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来,从事牙雕工艺的民间艺人数以千计,在门类繁多的生产创作中扮演不同的角色。他们多是为谋生计,凭着行业无需文化学历,人人皆可进入的低门槛而来,只要有师傅口传手授即可。故从业者从来鱼龙混杂,技艺素质差异甚大,能成大器的更是极少数。当中,别具文人风采的广府牙雕大师,当数有文化理想和事业抱负的资深者郭沛琪。

郭沛琪:别具文人风采的广府牙雕大师 || 泽辉 
郭沛琪:别具文人风采的广府牙雕大师 || 泽辉

广州电视台纪录片,上镜者:郭沛琪    1962年9月

 

  
郭沛琪:别具文人风采的广府牙雕大师 || 泽辉

           

      1960年,勤奋读书、富有文化修养的郭沛琪高中毕业,考上了广州师范学院,这本符合他文质彬彬的性格和爱好,家人及其他亲朋好友无不为他祝贺和欢呼。正当要“跳龙门”的开心一刻,忽然郭沛琪改变主意,不去大学报到了,他说要以著名的广州牙雕工艺为生,趁着年青力壮心无杂念地干一番事业。其实他这个心愿并非突发而来,而是早就埋在心间。幼年的沛琪,出生和成长于牙雕店铺林立的大新路,玲珑剔透、巧夺天工的广府牙雕赋予他耳濡目染的艺术氛围,学牙雕才是他真正的梦想。虽然大家都劝他不要放弃难得的上大学深造的机会,但他心意已决,谁也说服不了他。

      为了容易入门,牙雕和其它民间工艺企业的招工,都是出于人性化,优先从家属中进行安排。但郭沛琪的父母都不是干这一行的,没有这个路数。那怎么办呢?冥思苦想,他终于找到好办法,就是托人找广州市工艺美术研究所从事牙雕工艺研究的胡扬升老先生,请他引荐进入研究所工作。但胡先生说他们这个研究所当年不招学徒,提议他先入专业的基层单位大新象牙工艺厂,那里或许有牙雕艺人收徒。郭沛琪觉得也是好的。过去的艺人十二三岁就开始学师,自己年已廿二,属于大龄青年,岁月催人,时不我待。乃当机立断,在胡先生介绍下进了大新厂,从学徒做起,当一名牙雕技术工人。

 

郭沛琪:别具文人风采的广府牙雕大师 || 泽辉
郭沛琪:别具文人风采的广府牙雕大师 || 泽辉

牙雕《文成公主》  郭沛琪作    1963年

    进了厂后,郭沛琪发现,原来大新厂并不是普通的生产单位,厂里上班多达400多名的职工,均来自民间手工作坊,个个都有一门或更多门的特色技艺,产品的门类多至十种以上,其中包括象牙套球、船舫、人物、花鸟、兽口、石山景、日用器皿、文房用品、微型书画等工种,艺术荟集一堂,驰骋天地广阔,是一个学无止境,互相比拼的民间工艺大舞台,这正是他追梦的心头所好。

 

 
郭沛琪:别具文人风采的广府牙雕大师 || 泽辉

   

      厂里牙雕的工种如此之多,郭沛琪样样都想学,但实际却没有可能,因为各门技艺都易学难精,如果泛泛而学,恐怕到头来是“周身刀冇张利”。既然凡事不可逞强,郭沛琪只好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了技艺含金量最高的“人物”工种,师从经验丰富的郭彬老师傅。却见这位老师傅功力深厚,他不但会做多种传统型格的大路货,还能做不需要受尺寸规格和题材限制的创新产品。他的传世佳作是收藏在陈家祠的《哪吒闹东海》,作品雅而不俗的气派和动态,令人折服不已(当然这是郭沛琪后来才知道的,但未有亲眼见过)。当年厂里分配哪个师傅带你,是生产部门的决定,当学徒的只需要服从就是。

 

郭沛琪:别具文人风采的广府牙雕大师 || 泽辉

牙雕《哪吒闹东海》   郭彬作    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藏    1959年

 

