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围蔽,没有广州塔蹦迪,也没有漫天飞舞的无人机表演,昨夜的花城广场,“不声不响”地举行了一场2019年广州国际灯光节的开幕仪式。

 

相比起以前传统媒体跟新媒体动不动就“颜值爆表”“无比绚烂”“错过等一年”的浮夸宣传,今年的灯光节从前期推广,到落地执行,再到后续报道都可谓十分低调。微博跟朋友圈没有激起什么浪花不说,很多本地人甚至都不知道昨天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历来开幕式都人挤人的花城广场,也因为今年实施了分会场+预约制的缘故显得冷清了许多,这可让珠江新城的上班族跟地铁工作人员松了一口气,庆幸“今年终于不用被迫加班。”但一连十天的封路,却也苦了附近生活的市民,今日一早就有读者因为拎着十几斤东西打不到车,向识广吐槽了一句“我恨灯光节。”

广州灯光节,距离“国际”还很遥远

摄:王艮

被官方誉为“一张代表广州城市形象的新名片”的灯光节,按理说应该是一个全民期待的活动,但每年举办时的“人心惶惶”,却折射出了这个活动的诸多问题。

广州能不能办好一个国际灯光节?

广州灯光节,距离“国际”还很遥远

谈灯色变

广州国际灯光节与里昂、悉尼并称世界三大灯光节,从2011年举办至今,已经走到了第九个年头。

 

举办方虽然年年抱怨“亏钱”,却仍然坚持向公众免费开放,首先值得点赞。但这九年里所暴露出来的很多问题,却很难因为免费而用一句“瑕不掩瑜”简单带过。

 

按照百度百科上的介绍,广州灯光节举行的初衷是“打造成可持续发展、具有国际水平的城市标志性主题活动”,被形容为“一张代表广州城市形象的新名片”。

 

然而实际情况却远没有预想中的那么美好。17、18连续两年的紧急熄灯、市民滞留等情景,相信很多亲历者都仍历历在目。由此引发的争议也是层出不穷:例如每年只举行十来天的灯光节,真的能代表一座城市的形象吗?大量灯光产品所造成的光污染与能源浪费,又真的符合其宣称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吗?

 

不妨听听部分市民的声音:“面子工程”、“真的讨厌”、“不知有什么好看的”、“简直就是大型乡村DISCO”……

广州灯光节,距离“国际”还很遥远

作为广州的旅游门面,花城广场与广州塔对游客的号召力不由分说。但活动对于花城广场与广州塔的过分执着,却给这个人流本就密集的地方带来了更大的压力。回顾过去几年灯光节,有几何不是因为人流量过大而导致交通瘫痪、一地鸡毛的?

 

官方的应对倒是简单:封路、熄灯,结果便是灯光节年年举办,年年限流,又年年取消。这个打着国际旗号的节日还没有跟国际接上轨,就先闹出了不少“国际笑话”。

 

尽管从2015年开始,主办方就有意识地设置分会场,但仍然没有办法解决主会场年年“爆棚”的窘况。单是一个8分钟时长的广州塔“激光乱舞”,就足以诱惑数十万人“翻墙跨栏”,把花城广场挤个水泄不通,更别说广州最好的灯光夜景,以及每年灯光节最主要的作品都集中在这一带了。

 

退一步说,谁又真的会有兴致“山长水远”跑去黄埔、增城分会场看几盏灯呢?无非都是想凑个热闹罢了。

 

与“广州塔蹦迪”同样饱受诟病的,还有那些让人大跌眼镜的灯光作品。例如亿航的无人机每年被人骂着low,又每年拿着补贴继续飞。而且随着广告植入一年比一年多,锐丰、广汽传祺、XX照明等字样开始越来越多地被印在灯光作品上,简直让人怀疑自己是不是置身广告灯箱博览会。

 

市场运作是必要的,但如果都是直接表现为商业广告,又何须每年大费周章搞一个灯光节?到琶洲租个场馆搞展览卖票说不定还能收益更大。即便是那些没有广告的作品,大红大绿的风格又真的没有什么艺术与美感可言。

广州灯光节,距离“国际”还很遥远

识广读者@吴置喙供图

网上有一句话:“一生要看一次里昂灯光节”,但对于广州市民来说,却每年都要经历一次“灯光劫”——或是被堵在路上,或是被“亮瞎狗眼”。

 

广州灯光节,离国际还有多远?

