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山对于“老广”,那是神一般的存在,不仅见证了广州几千年的历史,更陪伴了一代代广州人的成长。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白云山并不限制机动车,下班后夜游云山,是男女青年的一个节目。所谓“十年人事几翻新”,如今机动车上山要预约。
当年山顶公园有很多大排档,风景最好的当属“郑仙岩”处那家。说是排档,但出品很是讲究,在这我人生头一次品“寿眉”,吃污醩鸡——铜盘葱头蒸……
改革开放三十年,这里开了“绿茵阁”,变西餐、啤酒屋,也是火热夜生活的一个缩影。
这几年闹“新冠”,如今这里生意不好,九点不到就打烊……
倒是这地——“郑仙岩”的历史很应景,故事和瘟疫、悬壶济世有关。
秦末年间,方士郑安期云游至南粤白云山并隐居此地,某年,瘟疫肆虐,为拯救民众,安期毕其精湛医术寻药赐医,亲自上山采集仙草九节菖蒲,却不慎失足坠崖,忽闻鹤鸣声至,崖间有白鹤载着安期腾空而起,绕飞白云山一周后向东方缈缈而去。后人为纪念他,在其升仙之地(即今云岩处)修建“郑仙祠”,并将农历七月二十四日安期驾鹤升仙之日定为“郑仙诞”。每年诞日,万千民众自发登山拜祀郑仙,采菖蒲,沐灵泉,祈安康,盛况非凡。这个盛大民俗活动得以沿袭下来,并成为了广州传统民俗节日-—“郑仙诞”。
郑仙岩
而当年,最著名的牌坊——“天南第一峰”,已不好找,淹没在这郑仙岩的“绿茵阁”和“鸣春谷”的苍翠山林中了。
牌坊是原为宋代转运使陶定所建,现在您可以看到坊柱上有一副对联:“云开世外三千界,岩倚天南第一峰”,就是以景区内的“云岩”景点所作的对联。云岩就在“天南第一峰”步磴下,它也叫作“郑仙岩”。
白云山有三大片景区——山顶公园、蒲谷、和明珠楼,而山南的两个景区,遍布郑仙的遗迹。
01
构思缘于“药壶”和“云”的形态,寓意:行栈道,祈安康。
站在仿木栈道上,不仅可以背靠山体,感受天然大氧吧的清新自然,还可面朝市景,看山间繁茂绿树,听蒲谷小溪潺流,欣赏美丽惬意的广州城。
02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wù),故几于道”的精神体现。善的人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最善最自然而不引人注目。所赞美的,就是拥有郑仙这样精神的人。
景点围绕着“善”字展开,讲述郑仙采药这个传说故事,以郑仙怀着一颗仁爱之心,悬壶济世,行善为民,受到百姓爱戴的事迹,生动说出了“善”这个主题的精髓,也就是与人为善的重要性。传达的是“上善若水”、“道法自然”的观点。
03
蒲谷景区中,反映道家思想的,还有以“行”为主题的知青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现代人用歌声纪念前辈,而前辈用行动鼓舞着现代人。
“儒释道”是中华文明的基础,蒲谷中反映儒家精神的,就是以德为主题的“东坡引水”。
这里除了北宋大文学家苏轼的石像,还讲述了段苏东坡谪居岭南时在广州为民引水的故事,说明为官要以民生为重。启发人们要“以德为先”、“廉洁修身”。
在包容的广州,白云山也不乏佛家的寺庙。古时候,白云山寺庙众多,史料记载的有景泰寺、白云寺、蒲涧寺、能仁寺等13座之多。目前剩能仁寺一座。
能仁寺
能仁寺中的虎跑泉,还有一个传说。相传,以前能仁寺里有一位住持。有一天夜里,他正宣扬佛法的时候,突然来了一只猛虎。在空中翻腾一圈后,伸出前爪使劲掘岩土,泉水从岩土中奔涌而出。
这时候传来犬吠的声音,老虎跃起追犬。住持担心它们在佛家境地开杀戒,于是鸣鼓制止。
说来也怪,听到鼓声, 猛虎瞬间化为石虎,而犬就化为前东方的那片山岳,名叫“瘦狗岭”,而寺内泉井就叫做虎跑泉。
宋代诗人方信儒,就写有《虎跑泉》一诗,记述了这件事:“破寺高僧夜不眠,一声猛虎月明天。”
第三片区的明珠楼,有个古迹怕很少人知,黄婆洞水库是解放后所建,但黄婆洞确是新石器时代的一个遗址。
说到这,广州的历史基本就全套了。
白云山作为千年商都的历史见证,可以追溯到史前。“海纳百川,纳四方客”的广府人,用海一般的胸襟,接纳“儒释道”于云山幽处。而绵绵“珠水”又象是广府的开拓精神反映,城市的发展随着沧海桑田不断外拓。由泰汉时的沱城;发展到宋时的东、西、子三城;明清时更进一步西拓,出现西关,造就了当时中国四大镇的佛山,形成中国四大商圈的“广佛同期”;改革开放后出现的天河新区,延续了城市向东发展的思路,这城建思路甚至可追溯到清末民初“发展东山区,建广九铁路”;如今“孔雀东南飞”的方案在南沙港得以落实。
“海上丝绸之路”的广州,开拓海疆的历史,怕早淹没在“珠水”海底滩涂;可“云山”的遗址,却承载了世代广州人记忆,陪伴着一代代新到的广州人成长。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作者:闻逊,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云山见证广州 把脉广州“儒释道”》https://www.gznf.net/column/108413.html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