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广州很多市民都在关注一件事:听说东山口要拆?

原来,有关部门最近公布《广州市轨道交通十号线署前路站项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补偿方案》征求意见稿,提出需要对署前路、庙前直街的临街建筑进行拆除,以修建十号线署前路站。

对于这个拆除方案,不少市民还没搞清楚情况,就已经失声惊呼:”东山口都要拆?!”

再加上拆除的建筑包括修葺不久的陈树人纪念馆、越秀区图书馆,也引起了媒体和社会各界尤其是艺术界的关注。

还有一些市民觉得这个地方凝聚了一代人的记忆,周末跑到东山口拍照留念。

对于市民的高度关注,相关部门也出面解释,说拆除的建筑并不包括历史建筑,更不会涉及龟岗、新河浦一带,请广大市民放心。

事实上,每一座有历史的城市,都面临着发展与保护的矛盾,永远有着鱼与熊掌不能兼得的苦恼。

相信大家都知道北京城的故事。当年北京城改造,梁思成为了保护北京古城和古建筑,同时也为了适应未来经济发展,提出了保护旧城修建新城的方案。可惜这个方案得不到采纳,北京大量古建筑被拆除,连古城门也不能幸免。

我们现在回望过去,当然理解梁思成的远见卓识,但在当时的城市管理者和市民看来,旧的不去新的不来,老东西不见得有什么价值,拆起来自然也毫不留情。人总是有时代局限的,能超越时代的智者永远都是少数。

就如著名的济南老火车站,当年城市管理者以无知者无畏的精神将宝贵的建筑拆除,不是因为他与济南过不去,只是因为他真的不懂老火车站的价值。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旧建筑都必须保留,沧海桑田世道变迁,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连巴黎圣母院都遭火灾呢。市民生活的便利、现代科学的发展、城市功能的需要,都会与旧建筑产生碰撞。有时候,该拆还是要拆,有时候,不想拆也没办法——鱼与熊掌不能兼得。

只是在拆除与保护之间取舍,在情怀与现代化之间抉择,我觉得应该秉承一个原则——谨慎。

因为不管是专家学者也好,行政官员也好,都有他们的局限性。对于建筑也好,对于地区的文化也好,我们不一定能在当时就作出最准确的判断,做出最优的决策。

例如,陈树人纪念馆虽然不是历史建筑,但却是岭南画派大家陈树人先生的故居旧址,而这个纪念馆也成为了当今岭南地区艺术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地点。纪念馆修建于1987年,现在还不是历史建筑,但如果维持下去,就有机会变成历史建筑。对于这样一个颇具意义的纪念馆,该保护,还是该拆除?

我并非一味执着于保留一切旧事物的保守人士,所以对于修建地铁而需要拆除一些旧建筑,只要不伤及重要的历史建筑,我并不反对。至于哪些建筑应该保留,哪些可以拆除,我并无研究,也无定见。

只是你我皆凡人,城市规划者、管理者亦然。凡人总有看不穿、看不透的关节,所以总需带着些许敬畏,些许谨慎,多了解些民情民意再做决定,方为善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