      郭沛琪有幸跟了个技术好的师傅,而且又是同宗同族的,是他的机遇和福气。加上学的是自己选择的工种,他就很有心机学,即使有多大难度也要坚持。

   须知,牙雕是硬质材料雕刻,操作时必须使用以高碳钢材打造的刀具,如凿刀、锉刀、刮刀和钻嘴等等,其形状、大小各不相同,加起上来多达一百几十把(视工种需要而定),经过车造、磨制、淬火、回炉等处理,备齐成套工具,以供雕刻过程之用。其中,在钢材热处理时,光是口含一支带弯曲的小铜管,像吹玻璃一样连续不换气地将钢刃部分吹红变亮,骤然浸入水中,让其瞬间收缩而变得更利,就是一个很专业的硬功夫,若练不成就很失败,因为必要的基础功夫不可以总是叫人帮你做的。所以优秀的牙雕工首先是上好的打铁工,这就叫“亦文亦武”的好传统吧。

      试想,一个戴近视眼镜的文弱书生,来这里学做热处理的打铁工,需要经过多么刻苦的磨练和毅力?但是郭沛琪将这里看成是艰苦训练的牙雕“黄埔军校”,他以辛勤劳动的汗水和顽强的意志做得到了,过了大关了。常言道,手快不离工具利,这是千真万确的道理。兴趣来了,目标定了,锋利的雕刻刀具拿在手指头上就会教你灵活操作。这种有节奏的敲打、劈凿、刮削声,犹似轻快的交响乐,处于其间会得到心情愉悦的享受。郭沛琪想必相信,这里就有诗和远方在召唤着他。

  

  

郭沛琪:别具文人风采的广府牙雕大师 || 泽辉

  

  

大型牙雕《麻姑献寿》完成后的喜悦。左起:冯惠清、朱天台、郭敏琪      1980年代中期

 

      皇天不负有心人。在学期间,沛琪在郭师傅的悉心辅导下熟练掌握了人物部门所有规格产品的质量标准和雕制技巧,居然还偷师了其他部门如石山、兽类、花鸟等的制作流程,于是他跃跃欲试,开始了走上独立求学自主创新的艺术之路,成长之快,让那些怀疑这个满是书生意气的旁人都看跌了眼镜。

 

 
郭沛琪:别具文人风采的广府牙雕大师 || 泽辉

      大新象牙厂的学徒制度,雕刻工种的规定为三年。郭沛琪学的是人物雕刻,是各个雕刻工种中最难学的一种。因为人们对人物形象的似与不似,最直观的是可从生活体验中感觉到。而且人物作品常有故事情节展开,其所涉及的花鸟走兽风景物具都要顺带雕出,故知识面广,内容繁杂,变化多端,制作技术上一生一世都学不完。

      很难想象,郭沛琪这样一个学艺不到两年的青年工人就在创作上崭露头角,让人看到他非一般的技术潜能和发展前途。堪称“才子”的他,自幼从对文学极为爱好,对古典名著、经典成语、诗词歌赋和流传已久的民间传说大量阅览和吸收,身体内装满这些富有艺术细胞的料,信手从脑海的知识储存中提取出来,即可在牙雕创作设计上派上它的用场。而且,他从小也爱画画。这就是他的强项和过人之处。      

      1962年,郭沛琪的创新处女作《晴雯补裘》,取材于小时候熟读的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作品因材施艺,造型精炼,仕女人物的古典美姿经过象牙材料的细腻刻画更臻完美。该作品一经问世,即获得广州工艺美术行家的一致好评。当年9月,广州电视台到大新厂拍纪录片,年轻俊美的郭沛琪被推荐并接受采访拍摄,很上镜。

     1963年,沛琪先后创作的《童子戏猫》和《文成公主》分别获得了市工艺美术展览三等奖和一等奖。当时广州电台“广州生活”栏目又来专题采访报道了。进厂仅三年就开了个好头,学习兴趣和创作积极性油然而生。此后,他都把牙雕的设计创作,作为自己的终生职责和历史使命,成为个人发奋努力的一大目标。

 

郭沛琪:别具文人风采的广府牙雕大师 || 泽辉
郭沛琪:别具文人风采的广府牙雕大师 || 泽辉

40层象牙球《月中霜里斗婵娟》   作者:翁荣标、郭沛琪等。   1987年

 

    1970年代中,大新象牙厂的牙雕生产和创作,经历了文革的劫后重生。当时很有分量的大中型牙雕制作任务,不少是郭沛琪担任主力创制或主体部件的合力制作而完成的。如1971年,表现国际主义精神的《中国医疗队在非洲》,是人物生动,情景交融的优秀作品,照片套了彩色刊登上了《人民画报》1月号。

