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65年前党报头版的个人检讨书,现在读来,是坦荡磊落,是勇气担当。 这则“不起眼”的事件,让我们相信理性的存在,相信浩然正气不是传说。这是鼓励我们前行的真实力量。

这则发生于上世纪50年代的真实事件,在广州市情数据库中,寥寥数笔,在二十世纪波澜壮阔的历史中,并不起眼。这事件,也许是这座花园城市的起点。

577605982662470498_2345看图王

(图片自广州市档案馆)

1949年10月28日, 中共广州新政府成立,市长由叶剑英兼任,副市长为李章达(民主党派)、朱光、梁广。

2345_image_file_copy_2

(左起:朱光、李章达、叶剑英、梁广。图片来自百度网站)

中共接管的广州城,满目疮痍。国民党撤逃当天下令炸毁石井和石牌军用物资弹药仓库、黄埔鱼雷仓库、天河机场、白云机场,同时炸毁还有城内唯一贯通珠江两岸的海珠桥。各行业里都还有心存异心、随时等待台湾反攻的潜伏者,工厂停产、商店停业、学校停课、金融混乱……百废待兴,需要新政府做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其中,城市卫生问题更突出:生活垃圾、粪溺、死畜已经严重影响了城市环境和市容市貌,随时可能导致疫病爆发。

2345_image_file_copy_1

(广州。美国记者摄于1949年8月8日。图片来自百度网站)

1950年3月,新政府成立后,广州召开第二届人大代表大会。会上,针对城市卫生治理问题,工商界和工程师协会代表联合向新政府提交了建造广州有机肥料厂的提案。方案设想,将全市的粪溺和垃圾集中,经过科学处置,制成无臭味、无细菌的粉状有机肥,日产可达70吨,年净利可达30—50亿元(旧币,相当于30—50万元)。这样,既可解决城市卫生问题,又可解决周边农村农肥需求,所得利润再返回来改善城市市容卫生问题。另外,技术专家们还有更大的梦想—以广州有机肥料厂为示范工程,将技术工艺推广到全国各大城市,解决新中国成立之初城市建设和管理上面临的重大难题。

这些专家大部分是国民党政府时期在职、新政府留用的技术人员。旧专家想快速作出新贡献,新政府想尽快改变旧面貌,上下很快达成一致。主政者朱光副市长表态支持这个项目建设,市政府很快决议由卫生局主导召集技术专家进行项目论证、制订筹建方案和编制预算。项目筹备委员会随即向直接分管广州的中南局汇报,很快获得项目核准和170亿元(旧币)建设资金。

1950年8月,广州有机肥料厂启动建设。

1951年4月,广州有机肥料厂试生产。

这是国内前所未有的创新项目,工艺由化学、机械和土木工程三组专家按分工各自研制,齐头并进,整合工艺没有经过常规的小试和中试,直接规模化投产。结局可想而知,首先遇到的是垃圾成分复杂:粪便垃圾里满是布条、长绳、竹篾、粘土、塑胶等,复杂的垃圾把参照美国标准设计的机械工艺搅得无法正常运转,专家和技术人员手忙脚乱,边设计边施工边修理、修改,典型的“三边工程”。据当时《人民日报》报道,整个工程大大小小修改超过千次,预算资金一年就已经用完,日处理量和产品质量却完全不能达到设计目标。项目组再次提出修改计划和资金需求。对于一个刚刚夺取政权、财政薄弱的新政府而言,已经超出了可承受的极限,不可能给专家们继续改进工艺的时间和机会了。

至此,只能宣告项目失败。

广州市人民政府监察委员会当即成立工作组,着手调查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经过反复审查,认为这是在城市建设方针问题上的根本性错误,有机肥料厂是当时不应做和不能做的项目。全体参与者,包括普通技术人员、项目负责人、直接分管的卫生局领导向市监察委提交了书面检讨。

