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果你问,“番禺是不是属于广州?”,那你得到的答案大部分是肯定的。但假如你追问,“住在番禺的,是不是广州人?”情况就不一定了。长期以来,番禺与广州的关系都很尴尬。在网上,番禺人和广州人互不认同的情况也是公开的秘密。

番禺人是不是广州人?

番禺人是不是广州人?

如果你问,“番禺是不是属于广州?”,那你得到的答案大部分是肯定的。

但假如你追问,“住在番禺的,是不是广州人?”情况就不一定了。

长期以来,番禺与广州的关系都很尴尬。在网上,番禺人和广州人互不认同的情况也是公开的秘密。

就在今年年初公示的《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草案)中,番禺区广明高速以北地区包括广州大学城、广州长隆、大石、洛溪、南村镇等大片范围被纳入了广州主城区的范围。

而此前,“郊区”番禺可谓命运多舛,无论是区划的调整还是自身的发展,都给“番禺人是不是广州人”这个话题增加了许多难以说清的复杂意味。

番禺和广州的关系究竟为何会有今天这样的走向?认同感弱的背后又有哪些不忍揭开的“伤心事”?本期,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被全世界遗忘”的——番禺。

番禺人是不是广州人?

历史上的番禺和今天的番禺区并不是一个概念。

不夸张地说,番禺不仅是今天广州这座城市的母体,甚至是整个珠江三角洲的城市母体。

这段历史还要从秦始皇委派任嚣、赵佗率军统一岭南说起。

统一岭南后,任嚣出任南海郡尉并在南海郡番禺县内建城作为郡治,因处番山和禺山,故起名为“番禺城”(今越秀区仓边路以西的儿童公园、广州市文化局、广东省财政厅一带)。

汉高祖时期,赵佗自立为“南越王”,定都番禺。

番禺人是不是广州人?

赤壁之战后,东吴政权占据长江中下游地区后南扩至交州(岭南地区)后来分交州和广州,广州因此得名

也就是说,番禺早于广州出现,也正因如此,许多人认为,番禺文化才是广府文化的正统来源。

民国10年,广州市政厅正式成立,番禺县府仍居于广州市内(这里指的是广州老城区)

民国22年(1933年)番禺县府从广州老城区移至新造。这是整出 “番禺悲剧”的第一幕。谁也没料到,这一别,番禺就再也没能回到广州市中心。

抗日战争时期,番禺沦陷。原县政府流亡三水、沙坪、威井等地。1945年抗战胜利,番禺县政府又移至市桥。对,就是那个后来被誉为“电器走私天堂”的“小香港”。

番禺人是不是广州人?

(抗日战争时期,番禺沦陷)

此后的1956年,番禺正式移交至佛山地区专员公署管理。两年后,番禺、顺德合并为番顺县,县治设大良镇。也就是说,番禺已经被广州的兄弟城市佛山“收养”,而广州和番禺成为了“叔侄俩”。

谁知道,1975年,番禺县又突然间回到了广州的版图之内。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正式撤销番禺县,设立番禺市(县级),仍由广州市管辖。

千禧之年,番禺市在世纪钟声中离世界远去,但它有了一个新的名字——广州市番禺区。从这一刻开始,番禺撤市改区,广州成为了番禺“户口上”的爸爸,至于亲不亲,这还是后话。

而在2005年,曾被民间称为“番禺自留地”的南沙正式离开番禺区的怀抱,南沙区成立了。番禺和南沙从“父子”变成了“兄弟”;广州和南沙,从“爷孙”变成了“父子”。

番禺人是不是广州人?

曾经,番禺是整个广州地区甚至广府地区的绝对中心,但造化弄人,“迁出主城”后的番禺被困在“边缘”的魔咒中,难以翻身。

江湖上还流传着关于“番禺”的种种传说,和“番禺文化应归何处”的不休争论,但番禺的光彩早就被岁月磨洗殆尽,也许连番禺人也不甚清楚,你说的番禺是不是我说的番禺,你说的番禺文化到底是什么文化……

有意思的是,2017年出版《番禺文化丛书系列》(番禺区政府资助出版,内容主要介绍番禺文化。)时,无论是官方层面还是专家团内部,对于作为“番禺文化”发源地的番禺,和大多数人认知中行政区划上的番禺之间难以对应的关系,都感到无所适从。

从郊区再次走进主城区,番禺花了整整88年。但故事并没有到此完结,反而生出了几许唏嘘。

番禺人是不是广州人?