我们很高兴看到,今年的广州国际灯光节做了很多新的尝试与改变,例如实行分会场和预约制分流,又例如取消了广州塔灯光秀和无人机表演,把更多心思放在了静物作品上。

 

这种尝试,带来的改变首先就是花城广场不再堵了,珠城白领可以准时下班了,被人用“混乱”骂了那么多年的灯光节,也终于显示出了久违的文明与秩序。

广州灯光节,距离“国际”还很遥远

识广读者@吴置喙供图

然而这种改变,某种程度上也只是灯光节历年症结的一种“病变”。

 

堵是广州的老问题,但如果说广州国际灯光节的最大问题是堵的话,那就未免有点牵强了。

 

法国里昂面积才多大?每年灯光节却能吸引超过400万游客的参与,而且人家总共才举办4天。悉尼灯光节每年也是近百万的人流量。

 

所以说堵本不是问题,任何一个大型活动的举办都避免不了人山人海,如果活动做得足够精彩,那这种堵,便会成为人们口中的热闹、有气氛。

 

但如果活动本身没有什么内容能够真正吸引、打动到游人的话,那也怪得不别人只能诟病你的拥堵了。

 

归根到底,还是因为已经办了九年的广州国际灯光节,始终没能让人看明白它的“国际性”到底体现在哪。

 

所谓国际性,应该是一种世界范围内都能够共通的表达方式与语境,放在灯光节上,就是通过光影的互动,向世界呈现一个国家、一座城市的风土人文,让所有参与到这个节日中来的人,都能够感受到一种跨越语言与种族的美感。里昂正是这么做的,悉尼也是这么做的。

广州灯光节,距离“国际”还很遥远

里昂灯光节

无论从财力、人力、还是城市空间来看,广州都显然有能力对标里昂、悉尼,打造一个属于自己的国际灯光节,向全世界输出广州的文化。

 

并不是只有广州塔能够代表广州,我们常说的西关风情、建筑风格、岭南画派、粤语文化等,太多东西可以代表广州,走向世界了。

 

但很遗憾,我们在广州灯光节上看到的,一直以来都只有被安排好的广告灯箱,与在夜空中胡乱喷射的激光。当中的艺术、城市、人文性体现在哪?不得而知。

 

如果广州灯光节不能好好回答这个问题,那分会场建得再多、作品再耀眼、投入的精力再大,所谓的“国际”,也不过只是一个自欺欺人,并且不断制造光污染的庞大工程罢了。

 

广州可以做什么?

九年,对于一个IP来说,应该是从懵懂逐渐走向成熟的阶段,但对于广州灯光节来说,却有太多东西事与愿违了。

 

罗列以上的种种现象与争议,并不是为了简单地肯定和否定,而是希望举办方重新审视:广州国际灯光节的路,应该怎么走?

 

若是办到第十年,第二十年仍如坊间所言的“大型乡村DISCO”那般不堪的话,那这张辛苦打造的城市名片不但起不到宣传作用,反而还会惹来“丢人现眼”的嫌。

广州灯光节,距离“国际”还很遥远

识广读者@吴置喙供图

一个大型节日的落地,从来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它考验着这座城市方方面面的能力。

 

作为在广州生活的人,我们都希望广州这座城市能够变得越来越好。如果灯光节还将在这座城市一届一届办下去,那广州需要改变与思考的东西真的太多了——无论是管理者、主办方、还是市民或游客。

 

例如:

主办方是不是可以“放权”,让真正在这座城市里生活的人和艺术家参与到当中的创作?

 

灯光节的举办,能否真正做到“国际化”“去中心化”,而非每年只是围绕花城广场做文章,然后设立一堆名义上的分会场?

 

那些参与活动的市民和游客,是否又已经具备足够的耐心与素养?

 

就节日本身而言,如果广州灯光节真的要对标里昂、悉尼,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世界三大灯光节之一的话,我们或许可以先从这两座城市身上汲取一点优质经验。

 

但这些都是后话了。

 

什么时候广州灯光节能够真正提升到对艺术、对视觉、对审美的专注,而非一味添乱添堵、让市民“谈灯色变”时,那才有更多深入探讨的价值与空间。

撰文 | JASON

*图片源于网络

 

© THE END

互动话题

如何评价今年的广州灯光节?

广州灯光节,距离“国际”还很遥远

本文由识广原创出品,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长按二维码关注识广,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广州灯光节,距离“国际”还很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