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月广州的疫情有反弹的情况,但由于广州市政府高度重视,防范工作行动快,工作做得到位,加上全市人民一条心,才十几天时间就把疫情控制住了,创造了广州奇迹。广州市民行程卡那个恼人的“星”也摘掉了!市民都非常开心,大呼终于可以大声讲“丢那星”了!即是说行程卡上那个“星”去掉了!因为大家都知道,行程卡带有一个星,去哪都很麻烦。

以上所说的“丢那星”是丢去那颗星的意思,而现实生活的“丢那星”是一句曾经比较流行粤语粗言。

细究“丢那星”,是从粤语“丢那妈”(也有叫“掉哪妈”)本出,由于“丢那妈”这个说法很不文雅,写文章时,很多时候,为了隐晦“丢那妈”的“妈”字,就会用一个“星”的图形代替,有的人不明就里,就把星的图形直接读成“星”的音了,慢慢就演变出来成了“丢那星”,这样似乎就觉得比“丢那妈”文雅些了!

粤语趣谈:丢那星 || 李海明

“丢那星”和“丢那妈”是一句上世纪在讲白话地区曾经比较流行的口头禅。它们同普通话的“他妈的”或“我操”的意思相近。有人认为“丢那星”和“丢那妈”是下流的语句,但我认为要分开来说。首先,“丢那星”就没有下流意思,不属污言秽语,只能算是一句粗言粗语而已。好多时,讲它的时候,不是骂人,是自言自语,不针对别人,而是一句助词,起到加重语气的作用。“丢那妈”就有所不同,要看讲这句粤语时的具体情况和讲者的语气,如果是对着别人且恶声恶气地讲,则属骂人的了,属“炒虾拆蟹”了!

“丢那妈”是从一句下流的粤语演化过来,本文不赘。

到了今天,讲这两句话语的人已经很少了!因为讲这话语的,多是层次比较低的市井之民,一般文化素质较高的人都很少讲。

无论“丢那星”或“丢那妈”,毕竟都是比较低俗的语言,在提倡文明用语的今天还是不要讲为好。

讲起“掉哪妈”,使我想起明末一位讲粤语的抗清名将——袁崇焕的一句口头禅:“掉哪妈,顶硬上”。袁崇焕在打仗处于劣势的时候,他就会高叫“掉哪妈,顶硬上”,将士们一听到这句话,就马上充满斗志,同敌人展开殊死搏斗,往往可以逆转局势,取得胜利。

袁崇焕(1584年—1630年),祖籍广东东莞,出生于广西藤县(一说袁崇焕出生于广东东莞,十四岁随祖袁世祥、父袁子鹏迁至广西藤县)。明末抗清名将,爱国将领。多次击败后金军的进犯。在抗击清军(后金)的战争中先后取得重大胜利,但因为不得魏忠贤欢心而辞官回乡。

明思宗朱由检即位后,袁崇焕得以重新启用,于崇祯二年(1629年)击退皇太极,解了京师之围。后魏忠贤余党罗列罪名弹劾袁崇焕,皇太极又趁机实施反间计。崇祯三年(1630年)八月,袁崇焕被朱由检认为与后金有密约而遭凌迟处死。据说整个酷刑最后被整整剐了3543刀,还被万人啖肉,如此残忍的酷刑,真是冤透天了。

这不仅是袁崇焕的悲剧,更是整个明王朝的悲剧,一生刚正,屡立战功,却得罪了明朝奸臣魏忠贤,最后却落得一个惨死境况,实在可悲!

150年后,袁崇焕被乾隆皇帝平反,让人们知道了事实的真相,是崇祯皇帝昏庸无能,朝中小人得势,葬送了大明江山。

袁崇焕被处死当晚,袁崇焕手下的一名广东籍姓佘的谋士,冒着生命危险,把袁崇焕的尸骨偷偷埋在自家后院,并嘱咐家人为之守墓,一守就是390年,十几代人不回广东。

袁崇焕出生地东莞石碣镇水南村建了袁崇焕纪念园,国防部长迟浩田将军曾到纪念园参观,并亲手写下了“护国爱民、英名永辉”的题字。

“掉哪妈,顶硬上”这句粤语还曾被刻在了纪念园的石碑上。但后来,其铭牌被凿下,据说原因有二: 一、认为这六个字太低俗;二、这六字袁崇焕是否有讲过而有过争议。

粤语趣谈:丢那星 || 李海明

“掉哪妈,顶硬上”,说明在明朝末年的时候这个说法在广东已经很盛行,连袁崇焕这样的官员都会成为口头禅。

(图片来自网络)

欢迎赞赏

粤语趣谈:丢那星 || 李海明

粤语趣谈:丢那星 || 李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