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终于入秋了!

每逢秋冬将至,广州的家家户户便会想方设法滋阴润燥,“熬糖水”、“煲靓汤”,成为了广州人民迎接秋天的必备仪式。

糖水糖水,在外地人看来不过是“白糖+水”的平凡组合,但在广州人心目中,它却是滋补养生的小能手,夏天一碗绿豆沙,清热解毒;秋天一碗冰糖雪梨炖银耳,滋阴润肺……一年四季,广州的吃货们都能寻出应时的糖水来。

除此之外,糖水还是广州人们生活中的甜蜜伴侣。每当饭后,老广人总习惯慢悠悠地走去附近一家甜品铺,要一碗绿豆沙或是马蹄爽,坐下喝上几口,便是一天中最惬意的小时光。

饮再多奶茶,都比唔上一碗广东糖水

 

糖水,是两广和港澳人喜爱的叫法,它的书面名字其实就是“甜品”。

糖水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王公贵族宴会后吃的一种甜羹,像是唐朝有夏季糖水“冰莲百合”, 宋朝有冬季糖水“赤豆糖粥”,而清朝乾隆爷的最爱——“酸梅汤”,更是流传至今,风靡全中国。

饮再多奶茶,都比唔上一碗广东糖水

▲酸梅汁。图片来自网络

由于从前糖未被普及,所以古代很长一段时间里,糖水都是只供皇室享用

有趣的是,不同材料制成的糖水,也象征着享用者的身份地位。像是《甄嬛传》中,落难的莞嫔连一碗红糖水都难寻,但在宫里头的太后,却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就有冰糖枇杷可喝。

饮再多奶茶,都比唔上一碗广东糖水

▲《甄嬛传》剧照

宋朝之后,糖水就逐渐从皇室贵族流传到民间,百姓们开始有了吃糖水的饮食习惯。其中,广州市民尤爱糖水。

据闻,早在清末民初,广州的大街小巷便已出现了卖绿豆沙、芝麻糊等传统糖水为主的糖水档口(所谓“传统糖水”,即一年四季中常见的糖水品种,能满足人们不同时节的养生需求)。但在当时,国内许多城市却是少有糖水档,人们喝糖水,多是自家熬制而成。

到了民国十五年,广州城里的糖水档更是遍地开花,各种品类的糖水店自成一派,像是梁效记的炖奶丝滑香醇,林记的龟苓膏甘甜爽口,兆记的芝麻糊够细够浓……

各式糖水铺为广式糖水的发展打下了基础。到了上世纪20年代末,广式糖水可谓是“百花齐放”,无论是以应季水果、豆类制成的甜羹,还是当时脱颖而出的奶类甜品——诸如双皮奶、窝蛋奶、炖奶、姜撞奶——都活跃在市面上。

饮再多奶茶,都比唔上一碗广东糖水

▲广州街头的糖水店

与其他地方的糖水不同,广式糖水的精髓在于“细致”与“恰到好处”。区别于味浓香甜的潮式糖水、卖相精美的港式糖水,广式糖水更看重糖水的质感,以及食材、烹制上的精细。

比如,广府糖水中的“绿豆沙”需要细火慢熬到“起沙”,再配以广皮中和绿豆中的“寒性”,如若端上来的绿豆沙未烂无沙,广州人便觉“食之无味”。但像潮汕地区,便无这般讲究,潮式绿豆沙的煮法中,只需将绿豆煮到“略微开花”的程度,便可加糖进食了。

饮再多奶茶,都比唔上一碗广东糖水

▲图片来自网络

像是广州人吃双皮奶的时候,会先用勺子放在双皮奶上,看勺子能不能稳稳地立在双皮奶上而不往下沉,以衡量双皮奶的品质如何。质量稍次的双皮奶,绝对逃不出广州人的“法眼”。

 

饮再多奶茶,都比唔上一碗广东糖水

▲一碗合格的双皮奶

随着现代人的口味不断变化,传统的广式糖水也增加了不少新的食材与口味,尤其是在90年代,以许留山为代表的港式糖水铺诞生之后,广式糖水就在不断吸收港式糖水精华的过程中,生出各种符合当代人口味的新式糖水来。

 

饮再多奶茶,都比唔上一碗广东糖水

▲90年代香港名店“许留山”将传统糖水和水果、椰奶、芒果汁、西米露相结合

创新出各色新奇又好饮的新式糖水,这才逐渐形成了我们现在印象中

很潮很清新的“港式甜品”

(图片来自网络)

糖水的品类一直在变,但广州人对糖水的钟爱却未曾改变。即便到了现在,广州的糖水店内依然人群熙攘,许多人还是未改“饭后糖水”的习惯,若是饭后没有喝上一碗糖水,就觉得“唔够喉”(粤语俗语,意即不过瘾)

 

饮再多奶茶,都比唔上一碗广东糖水

 