我们把时间稍微往前倒一点,回到1982年。祖籍番禺的“红色资本家”霍英东带着儿孙“衣锦还乡”。番禺老乡不知道的是,这位“富豪远亲”正酝酿着一个“南沙梦”。

在番禺老乡们的千企万盼中,霍英东捐赠的洛溪大桥在1988年正式通车,这也意味着番禺到省城广州的道路终于被打通了。

这似乎也意味着番禺即将通向一个“光明的未来”,于是,房地产商纷纷乘风而上,在番禺片区抢占“C位”

番禺人是不是广州人?

(图为90年代初,霍英东考察番禺虎门渡轮码头)

1992年,霍英东买下了被称为“小南沙”的22平方公里濒海之地进行开发。

事实上,这22平方公里是一段狭长地带,滩涂众多,可用土地并不多,必须通过“喷沙”的方式造出土地,才能进行后续发展,前期投入成本巨大。

据说,当时广州方面曾力邀霍英东开发广州环市路花园酒店一带(当时那里还是一片农田)但权衡之后,霍英东还是选择了人烟稀少的南沙。

但从1992年-1996年间,霍氏集团却屡遭“截胡”。南沙天后宫后门莫名兴盛起来的烧烤场;与东发码头比肩相邻,运量相当的南伟码头;比市价高出两倍不止的喷沙工程款;糟糕至极的蒲州花园绿化带建设;永远难以过审的“消防设施”……一切的一切,都让霍氏集团一头雾水,满腹狐疑。

多年后,霍英东在内地的“左膀右臂”何铭思才在香港报纸上发表长文,痛陈霍英东在南沙的十年间如何受尽“地方主义”欺压。因此,许多坊间传闻也将05年南沙建区的背后缘由归结为,“大金主”霍英东与番禺政府之间 “恩怨未消”。

番禺人是不是广州人?

(图为1999年霍英东在番禺大桥工地视察)

2000年,番禺市正式改为番禺区,曾经的“广州西伯利亚”也在一个个“笋盘”(有潜力的大型地产项目)的建设中渐有起色。

所有人都在为房市给番禺带来的“副中心雏形”鼓掌叫好,却鲜少有人意识到,这背后隐藏的危机。被“超级大盘”分割得七零八落的土地恰恰意味着,留给番禺未来统一规划的空间已经不多了。

番禺人是不是广州人?

(图为番禺的其中一个超大楼盘)

而另一方面,由于1980年代,广州将城市发展重点定位东部,一时之间,外资和制造业纷纷涌入,而“郊区中的战斗机”番禺不要说分产业转移的一杯羹了,就是渣也没能捡到。直到今天,论工业总产值,黄埔区稳居第一;而番禺区则处于第四这一中游位置。

也就在2000年,广州市开始编制《广州城市建设总体战略概念规划纲要》,并确立了“南拓、北优、东进、西联”的城区扩展战略。作为新编入广州的新区,番禺的发展规划也得到了重新安排。

在2001年版的番禺片区发展规划中,番禺片区的定位是“21世纪的重点发展地区,珠三角乃至华南地区新兴产业和区域服务业核心区。综合交通枢纽、航运中心、临港产业园。”毫无疑问,番禺是“南拓”的重点区域。

此后的2003年,顺承“南拓”战略,番禺区接连迎来好消息。一是亚洲最大的广州新火车站选址落在了城市南郊番禺;另一个则是广州大学城选址在小谷围(大学城学子口中的“孤岛”)2004年后迁入新校区的学子们并不知道,他们以及他们的许多届后辈,即将在这片荒芜的农田旁度过自己四年甚至六年的青春。

在一片争议声中,广州南站和大学城两大备受瞩目的工程落锤。在“南拓”大业中,番禺区拿下交通和人才两大筹码。但多年过去了,与“超一流”工程不相配套的区域发展却也为番禺带来了太多的失落和嘲讽。

大学城对番禺区招商竞争的助益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而广州南站商圈直至今日都还是一副“半死不活”的“丧气样”。

番禺人是不是广州人?

