,就迫不及待不辞而别,其余的也开始有思想动摇的反应。人心浮动了,技术人才不断外流,这是老企业不可逆转的危机,充其量仅能苟延残喘,直至关门。对此,杨老师傅也想清想楚了,他不想“坐以待毙”了,最终顺应潮流,毅然“下海”,体现自身的创造价值。虽然几十年的工龄没有了,但是还可以自己掏钱买回养老保险,代价虽大,仍认为“搏得过”。须知“人生能有几回搏?”

工于匠心,不同凡响的牙雕高手杨成强 || 莫泽辉

暮年的杨师傅(左三)、师母(左四)与前来拜访的徒弟李景坤(左一)、区少霞(左二)、余昭良(右二)、冯国华(右一)合照

后来,国际社会为了保护大象,颁布了 “禁牙令”,规定牙雕不能再生产了。对此,杨老师傅和广大同行均感到非常惋惜。出于对牙雕不离不弃的深厚感情,他躲上小楼成一统,利用替代材料搞些创作小件,自我研究和陶醉,不管春夏与秋冬。再至暮年,他就告老还乡,享受天伦之乐了。此时,他儿子杨耀国从事“优斯美”国际知名美甲品牌事业如日中天,儿媳的高端发廊生意兴旺;孙子的学业也天天向上,是学校的高材生,总算老来安慰;有妻子和儿孙陪伴,其乐融融;徒弟们和老同事们有时候亦前往叙旧一番,令他倍感人世间的温暖。追溯和回顾广州牙雕发展史的《广州牙雕》一书(曾应枫、陆穗岗编著,2008年版)中,也留下杨老师傅传承和弘扬牙雕传统工艺业绩的点滴印记,相信这会让他感到些许欣慰。2017年4月11日,杨老师傅驾鹤仙游,享年77岁。

本文首次发表、图片均为作者提供

工于匠心,不同凡响的牙雕高手杨成强 || 莫泽辉

工于匠心,不同凡响的牙雕高手杨成强 || 莫泽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