对于糖水这个甜蜜伴侣,广州人并非“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而是在“天时地利和人和”下,与糖水一步步结缘的

 

饮再多奶茶,都比唔上一碗广东糖水

▲广州的糖水档

明代中叶,广州就已经是天下闻名的蔗糖产地,制糖业的发达,让广州被称为“浸泡在糖水中的城市”

加之广州地处亚热带沿海地区,夏季跨度大,气候潮湿闷热,糖水刚好能满足人们解暑的需求。而且糖水中有大量的糖,能补充旧时人们日常膳食中所缺的元素,与各种不同功效的食材搭配起来,便成为了一种特别的养生食品。

 

饮再多奶茶,都比唔上一碗广东糖水

▲广式糖水姜撞奶

由于一般糖水的材料易得、制法简单,只要一个炖盅,再加些红豆、绿豆、花生、核桃,最后扔上几颗糖,移步客厅,看会剧的功夫,就能煮好一碗糖水。因此广州人多喜欢在日常熬制糖水,以备平时享用。

 

饮再多奶茶,都比唔上一碗广东糖水

▲图片来自网络

也正是如此,这种方便易做的糖水,便逐渐发展成为广州人的“下午茶”餐品

对于追求“一日两人三餐四季”食色人生的广州人来说,一碗香甜可口的糖水,既能满足了他们“食不厌精”的口腹之欲,又能补充能量,起到“夏秋去暑燥,冬春防寒凉”的养生之效,可以说是“一日五餐”中的最佳选择了

饮再多奶茶,都比唔上一碗广东糖水

但相比起这些理性的因素,广州人对糖水的偏爱,更多来源于糖水背后的某种情感联结

在一些人看来,糖水,是亲人的一句关心、一点爱意。

 

从小生活在广州的老广们或许都有相似的回忆:每到秋干气燥的季节,回到家里时,妈妈便会端上一碗冰糖银耳炖雪梨来,声声嘱咐着:“秋天多喝糖水,嘴唇才不会起皮。”

就连我们平日看TVB,也总能听到与糖水相关的台词——“我煲咗糖水,你记得去食啊!”(TVB里的经典台词,意即“我煮了糖水,你记得去吃啊!”)“你食唔食宵夜啊?不如我买碗糖水比你?” (TVB里的经典台词,意即“你要不要吃夜宵,不如我去买碗糖水给你当夜宵吧?”)

在许多老广人的心中,糖水是“妈妈的味道”,是一种“关怀”与“温暖”,而糖水的甜,也更多来自于家人给予的关心与爱护。

饮再多奶茶,都比唔上一碗广东糖水

▲港剧中制作糖水的场景

在一些人看来,糖水,是与朋友们谈天说地的日子。

小时候每逢约朋友去玩,总不忘到彼此熟悉的糖水店,一张小圆桌,几张小凳子,就足以让我们坐上一整天,从午餐聊到晚餐。

每当谈到苦楚之时,便吃上一口糖水,让甜意丝丝渗入心底……

或许少时的玩伴都随着年岁渐长而疏远生分,但只要曾经一起待过的糖水铺还在,我们便能时常忆起那些甜蜜的从前来。

饮再多奶茶,都比唔上一碗广东糖水

▲糖水店,也是朋友相聚的好去处。

图片来自白云时事

在一些人看来,糖水,是一种自我治愈的方式。

就像是我的朋友阿彬,无论是遇到挫折还是值得庆祝的事情,他都会独自一人,信步溜进老城区的内巷,边吃糖水边悠然小憩于街角。

用他的话来说,“生活够苦了,得想方设法苦中作乐”。而自个去糖水铺,自个吃糖水,在他看来,就是给自己的生活制造一点甜意。

每每一碗糖水下肚,他便觉得人生再苦,只要有嘴里萦绕的这一抹温润清甜,便有了再往前走的力气。

饮再多奶茶,都比唔上一碗广东糖水

▲广州传统的糖水店——百花甜品店

图片来自网络

 

曾有一个外地人问我:“你们广州人饮食清淡,怎么会喜爱糖水那么甜腻的食品。”

我想,或许广州人并不嗜甜,但他们却都喜欢“给自己的生活加一点甜”

记得之前的一部剧里,冯巩扮演的唐喜有喝糖水的习惯,在并不宽裕的生活里,他靠着这一碗碗的糖水品出了生活的甜来。

而这,或许也是糖水对于广州人的意义——无论生活多忙多累,他们依然会花心思、花时间,给自己熬上一碗汤,煮上一碗糖水,只为了给生活制造一点温暖、一点幸福感。

饮再多奶茶,都比唔上一碗广东糖水

 

各位自己友

你们最喜欢的糖水是什么?

平时会去哪家糖水铺食糖水?

快点留言和我们分享吧!

饮再多奶茶,都比唔上一碗广东糖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