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楼老街名背后的故事

骑楼,最具广府特色的标志性建筑群之一。广州地区属亚热带气候,冬无严寒,春无沙尘,夏有台风,秋有艳阳,而骑楼连接贯穿着各商业店铺,其优点显而易见:多雨季节,它为行人避风挡雨;烈日酷照,它又可以遮阳防晒,骑楼给行人以安全感,深受广府人的喜爱,而每个骑楼都有它各自的街名,那到底印记着广州历史的骑楼街名背后又有什么样的故事呢?    

骑楼老街名背后的故事

先说下十甫路、上下九路,背后是一段惊悚的“杀人十八甫”故事。说的是明末尚可喜带清兵攻打广州,在龙眼洞遭受阻击,损兵折将。攻下广州城之后,他下达“杀人十八甫”的命令,要屠城报仇,也就是一百八十里地的人皆杀。时有幕僚王湘泉为减少伤亡,使了个偷换概念之计,将距离单位的“甫”当成路名,连夜从六脉渠的第二津起钉上“第二甫”、“第三甫”……“第十甫”等临时赶制的新路牌。据说,当钉到“第九甫”,发觉这条街很长,怕引起怀疑,聪明的士兵当机立断,以六脉渠为界,分为“上九铺”和“下九铺”,也就是现在的上九路和下九路。

骑楼老街名背后的故事

 又说下广卫路,它是个合体街名,其中的“广”、“卫”各有不同意思。“广”是因为其附近有广大路,广大路当时是广州府衙,所以两个“广”都指“广州府衙”。至于“卫”则是源于明代时期的驻防制度,当时每个通都大邑,都均有设立卫所戍守,“卫所”即驻防军队,而明代广州的左卫、前卫就在现在的广卫路附近。卫所这种驻防制度,清雍正年间便裁撤了,但卫边街这名字却保留了下来。开辟广卫路时,取了其中一个“卫”字。

骑楼老街名背后的故事

再说说德政路,这里从前是番禺县县衙的所在地,那时县衙门前的大街叫德政街。民国开马路的时候,衙门被拆,却保留的“德政”之名,成了德政路。在这一带的骑楼底下,有不少老牌粤菜小餐馆,古代有名的“南园诗社”也在此地。

骑楼老街名背后的故事

至于海珠路也是特别的,就这样一听名字,真以为这是海珠区的一条路,谁知它是在“河北”,而且沿途上一点“海”都没有,那么何来的“海珠”呢?原来,“海珠”说的是,海珠路南段,即海珠南路南边路口正对的位置,正是从前海珠石的所在。如今,石头已埋在长堤之下,不过凭海珠路的方位,还是能判断出它的位置的。

骑楼老街名背后的故事

最后说说万福路和泰康路,名字吉利非常,广州人结婚接新娘几乎都会兜兜这两条相连的路。万福路是因为开马路之前,此处有万福桥和万福里而得名的。而泰康路,有人戏说它出了名“好惨”,为何?据说与蒋介石的首席智囊,曾任广东省省长的杨永泰有关。说的是他想在广州有一条用他名字命名的路,但当时要已故的人才有这样的荣誉,于是他玩了个小把戏,将汉民路(北京路前身)改称为“永汉路”,把万福路的一段改称为“泰康路”。这样一来,前者取个“永”,后者取个“泰”,便是“永泰”。不过,他并没有因此“永泰”,56岁的时候就遭人暗杀身亡。

骑楼老街名背后的故事

     

 当然,广州的骑楼街故事远不止这些,而骑楼老街所散发出来的历史韵味,浓郁的文化气息,吸引了众多的游人,而当我们感慨其特色建筑给以人们带来的艺术和实用效果时,孰不知它早已渗透在每个广州人的记忆里,永远留存。

 

骑楼老街名背后的故事

长按、放手识别二维码加关注哟

↓↓↓

骑楼老街名背后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