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语:

去年10月传出署前路和庙前直街将进行拆迁,而引发广州网友热议之后,近日在新河浦要砍48棵榕树建碧道公园的工程,也再次引发广州人对于东山历史风貌被改变的焦虑。有网友慨叹说,以前那个东山,再也回不去了。

为做网红连砍48棵树,那个宁静的东山是否已回不去?

尽管东山作为一个行政区域已经不存在了,但作为一个历史文化地标,却在广州人心中有着不可取代的地位。

因此,我们邀请了《记忆东山》《珍藏东山》的作者之一,在东山土生土长的雷鸣夏老师,为我们分享了上世纪二十年代至五十年代的东山生活。

近年来,广州东山渐成为了网红打卡胜地,东山少爷亦随之受到更多人的关注。不少人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早期,“东山少爷”是如何度过的呢?他们的真实生活面貌又是怎么样呢?东山少爷的由来其实是一种特定的历史现象。这群青年指的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至三十年代中、四十年代中至五十年代中居住在广州东山的华侨家庭子弟及精英分子(即高知/官员)的下一代。他们出身于中产以上的家庭,深受现代思想的熏陶,浸淫于中西文化之中,颇具国际视野。他们家境殷实、生活丰足、养尊处优;未必是大富大贵,但多数是精神贵族,更重视心灵的追求。我愿意根据亲身经历以及耳闻目睹,尝试在封尘的历史中还原出部分东山少爷的生活原景,以飨羊城网的读者。

01

衣着:中西混搭,洋服为主

如果说昔日的西关大少喜爱穿着长衫马褂,那么东山少爷则喜爱穿着洋装。恤衫加上西裤是东山少爷的标配;夏天,他们通常上身夏威夷短袖,下身西装短裤,显得精神爽利;春秋两季则是将反领短袖换成企领长袖恤衫,必要时会外加一件羊毛背心;冬天到来则为中式服饰所出现带来了机遇:唐装棉衣(包括半身对襟短棉袄及大襟长棉袄),在凛冽北风中大派用场便成了常态。当然,作为补充,西式的长短大衣和飞机裇也受到少爷们的欢迎。
为做网红连砍48棵树,那个宁静的东山是否已回不去?

▲图源网络

东山少爷特别注重仪表感。他们注重服饰的整齐清洁及衣冠楚楚的派头,因而洗涤衣物后的浆烫环节绝不可少。烫衣至今仍然流行,但浆衣恐怕无人再乐此不疲了。旧时杂货铺有专门的浆粉出售,衣服清洗后浸入浆粉糊中片刻,再上竿晾晒,全干后再进行熨烫,便可令其笔挺有型,富线条感,尤以衣袖与裤腿最为得体:既平直无痕又骨骨尖突。穿上之后少爷们便可示人以高贵优雅的形象,更显俊秀与斯文。其实炎热天气时穿上浆过的衣裳,皮肤会比较舒适,因为能够避免衣物贴肉,使之不沾汗水,而且凉风可以吹入袖筒裤筒,使人为之一乐也。别光听“少爷”的称呼,其实他们也很节俭。这是东山的华侨文化使然。

旧时庙前西街有不少洋服铺,长辈都会在那里定制衣服,不过少爷们本身的衣裳基本上会由他们的母亲缝制。这些女士大都毕业于培道、真光等著名女校,家政课程不在话下,裁剪制衣技术娴熟,温暖牌衣物自给自足,少爷们把母爱穿到身上,自然会暖在心头。

为做网红连砍48棵树,那个宁静的东山是否已回不去?

▲图源网络

到了高中和大学阶段,东山少爷就开始要出席一些正式场合,故此西服套装就成了必备品。很多少爷会嫌三件头西装过于古板老套,宁愿选择两件头(衫裤异色)。精心搭配领带是少爷们非常用心费神之事,从不马虎苟且。有的少爷喜欢在冬天穿唐装棉衣时也系上一条领带,这大概是举世无双中西合璧衣着楷模吧!

02

饮食:土洋并举,粤菜为先

居住在东山的人,大多有过海外侨居的经历或留学西方的生涯,因而难免将洋人的饮食习惯带了回来。但是他们又大多祖籍广东,所以对于粤菜又总是不离不弃。所以,中西饮食融合嘉荟,折衷并存才是东山人家食谱的构成特点。寺贝通津隅园的伍景英总工是顺德人,他的口味自然偏重凤城菜。他每周会亲自制订菜谱,交由厨师实施;住马棚岗的罗潜教授是大埔人,他家的食物必定有客家风味;恤孤院路逵园的住客林端荣老师太太来自汕头,顺理成章,林宅的菜色不能不带上潮州色彩。但是总体而言,东山四邑人士众多,尤以台山乡亲为最。由是之故台山咸鸡、咸汤圆、咸鸡笼、咸虾蒸五花肉、番薯酸、大龙金、猪仔薯糖水等家乡食品在东山洋楼的餐台上备受宠爱。东山少爷在此种饮食环境中自小便养成了对乡土菜的钟爱,乡愁亦伴其一生了。

为做网红连砍48棵树,那个宁静的东山是否已回不去?

