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位小朋友的简历受到网友的热议。
这位来自浙江慈溪的十多岁女孩子,在其简历上不但自称是三个品牌创始人、全球青少年领袖学习会创始人,更能一天写”300首词牌”、”2000首诗”、”15000字小说”。
而在受到网友一片质疑之后,女孩子的父亲出来回应,说每天写2000首诗并无夸大,要写3000首也行。
这位父亲大概没有算过,一天也就24小时,1440分钟,要写两千首诗,即使不眠不休,每分钟需要写1.4首。这个效率别说创作的质量了,光打字都未必来得及。
当然,如果你把”她,今天吃了个饭”也认定为一首诗,那大概我也能写2000首。
很显然,这位父亲也许有不错的经济能力,可以为女儿打造很多头衔,让女儿参加很多训练(据说女孩子的演讲能力不错),但恐怕文化水平就比较有限了。毕竟以”写得多”作为诗的评判标准,还真是不多见。
当然,这位善能写诗的天才少女也并不孤独,天才的道路上伙伴很多,不久前在一个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就有小学生以抗癌研究实验论文获奖,引起公众大量关注。
不过和天才少女的父亲不同,论文儿童的父亲在遭到质疑后,承认自己”过度参与”了孩子的论文写作,并向公众道歉。
同样身为家长,对于这些”偃苗助长”的家长们,我其实是很能理解他们的心态。不管是那位以为写诗是以多少来论英雄的父亲,还是身为科研人员帮助儿子做论文的父亲,他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之心,与天下间大多数的家长都并无二致。
这些家长们自己虽然已经拥有了一定的经济能力或者社会地位,但他们深知这些并不是能遗留给子女,让他们过好一辈子的东西。而正因为自己拥有过,才更加深恐子女不能拥有,这种焦虑正是促使他们”偃苗助长”的最大动力。
知名经济学评论者徐谨老师曾经提出一个概念,叫”软阶层”,指的就是这样的人。他们拥有一定的能力和地位,却时刻面临失去的危险,更担心下一代向下流动。这是对于子女教育最为重视,最愿意投入的一群家长。
然而,再怎么焦虑也好,你可以给小孩报一大堆补习班,让小孩学一大堆才艺,你甚至可以让孩子学投资、学做生意、搞科学研究…..孩子是你的,要怎么偃苗助长怎么折腾别人也没法反对,但你不应该让孩子造假。
因为造假,损害的不仅仅是竞赛的公平、社会的公序良俗,更重要的是它损害了孩子的品行。我们做父母的最大希望,其实并非子女有多飞黄腾达,而是他们能幸福快乐。而一个品行不端的人,即使人前多么风光,也很难有”幸福快乐”可言。而造假带来的损失和严重后果,更往往超过自己的预想——瑞幸咖啡就是最新的例子。
何况,出来混,总是要还的。一个孩子小小年纪,就要背负自己力不能支的神童之名,后面要如何支撑得住场面?小学就能写抗癌的论文,长大了进不了清华北大怎么交代得过去?十几岁可以一天写2000首诗,二十几岁成不了文豪却跑去做微商了怎么办?别说其他人有看法,孩子自己恐怕也接受不了。
把起点硬扯得太高,后面撑不住摔下来的时候,只会摔得更重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