      1972年,郭沛琪依据我国“乒乓外交”的时势,主创28层牙球《银球传友谊》(又称《乒坛盛开友谊花》),人物形象各具民族风格和特征,以简练造型和不凡气势表现一个重大题材,作品入选第二次全国工艺美术展览,并被收藏于北京中国工艺美术品馆珍宝馆,这是当时最高的艺术成果和罕见的荣耀。

    1978年,郭沛琪精心参与制作的40层牙球《满山花果香》,以生动的群像雕造,表现广大农民在丰收之年上山采摘硕果的喜悦心情,作品荣获全国科学大会奖,至今奖状犹存,只可惜,他没有资格留名。须知,那时候牙雕作者是没有署名权的,实在不可强求。要懂得,这些也是为政治服务所必须做的功课。但他都是尽量选用和善、友好、富有生活气息的中性题材,避免表现拿刀拿枪的战争场景,以符合产品的适销对路。这就是儒家经典之一的“中庸之道”吧。

 

 
郭沛琪:别具文人风采的广府牙雕大师 || 泽辉

     改革开放后,牙雕领域的工艺创作更加自由发展,郭沛琪更是全力以赴投入到复兴传统题材的精品创作上,担任重要角色,呕心沥血地做出了不遗余力的贡献。如在1980年所设计并主力制作的31层牙球,座件的命题《点睛破壁》极具新意。故事内容乃源于人所熟知的经典成语“画龙点睛”。作为牙雕座件设计,如果直观地表现马良用神笔点画龙睛的姿态,可能流于平淡无奇,而且连主角人物的面孔也欣赏不到,白费了那贵重牙料的使用和雕制者的心血。

    为避免这个弊端,聪颖过人的郭沛琪,反复研究推敲,最终设想出了个好主意。他尝试将有形的画壁虚化为无形,而将画龙点睛的人物姿态设定为半侧面,动态加大了,整个造型为之一新。但见画笔所指一剎那,一条被点了睛的巨龙即时破壁而飞,随着腾云驾雾冲出的轨迹,一气将观者的视线集中引向左前方的最高点——象征寰宇的多层牙球上,这就凸现了整座作品的精华所在。细节到在人物与牙球之间安排上,以两只因惊恐而反向飞走的仙鹤作为中间过渡,使整个画面显得紧凑而无停顿之感;其人物造型和背景树木更是经过精心布局,去繁取简,突出了集中注意力的主题。为了达到命题的新颖,该作品在完工后改名称为《点睛破壁》,彰显人和龙的互动情景,令人眼前一亮。1981年获得广东省工艺美术新产品、旅游产品优秀作品二等奖,已是难得的了,图片刊载《广东工艺美术》1981年第三期封一全版,表达了社会对该作品的一致赞同。

 

郭沛琪:别具文人风采的广府牙雕大师 || 泽辉
郭沛琪:别具文人风采的广府牙雕大师 || 泽辉

 

上图:28层象牙球《银球传友谊》   作者:翁荣标、郭沛琪等。中国工艺美术馆珍宝馆收藏   1972年

下图:31层象牙球《点睛破壁》  主创者:郭沛琪   1980年

 

    影响所及,郭沛琪的文化学历和骄人成果,常成为众所羡慕和关注的话题,厂里做人物创新产品的同事,都会先请他讲解相关人物的历史和故事内容,问清楚了心里才踏实。这样一来,沛琪感到身上的担子更重了。为了丰富文化知识,沛琪还主动进广州业余大学修古典文学课,希望能令自己在创作中增加更多的国学元素和文化内涵。出于职业习惯和爱好,他平时还通过看大戏,睇公仔书,读诗词歌赋等,从中吸取营养,发掘灵感,以利于牙雕的创新。这样,郭沛琪的牙雕创作“戏路”也越来越广,新作《小红低唱我吹箫》《华山遇仙》《碧海青天夜夜心》《月中霜里斗婵娟》《花仙贺寿》等等,接踵而来,一件精过一件,其诗情画意越发雅致、细腻和完美,作品外贸和内销都极受欢迎。

 