▲图源《记忆东山》

西式饮食在彼时东山人家的早餐中占了上风:牛奶、面包、西饼、咖啡广受青睐。庙前直街的纽约、金鹰、甄沾记三间铺头出品优质面包和西饼,其中枕头方包由店家切好并接需涂上牛油、果酱、花生酱、芝麻酱等,携回即可食用,方便之至。东南公司等几家牛奶供应商提供订奶送奶服务,风雨无阻。

每日一早尚有一些小贩在东山街道叫卖新鲜出炉面包,包括菠萝包、鸡尾包、红豆包、牛角包、芝麻包、榄包等品种,出门扬手即可买到,东山市民莫不称便。许多东山人从小就习惯了食用西包,长大后往负笈欧美,对面包习以为常,并无难以适应之虞。

东山主妇动手烹饪能力很强,加上不少家庭拥有一些现代化炊具如焗炉(烤箱)、多士炉(吐司机)、雪柜(电冰箱)等,故自制烤肉、面包、蛋挞、多士、冰水、雪糕、雪条、啫喱(果冻)、大菜糕(琼脂糕)等乃家常便饭,小菜一碟。

我的母亲就十分热爱厨艺,时常亲自泡制中西美食,如多种粤式菜肴、节庆食品(如粽子、汤圆、油角、煎堆)、西式点心(如克戟(煎饼)、都拿(穿窿饼))等。

为做网红连砍48棵树,那个宁静的东山是否已回不去?

▲图源网络

东山洋楼多有花园,内植不少果树,且有些品种是楼主直接从外域带回引种,十分稀罕。所以东山人家饮食结构中水果成分比例较大,成熟季节随手可摘,木瓜、蕉类、琵琶、杨桃、苹婆、菠萝蜜、番鬼荔枝、番鬼葡萄、鸡蛋果、桑子等等,应有尽有。有些心灵手巧的主妇还将橙皮、柚皮、生木瓜等利用起来,变废为宝,做成可口的餸菜(橙皮肉丁、虾籽柚皮、木瓜沙律),诚为她们勤俭持家的又一表现。

东山少爷与西关大少其中一个迥异之处,就是后者热衷于手托鸟笼,混迹于茶居酒家之中,而前者却不大外出用膳。这也是东山民国时期甚少大型食肆的主要原因之一。

不过东山小食店还是有的,如发记西餐厅、妙香园北方馆、大鸡六云吞面以及若干间冰室。

东山少爷特别喜欢吃一种零食——飞机榄。小贩将飞机榄直接扔上二三楼阳台,少爷们则如同守龙门一样力求将东西接住,十分有趣。接妥之后,大家便会同道一声:“飞机榄,飞上天棚?”然后会心微笑。

为做网红连砍48棵树,那个宁静的东山是否已回不去?

▲图源网络

03

居住:单门独院,更多空间

民国时期,东山是整个广州市唯一的较大面积并且连片的现代化住宅区,曾被市政府封立为模范村,居住环境与房屋设施绝对是全市一流,无出其右。由于东山房子多为花园洋楼模式,一楼一户,自成一派,私密性与空间充足性均更胜一筹。由于屋内房间数目够多,少爷们自小便可以独居一间寝室,这对培育他们的独处能力及勇敢精神自然大有裨益。记得我上小三时,有一晚与二姐去观看电影《夜半歌声》,银幕上宋丹萍被毁客后的恐怖样子在我脑海整夜挥之不去,躺在床上惊怵难眠。

每当窗外风吹树叶沙沙作响,惨白的月色泻入房内,我便更加胆战心惊了。我一度产生了去找大人陪同的念头,但又觉得有失男儿的胆量,便横下心来小声唱歌,为自己鼓气,后来终于安然入睡了。

那时候多数家庭兄弟姐妹不少,能享受独占一间睡房的,全广州恐怕只有在东山少爷身上才有机会发生。

为做网红连砍48棵树,那个宁静的东山是否已回不去?

▲图源《记忆东山》

东山洋楼一般二至三层,间中有四层的,一般带有阳台及平天台,少数还有地下室,面积当不算小。楼下一般设有客厅与饭厅,有足够的空间可以会客和请客。东山人家一般十分好客,说是客似云来,并不过份。访客当中不乏社会贤达、各界明流,每当高明满座之际,就是少爷们聆听大人交谈,从中增广见闻,学习各种知识的大好时机。有的家庭还设有客房,可供来自外地外洋的亲友暂住。这样后代们就有机会接触到不同背景的各式人物,得以了解各地各国的不同文化,扩大自己的人生视野。记得我小时候家中不断有来自台山、港澳、沪宁、古巴、美加、越南的亲友前来小作勾留,让我们见到了不少域外的特产奇珍,听到许多有趣的故事,教我好不兴奋。

