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城十年:应许之地的未解之谜
金融城十年:应许之地的未解之谜

当你从科韵路地铁站出来,沿着黄埔大道往车陂路方向走,经过一条不太好闻的河涌后,就会看到两栋“头部”和“身体”截然分明的大厦——上层是裸露的钢筋水泥,下层是精致的玻璃幕墙。

 

两三栋写字楼的背面,是大片土黄色的工地。眼前的这副境况大概很难和“广州国际金融城”的响亮名字划上等号,但其实,你已经站在金融城的核心区域。

金融城十年:应许之地的未解之谜

限高“暗解”,大厦再“长高”

 

经历了建建停停的六年后,今年,这片承载了广州“金融中心”梦的临江靓地上,树起的塔吊毫无征兆地又忙碌了起来。

 

从横空出世,到艰难生长,它就像广州金融业发展的一个隐喻,一个缩影。

金融城十年:应许之地的未解之谜

限高“符咒”

 

两个多月前,金融城汇金东翼的业主在收到第三张延期收楼的通知函后,又一次忍无可忍,聚集起来把售楼部团团围住,向开发商讨个说法。

 

这些冲着超高规格规划入场金融城的投资客们,本想着投身一场盛宴,没想到却掉入一个泥潭。

 

2011年,金融城概念横空出世。2012年12月,广州市政府举办了广州国际金融城起步区招商推介会,时任市长亲自上阵,豪情万丈:国际金融城的目标“就是要超越现在的珠江新城”。

 

现场来了近200家金融机构、知名房企,有房产“大鳄”当场表态,已经准备好70亿元出手拿地。规划中比西塔还高的金融城国际金融交流中心分外抢眼,“爱马仕哥”说“450米太矮了”,建议建到600米以上。

 

随后的2013年,起步区征拆火速完成。拿到地的房产大鳄们迅速开工。

 

就在大家都以为,金融城要茁壮成长之时,工地上的塔吊突然不动了,工人们也突然被告知停工。

 

公开的说法是受到岑村机场影响,需限高120米。背后是,本以为广州市已经谈妥的岑村机场搬迁事宜,其实根本没搞掂。

金融城十年:应许之地的未解之谜

国际金融城起步区,在建状态

 

自此之后,岑村机场什么时候搬迁,就成了一个巨大的“灯谜”。从政府文件、官员讲话中寻找蛛丝马迹,从工地是否动工中猜测限高有没有解除,成为高楼迷、城建爱好者的一大乐趣。细微的风吹草动都能带来“重大突破!”的UC风标题。

 

直到最近,广州市规委会上关于国际金融城的新规划通过,东区控高从300米提高到330米,起步区450米的地标建筑也重新被提起,媒体和大众又纷纷奔着相告:金融城“突破限高”“再次重启”。

 

据识广今年的观察,金融城的确再次开工建设了:长江中心主体建筑差不多已经完成;汇金东翼又长高了一大截;关闭了好几年的汇金中心营销中心今年又再次开启了……但限高“魔咒”是否真的解除了,官方仍然讳莫如深。

 

含“金”量如何?

 

在官方的说法里,“建设广州国际金融城是广州市委、市政府贯彻实施金融城市战略,推进广州金融中心建设所做出的重要决策和部署”。

 

在金融城的规划中,占地1.32平方公里的起步区,将会被打造成为国际一流的金融总部聚集区,金融企业是“担正”的主角。不过,国际金融城首批地块出让时,最出位的却是房地产商。

 

当时,联鸿实业与广州银行的一场“火拼”最为激烈。广州银行的举牌代表接通电话边汇报边举牌,最终还是不敌广州联鸿实业。房企巨头来势汹汹,基本每宗地块都高溢价成交,在场的金融企业“打不赢”房企。

 

经过一番试水后,面对含“金”不足的质疑,政府开始对金融城地块出让条件进行调整,在推后续的地块时,入闸拍地的清一色是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企业。但与最初争抢的盛况相比,金融企业的积极性却相当一般。按理来说“不差钱”的金融机构,纷纷表示“囊中羞涩”。

 

整个金融城土地出让经历2013年的活跃期后,便迅速跌落“冰封期”:2014年计划挂牌出让的地块,爽约延期几次后,又全部因故中止。金融城“占地为王”的开发模式,与惯常外资企业和金融机构一般不自建办公用地的“轻资产”做法并不匹配。

 

2016年,金融城推出一宗地块更是遭遇流拍。这就很尴尬了。金融城的发展是广州“不容有失的重头戏”,产业发展固然重要,但土地出让金也是重要的收入来源,如何处理两者的关系?