郭沛琪:别具文人风采的广府牙雕大师 || 泽辉

郭沛琪:别具文人风采的广府牙雕大师 || 泽辉

郭沛琪的力作:50层象牙球《千里共婵娟》  作于1989年

 

      其间,郭沛琪设计并亲自制作的40层牙球《月中霜里斗婵娟》,自我感觉最为满意。其内容取自唐代诗人李商隐诗句:“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台水接天,昔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在冰天雪地的严寒季节,大地百花凋零,唯有青松挺拔,一群大雁为避严寒向远方飞去,只剩不畏严寒的霜神素女与月中嫦娥不怕寒冷围着月宫翩翩起舞,仿佛在争妍斗丽……表现这样深邃的诗情画意,其浪漫主义的手法,优美的构图造型,细腻的雕工,深受各方好评,作品入选1987年全国工艺美术展览。值得一提的是,这件臻品原先与船王潘楚钜主创的大型牙雕《双凤朝阳画舫》同时入选国家珍品,但复评时评委认为大新厂同时评上两件珍品不大好,应让一个机会给南方玉雕的,所以最后在平衡处理时,郭的倾力之作不小心被“和谐”了,仅打了个“擦边球”,这是也许是他人生中感到最不如意的遗憾事。

 

 
郭沛琪:别具文人风采的广府牙雕大师 || 泽辉

 

      郭沛琪在大新厂里的最大收获是迎娶了南粤先贤——广州象牙微雕创始人冯公侠的孙女、微雕艺术家冯少侠的长女冯惠清。惠清也是大新厂的牙雕技工,又与沛琪同是做人物雕刻的一把好手。工种相同,兴趣一致,夫妻俩志同道合,技术互相研究探讨,一路携手前进,为牙雕事业奋斗了大半辈子,不但创作了无数的牙雕作品,也收获了人世间最珍贵的爱情、亲情和友情。

 

郭沛琪:别具文人风采的广府牙雕大师 || 泽辉 
郭沛琪:别具文人风采的广府牙雕大师 || 泽辉 

郭沛琪:别具文人风采的广府牙雕大师 || 泽辉

左图:微雕艺术家冯少侠与长女冯惠清合照。  2002年

右图:沛琪、冯惠清伉俪合作牙雕《观音救鲤》  摄于1981年     旧照片由吴卓斌协助修复

 

    冯惠清过去跟老师傅学的是属于大路货的一般技术,做创新则是靠自己刻意追求的上进心和坚持不懈的努力。1968年底,她嫁给沛琪后,沛琪的高精技术无疑全盘传授给了她,使她在人物雕刻这个高端领域中脱颖而出,也有机会参与厂级安排的一场又一场的大型尖端创新的大会战,并从得到锻炼和提高。1980年代,大型牙雕《麻姑献寿》的大合作对她是一个巨大的考验。操作中,一手高举花篮的人物料块,净高超过1米,如何竖放在功夫桌上进行雕制是个大考验。冯惠清二话没说,用绳子捆住这特大的牙料于丁字形木架上,依照墨线所画的人样大力劈凿起来,胸有成竹的雏形定位操作又快又准,简直是巾帼不让须眉。事后,她回想起来都很有成就感。

    牙雕《观音救鲤》取材于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神话故事,是这个时期中沛琪、惠清伉俪共同精心雕制的一件规模较大的代表作。1981年当这座作品完成后,笔者灵机一动为这对“神雕侠女”连其作品摆拍了一张合照,囿于当时旧相机的落后和打闪光灯失去的曝光层次,效果不那么理想,但这是历史上唯一的一张纪念旧照,因而更具爱情和资料的双重保值,相信他俩还是会很感恩吧。

    历来都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但郭沛琪却乐于从低处做起,明知逆境偏要上,还戏称是“自投罗网”,成就了不一样的精彩人生。如果说,惠清嫁给沛琪有什么吃亏的话,那就是1987年她未能如愿以偿地报名参加大新厂首届评定工人技师的往事。那一次,冯惠清从技术上、能力上完全可以报名参评,但她爱人郭沛琪是本次工人技师考评的筹备者兼出试题的人员之一,她当然要有所回避,不然就是不合游戏规则,唯有祈望下次再报考参评。结果呢!其后因为“禁牙”之故,大新厂没有下次了!冯惠清不怨天不怨地,也不向人解释,保持平常心态。她认为,只要有了好的作品,同样会有人认可自己的艺术成就。