(建成后的广州南站)

2005年,南沙区成立,曾经的“王牌”南沙港正式脱离番禺管制,也就是说,番禺区成为“航运中心、临港产业园” 的梦想篇章在这里被无情地画上了“休止符”。

2007年,亚运村建设动工,房市仍然一致看好亚运会之后番禺地块的发展。

然而,2010年亚运会之后,大家慢慢清醒过来,热闹是亚运会的,所谓的“崛起”依然不属于番禺。

事实上,数据显示,《规划》发布后的10年里,无论是人口还是产业,番禺“南拓”并不顺利,番禺“北强南弱”的格局也并没打破。不仅人口没有达到01版规划的规模,产业上距离高新技术产业的定位依然相去甚远。

2011年,时任广东省委书记汪洋提出“以南沙为突破口,再造一个新广州。”而同年,中科院出台《广州市南沙新区定位与战略研究》,报告提出“广州着力打造南沙新区,可将番禺并入南沙。”报告虽未得到实践,但也足以让人为番禺的处境捏一把汗。

如今,我们看到偌大的番禺依然是“各据一方”的态势。传统的区域中心市桥、大学城、亚运城、广州南站、万博CBD商圈,都缺乏完善的公共交通体系相连接。手握一手好牌的番禺区,愣是“胡”不了。

论经济,番禺的势头并不差,只是在标杆项目和优势产业方面依然缺乏亮眼的名片。所以,当去年广州市重点招商项目——思科智慧城落户番禺的消息传出,还是让这个南部的“睡城”感受到了几分生机和暖意。

但无论如何,对于真正的番禺人而言,数次的区划变动,导致了“番禺文化”在历史传统和现实区位上的割裂。而番禺发展上的失落,更加剧这种认同的矛盾。

番禺人是不是广州人?

2014年,一块印有“番禺驻广州办事处”字样的牌子引起了网民的一场骂战。

番禺人是不是广州人?

(“番禺区驻广州办事处”本尊)

当然,大家并不是在谴责政府办事效率低下,该拆的不拆,不该拆的胡乱拆,而是这个早在2001年就已被注销的组织残留下的“文物”,不仅激起了番禺人“被上契”(被过继)的“集体屈辱回忆”,更似乎在冥冥中揭示了广州对于番禺这个“契仔(干儿子)”“不冷不热,可有可无”的冷淡感情。

事件发生之前,有网友曾在番禺本地最大门户网站——番禺社区网上发起的一项名为“你对外介绍自己是番禺人还是广州人”的调查,结果显示,86.2%受访者都认为自己是番禺人而不是广州人。

更有受访者表示,“番禺车进广州无法与广州车实现同等待遇”“医保报销与广州不同等”“羊城通番禺公交不打折”等问题是其对广州缺少归属感的重要原因。

这一年,是广州收编番禺的第14个年头

时至今日,番禺区已经从“南番顺拥趸”和迁居郊区的“老广州”混居地,成长为大量“新广州人”的首选落脚地。

在番禺,不仅有在锦绣香江、华南碧桂园、雅居乐等高档、中高档住宅区一带聚居的“中产阶级”,也有每天起早贪黑需要“排队2小时”才能顺利进站参与“暴风挤地铁”健身项目的“城中村”大军。

他们要么在“地狱三号线”相遇无言,要么在楼巴与公车的车窗玻璃间迷离对视,缓缓错过,然后奔赴天河区不同的角落……

番禺人是不是广州人?

今天,曾经自豪于拥有独立话语权的番禺人似乎沉寂了。

这些年来,他们看着曾经的“乡下人”天河摇身一变成为了城市CBD,看着“河南穷鬼”海珠的琶洲和广州塔成为了广州对外的一张张“新名片”,看着离天八丈远的花都朝着“国际航空港”的大旗迈进……但番禺还是那个番禺。

似乎没有人再关心“番禺是不是‘亲生仔’”了,因为大家心中,早就已经有了各自的答案。

(*文中图片均来自网络,版权属于作者)

番禺人是不是广州人?

番禺的失落是显性的,从广州城市中心城区到郊区,番禺一步步“被边缘”,随之而来的是伴随着地域变迁的文化失落。

番禺的失落又是隐形的,改区的时机不力、发展受困,使其只能被动接受人口、产业的多方“式微”。

番禺说起来也不差,有广州南站、有大学城、有长隆帝国、有N个大地产大花园、有三号线、七号线、二号线……然而又有什么用呢?提到番禺,大家说的最多的还是一句“有城无产”。

有南站,但和主城区交通网络相“割裂”。

有大学城,但对产业布局的作用却难以显现。

有这么多条途径地铁线,但番禺这么大,还是“摩托”看起来更靠谱些。

这就是番禺,乍一看衣食无忧,实际上“一无所有”

但认同感是一种很玄的东西。

你只会看到番禺、从化、花都的网民振臂疾呼“我是XX人,不是广州人。”又何尝会看到猎德村原住民大喊“还我天河”咧?


番禺人是不是广州人?

本期撰文

哀酱

一个曾经在番禺打不到摩的的猪脑壳


番禺人是不是广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