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贡院位于在广州越秀区文明路215号,说到贡院,我们就来说说它的故事。

粤岭讲故事||文明路的广东贡院

        贡院就是古代一省举行乡试的场所,中国传统社会提倡“邦国举贤者于王”,意思就是地方把人才像进贡名产一样进贡给帝王,因而叫“贡院”。广东贡院,可以一直追溯到宋朝。《广州城坊志》记载,宋神宗年间,广东贡院在“郡城东北二里”平地而起,元代毁于战火。

粤岭讲故事||文明路的广东贡院

       明朝初年,朱元璋“借用”光孝寺的地盘开科取士,一借就是几十年,一共举行了16次乡试,直到宣德年间,才在今天的小北路一带建起了贡院。可惜的是,明代贡院如今已不复存在,早在顺治初年,平南王尚可喜攻入广州的时候,贡院毁于战火之中。现在广州的洪桥街和丹桂里,就是明贡院的见证。洪桥街原本叫“黉桥街”,据说明代时考生出入贡院,途中要经过一座石桥,但石桥狭窄,考生到了放榜日争先恐后去看榜,桥上拥挤不堪,常有被挤下水的事件发生。后来有个监考官命令县衙拓宽石桥,并改名“万里桥”,寓意考生“鹏程万里”。又因秀才被尊称为“黉门秀士”,此桥又被称为“黉桥”,桥南的街巷就得称“黉桥街”,直到“文革”时,“黉”字被改为“洪”。至于丹桂里,古时候中试被称为“折桂”,靠近贡院而有“丹桂”之称就不难推敲了。

粤岭讲故事||文明路的广东贡院

        到了清朝,初期光孝寺、藩署和旧总兵府等地都曾被借用作考试场所。直到康熙二十三年才有了位于如今文明路的广东贡院。道光、咸丰年间,这里曾被第一次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的战火两度毁坏,最后重修扩展的规模,是在光绪年间成型的。然而,不久科举被废,广东贡院陆续被改为两广速成师范传习馆、两广初级简易师范科学馆、两广师范学堂等教育场所,更曾作为中山大学前身———广东大学的一部分。在这期间,贡院的号舍被陆续拆除,只是剩下了明远楼还保存下来。

粤岭讲故事||文明路的广东贡院

        现在的大钟楼及中山图书馆文明路分馆,就是拆除了号舍之后筑建起来的。其中的中山图书馆,就是当年广东大学文学院的教学楼,被称为西堂。那时和大钟楼一起修筑的,除了西堂,还有东堂。东堂是广东大学理工学院教学楼和实验室,抗日战争时期被毁,后来在东堂的位置建起了省博物馆的陈列大楼。因为广东大学成立那一年孙中山在广东大学大钟楼礼堂召开国民党“一大”,所以这里就成为了国民党“一大”会议旧址。

粤岭讲故事||文明路的广东贡院

广东大学大钟楼礼堂旧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