东山洋楼的小园子为少爷们提供了户外活动的天地,不少人会利用屋前屋后和天棚阳台栽树种花,养鸽养猴,从而加添了他们对动植物的感性知识以及对于自然生态的向往。

为做网红连砍48棵树,那个宁静的东山是否已回不去?
▲图源网络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已经陆续有若干家用电器进入东山洋楼,电风扇、电焗炉、电暖炉、收音机、电唱机等次第开始应用,使得生活变得更为多姿多彩。少爷们最感兴趣的自然是收音机和电唱机了,他们会买回长长的铜线,用竹篙在天台上架设天线,令收音机的短波能够发挥作用,他们便得以较为清楚地收听外国广播电台的短波节目。听华语广播可以了解天下大事,听英语广播则可增进英语听力与理解力,何乐不为?少爷们喜欢做的另一件事则是四处搜罗选购唱片,使家中唱机转个不停,令至仙乐飘飘,引起四邻羡慕赞美。

04

出行:水陆两路,最爱单车

那个年代外出尚称方便:水路方面可在崩口塘(现东山湖)雇艇仔(舢舨)出珠江直驶两岸各处循,陆路则可通市内各区及近郊远郊。是时公共汽车1-4路均以东山为始发站,的士及三轮车、黄包车、马车亦在处提供服务。私人汽车在东山渐次增多,包租黄包车接送上学放学亦颇流行。
为做网红连砍48棵树,那个宁静的东山是否已回不去?

▲图源网络

如家中有自备汽车当然出门方便,但毕竟大人长辈才有资格支配使用它们,而且与家人同行多少会感觉拘束。因此东山少爷们最希望自己拥有一架单车,能够自由自在四处出游,不受束缚且机动性强。适时庙前西街有好几家单车修理店,它们同时经营单车出租业务,包括提供童装小型单车。我记得小学三年级便开始租单车学骑行了,练上一两个月便已得心应手,操作自如了。如果有一位东山少爷骑行一架来路(进口)单车呼啸而过,一定会收到四方投来的艳羡眼光,而他自己就定然倍感自豪。

由于东山华侨众多,他们每每从海外带回一些比较先进的高级单车,如备有变速装置、轴心煞车装置、摩打车头灯、随车打气筒、电动鸣号器等,与国产车一比,高下立见。当时进口单车常见的有英国来里牌、三枪牌、客家路牌与荷兰产的菲利浦牌,另有少量的法国车、美国车与日本车,其款式及性能均不如英荷产品。

为做网红连砍48棵树,那个宁静的东山是否已回不去?

▲图源水印

05

文体:喜爱音乐,热衷运动

东山少爷的业余生活是充实而丰富的,各种有趣且个性化的文体活动,陶冶性情,强身健体。冼星海、马思聪、何安乐、黄飞立等知名音乐家均在东山生活工作过,在他们影响下不少东山人家的后代都爱上了音乐,并且全情投入地去学习。那时的东山,总是能听见优美的琴声,音乐飘飘处处闻。在我认识的少爷当中,学习弦乐(大小提琴)的有黄明衡、李以德、陈洛韬、陈洪韬兄弟等人,学习钢琴的有叶惠康、余伟栋、余伟樑兄弟等人,学习管乐的有邝秉仁、伍乃光、邓秉中等人。另外学习弹奏吉他、学习歌咏的人更不在少数。他们的音乐老师,除了本地名家,还有意大利、日本的旅穗音乐家。

为做网红连砍48棵树,那个宁静的东山是否已回不去?

▲图源《记忆东山》

东山又是广州体育事业的发祥地,广州最早的运动场(东郊场)、广州中学最好的运动场(培正中学运动场)、广州最早最好的水上运动场所(水体会)以及广东省体育专科学校都在此一地。东山少爷参加各种体育活动成了常态,田径、体操、游泳、跳水、球类都很受欢迎。东山少爷中出过新兴力量运动会跳水冠军梁百熙、国家级短跑运动员廖汉年、网球好手伍乃光等优秀选手人物。不少少爷还在家中花园或天台上放置各种健身器材,天天拉扩胸器、玩哑铃、举杠铃,乐此不疲。
为做网红连砍48棵树,那个宁静的东山是否已回不去?

▲图源水印

以上所记其实只是东山少爷生活的一些片断与碎片,若能做到让羊城网的网友们管中窥豹,则吾大幸,不胜欣喜了!

作者简介:

为做网红连砍48棵树,那个宁静的东山是否已回不去?

▲图源《记忆东山》

雷鸣夏,抗战胜利后出生于广州东山。在华南师范学院(旧华南师大)读本科和研究生,又在美国国际大学取得了工商管理硕士学位。曾是中学教员、外企高管及民办大学副校长。

雷鸣夏兴趣广泛,热爱文学、艺术、旅行、收藏。曾游遍全国各省市区以及全球一百五十余个国家和地区,包括南北极。雷氏又热衷于做爬格仔动物,已先后出版书籍七八种。

各位自己友,

东山的历史文化风貌应该如何保护?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