表态支持项目建设的主要领导人朱光副市长要求技术专家们实事求是地检查原因和吸取教训。项目负责人是一位国民政府时期从美国归国服务的生化博士,他长达6千字的检讨书是一份很有价值的项目阶段性总结报告,技术失败细节翔实。他的检讨书结尾仍坚持认为:垃圾粪便利用为有机肥料是合理的,是有成功希望的,我决心接受教训,改正错误,继续埋头去干,期望能有成以补罪过于万一。

这些检讨书汇集成一本厚厚的卷宗,如今安静地躺在档案馆里。翻看六十多年前一笔一画誊写整洁的检讨书,时空穿越感让人很恍惚,那些恳切的文字背后,是一张张向组织惶恐坦诚的面孔。

朱光市长以个人名义提交了近三千字的检讨,汇编于同册卷宗里。他是当时唯一提交书面检讨的广州市班子成员。

1953年4月,广州市政府决定在《南方日报》头版刊登广州有机肥料厂项目建设事件处理通报。朱光要求同时刊登他个人的检讨书,向市民作检讨。

476666124028907383

(1953年4月5日《南方日报》第一版)

他公开检讨自己在广州有机肥料厂建设项目问题上所犯主要错误:一对中央关于建设城市方针存在认识错误,没有充分权衡轻重缓急,没有首先发动工人群众、解决工人与广大城市人民最迫切的要求,使人民真正成为城市的主人;二对基本建设工作的复杂性认识不足,决策草率;三对国家人民财产不负责,在国家财政经济非常困难的时候,没有将人民财产都用得非常准确和恰当;四是犯了官僚主义的工作作风,盲目相信专业技术人员的表态。

写检讨是郁闷的,那个特殊年代所承受的压力是难以相象的,特别对一位城市主政者。他写诗纾解郁闷,自嘲“无才解赋珠帘雨”。

145119717305209183

然而,他对环境的要求没有因此放弃,只是换了一种方式。他在环境卫生领域的远见卓识,以深入浅出的方式、苦口婆心引导“如果不搞好卫生工作,从国家来说影响社会主义建设;从一个家庭来说,家人健康无保证,也没有幸福可言……如能坚持做好了这个工作,我们的城市面貌将为之一新,我们的民族精神就会为之一振。” 此后,发起群众性的爱国卫生运动,发动群众并身体力行在生产和工作时间之余去清理余泥垃圾、明沟暗渠,修建了一百多座公众厕所和十二座摊贩市场,完成了中山纪念堂修理工程,修建纪念碑,建起了麓湖公园、流花湖公园、东湖公园、荔湾湖公园、长堤马路绿化、越秀山体育场……他的目标,是要把广州建成“绿叶成荫、经年鲜花遍地、香气袭人”的城市。明确要白云山要种梅花,流花湖植棕榈,荔湾公园冬梅菊秋芙蓉,晓港满园湖光竹影青翠常绿……他心念坚定要把广州建设成为美丽整洁的花园城市,认为这是于国于家于已于子孙世代都是一项意义重大的事情。

1954年10月,他被任命为广州市市长。在他的主持下,确立并宣传广州“花园城市”定位。这个被许多人喻为最平民化的一线城市,在其之后的岁月变迁里,曾被数次重新描绘,但与市民幸福生活息息相关始终是“花园城市”的实惠与美好。

1987年6月,三十多年过去,广州第一座粪便无害化处理厂终建成。 这时,老市长已经离世18年了。一位经历50年代风雨的市领导特别邀请朱光市长的小儿子、在羊城晚报工作的朱穗风前去采访这一新闻事件,并告诉他:这是你父亲30多年前很想做但没做成的事。

广州,以这种温情务实方式,告慰深爱这方土地的父辈。

在这座城里,他的墨迹是一张承载50年代历史的名片,低调而沉稳,福泽所在,念旧的有心人总能遇见。

65年前党报头版的个人检讨书,现在读来,是坦荡磊落,是勇气担当。 这则“不起眼”的事件,让我们相信理性的存在,相信浩然正气不是传说。这是鼓励我们前行的真实力量。

2018年11月22日,是这位老市长诞辰112年纪念日,谨以此文怀念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