      2007年第二届广东民间工艺精品展上,惠清的牙雕《祝寿》被摆上参展参评台上,作者栏被贴上某大师的名字,自己反而被透明了,她不理解,但气愤过后,一转念倒觉得这是好事呀,既然某大师当是他的作品,则说明自己的作品不会比他差多少,或者他正缺少自己的作品。人在做,天在看,时间是会证明一切的,最终自己总不会吃亏。

      再说,沛琪成为书香世家冯少侠的女婿后,岳父、女婿即自然发展成为忘年之交,在文化艺术上的切磋交流和相互合作上就很密切了。1983年,沛琪开始创作一组别具文人书卷气的屈原《九歌图》造像,题中的“九”是代表多数,《九歌图》其实共十一首诗歌,他根据诗意每首各设计一个人物造像,分别制作成单件的有木座的象牙圆雕,既可成套收藏,亦可单件欣赏,故该产品销路甚佳。当时厂里曾反复安排制作,及由郭沛琪以原图稿对青年工人进行创作辅导。冯少侠一直在做他所熟悉的这座作品的微雕部分的操作。人物与诗歌,天作之合,乃是绝配。现在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陈家祠)珍藏之《少司命》,广州博物馆所藏的《湘夫人》、《湘君》,便是郭沛琪于1984年辅导青年工人制作《九歌图》套装中的作品。当时拆零销售更灵活,要一下子配齐十一件(套),倒是个难题。

 

郭沛琪:别具文人风采的广府牙雕大师 || 泽辉
郭沛琪:别具文人风采的广府牙雕大师 || 泽辉
 

 

       有意思的是,“沛琪”的谐音就是“配齐”,不知是玄机还是巧合!除了岳父与女婿成为最佳拍档之外,更有意义的是,郭沛琪在大新厂还有一个胞弟叫郭敏琪与他合作呼应。敏琪最初是跟邓文全老师傅学做象牙之塔的,生产任务就是巧用边角余料雕拼成玲珑剔透的花塔,成本低又卖高价,产销很划算,但常做亦视觉疲劳了。后来做吉祥、喜庆、祝寿之类内容的座件生产日见增多,敏琪也以敏锐的眼光发挥镶嵌特长,趁机转做通花牙灯,配合人物产品的创新。素白的人物作品融入拉通花和亮灯色的巧技,华灯初上,更添瑰丽多彩之美,故在一些宏大叙事的大型题材创作,如《大观园赏灯》《春灯谜》《唐伯虎点秋香》《普天同庆》《群仙祝寿》《娱乐升平》等等的创作大会战中,沛琪、敏琪各自雕刻的构件常有相互会合和映衬的部位出现,来往多了,也增添了兄弟的亲情和友谊。

      但是好景不长。八十年代以后,由于国际社会宣称对野生大象的保护,世间也出现信息不对称的矛盾和人为的对抗,加上生态政治的卷入,民族文化自信的缺失,国粹级的象牙雕刻工艺品的生产也惨遭人祸,逐渐走到了尽头。正所谓“秀才遇着兵,有理讲不清”,虽然国家明令有非遗保护,但也挡不住“一江春水向东流”!

 

郭沛琪:别具文人风采的广府牙雕大师 || 泽辉

第一届广州市工艺美术大师郭沛琪。2013年广州工艺美术行业协会评出。

 

      时至2008年,广东省文联、广东省文艺家协会为了给广州牙雕申遗呐喊,编写了记录广东十大民间工艺历史和现状的《广州牙雕》一书。其间,主编曾应枫特向郭氏兄弟做了访谈,亦令受访人受到一些鼓舞和安慰。但他们认为,这大半辈子,自己该努力该奋斗的都已做了,不再奢望什么了,除非又有什么特别的新的历史使命。

      随后,惠清也先后评上技师、高级技师,沛琪已评为第一届广州市工艺美术大师了,本是普大喜奔的,但他们一旦清醒过来,即感觉已不再是那个非禁牙的如歌岁月,作为时已暮年的老人,有一年开心一年,有一天快乐一天。当然,更希望明天会更好,希望牙雕会有拨开迷雾,回归正道,重塑辉煌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