此后,金融城地块出让的对象,从原先的房企、房企+金融机构,逐渐扩展到“泛金融类企业”等更宽泛的行业。

 

遍览在金融城起步区拿地的公司,绿地、保利、越秀地产、汇金中心背后的世茂都是房地产公司(其中越秀更是“一家亲”包揽5宗地块);万联证券、广州银行、广发,都是本地金融企业;南粤银行、新华人寿、太平保险、平安不动产是其中为数不多的外来金融机构。吸引不来“外”资,天河区一副区长就曾“呻”过“国际金融城”不够“国际范”。

金融城十年:应许之地的未解之谜

国际金融城的“门面”

建设受阻,说好的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缓慢,那些拿了地要在金融城安家的金融“大鳄”们都迟迟没到位,其他相关的大中小金融机构更不会“轻举妄动”。

 

房子是用来租的。空出来的位置,总要有人顶上。这片顶着“金融城”名头的区域,开始装进越来越多与金融相去甚远的内容。

 

如今,走近金融城率先建好的几栋大楼,某家居艺术中心和某家互联网公司的LOGO和名字占据了最抢眼的位置,延续的仍然是科韵路和车陂的产业氛围。

 

要从一大片刚打好地基的工地中找到新闻中“引入超60家世界500强金融总部”、“集结‘金融梦之队’”的美好愿景,需要最大程度调动想象力。

 

广州逐梦

 

就像一个隐喻:广州国际金融城在限高“魔咒”下的艰难生长,在相当程度上,可以反映广州金融业的发展状况。

 

副市长陈志英说,“广州一直以来都有个金融中心梦”。相似的话,在二十多年前就有人说过。1994年广州举行了一次金融业的咨询会,时任副市长陈开枝感慨地说:“我们是做梦都想搞金融中心啊!”

 

但没有监管机构、证券交易所的加持,曾经拥有的期货交易所也在1998年被取缔,广州对金融企业的吸引力、金融业发展高度始终有限。

 

虽然总是能不时看到广州又登上某某金融中心指数榜单的新闻,虽然广州市的金融机构数量和网点密度居全国大城市前列,但是论总部及头部金融机构数量和规模,在一线城市中其实是相对落后的。有人戏称,良莠不齐的“小额贷”公司已经是代表广州金融的一半“家底”。

 

直到2005年,广东金融业“重启”,首次制订五年发展规划,广州才敢再提建“金融中心”。虽然近年来在定位上,广州已经放低姿态将发展目标定位为“区域金融中心”,但绝对不代表广州没有突破“限高”的梦想。

 

缺乏全国性的交易中心,于是广州通过一系列操作补齐短板:广碳所正式挂牌成立;中证机构间报价系统落户广州;上海证券交易所南方中心在珠江新城开业;频频“喊话”争取央行南方总部。

 

与此同时,通过举办2017《财富》全球论坛、2017年到2020年连续四年举办IFF全球年会,广州在努力提高对国际金融机构的吸引力。

 

尤其是今年,追了14年的广州期货交易所终于要来了,虽然看起来年内挂牌难度很大,但毕竟算是补上了一块重要拼图。与此同时,广州还在推动设立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商业银行。

金融城十年:应许之地的未解之谜

对岸遥望“起步区”旁的大片工地

 

十年间,广州在逐梦“金融中心”的路上不断前行,声势浩大,但成果有限,困难重重,又矢志不渝

 

回望规划之初,国际金融城被寄予厚望:这里不仅是承接珠江新城“扩容”的第二CBD,更是撑起广州的金融中心梦的“应许之地”。如果说过去的十年,它因为限高,因为广州金融业实力的不足而发育缓慢,如今的重启是否预示着下一个十年,它将解除“封印”,由表至里茁壮成长?

 

就像广州的金融业,将突破过往的天花板,撑起广州的金融中心梦?

图片:sun仔

撰文 | sun仔

编辑 | P.K

© THE END

本文由识广原创出品,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互动话题

你怎么看国际金融城

金融城十年:应许之地的未解之谜
金融城十年:应许之地的未解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