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去年1月14日,全广东最大的基督教堂天河堂举行了献堂礼拜,十年建堂之路终于走到终点。天河堂是广州基督教会自1949年以来第一间自行兴建的新礼拜堂,而从其规划到落成,则整整经历了20年。天河堂的前身是位于海珠区小港路的基督教小港堂。小港堂本应是1979年第一批恢复开放的基督教堂,但是因为被印刷厂抵押,自2001年才真正回到教会手中。但是,破败的小港堂已经无法进行宗教活动,广州教会因此置换了大观南路一地块进行异地重建,天河堂就是在这么一个背景下建成的。

广州:那些没有灵魂的教堂

前      言

  去年1月14日,全广东最大的基督教堂天河堂举行了献堂礼拜,十年建堂之路终于走到终点。天河堂是广州基督教会自1949年以来第一间自行兴建的新礼拜堂,而从其规划到落成,则整整经历了20年。

天河堂的前身是位于海珠区小港路的基督教小港堂。小港堂本应是1979年第一批恢复开放的基督教堂,但是因为被印刷厂抵押,自2001年才真正回到教会手中。但是,破败的小港堂已经无法进行宗教活动,广州教会因此置换了大观南路一地块进行异地重建,天河堂就是在这么一个背景下建成的。

广州:那些没有灵魂的教堂

播道会背景的小港堂

曾经优美静谧,静赞天父世界

今天要说的不是小港堂和天河堂的故事。这只是一个引子。事实上,类似小港堂的遭遇,广州教会经历了很多很多。1960年代,全市“基督六十二堂”在政治风潮中被合并成9座,小港堂是其中一座,其余的也即是市区现存的八座礼拜堂:光孝堂、东山堂、锡安堂、十甫堂、芳村堂、救主堂、河南堂、沙河堂。而今日的八座礼拜堂中,十甫堂、芳村堂、沙河堂都不是位于原来的位置了。

基督六十二堂中的其余教会,都如同小港堂一样,被广州教会或出租或改作他用。岁月流转之中,大部分的教堂都已经被拆毁或湮没在城市的更新之中。而今天要说的,就是如今静静藏身与广州街头的另外九座不用作宗教用途的教堂,他们有的在作为医疗养老机构、有的是被塞满了货物的仓库厂房、有的是大门紧锁的私人住宅、还有的,在重建中等待新生……

1

广州:那些没有灵魂的教堂

名称:西村堂

建成年代:1930年

宗派背景:公理会

文物级别:荔湾区区级文物

广州:那些没有灵魂的教堂

西村堂曾是广州市的一座重要的基督教堂,坐落在西村西增路62号,建于1930年,隶属于中华基督教会广东协会。西村堂为中西合璧风格,红砖墙,绿琉璃瓦顶。当时西村地区拥有两所教会学校:美华中学与协和女子师范学校。前为1922年,原美国公理会传教士伍赖信以个人身份创办(1919年美国公理会差会撤出广东)。1960年实行联合礼拜时,西村堂信徒被并入光孝堂,教堂房屋则被出租。西村堂建筑保存至今,现为裕升养老院。

广州:那些没有灵魂的教堂
广州:那些没有灵魂的教堂

未来

根据市教会的规划,西村堂已被批复为宗教用地。与裕升养老院租期到期之后西村堂将会回收用作同工活动场所

广州:那些没有灵魂的教堂
广州:那些没有灵魂的教堂

2

广州:那些没有灵魂的教堂

名称:蓬莱堂

建成年代:不详

宗派背景:中华基督教会

文物级别:未列入

蓬莱堂是位于黄沙蓬莱路蓬莱东约,是岭南特色的青砖竹筒屋。门楼为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既有中式的青砖墙体和二进形青砖拱门,也有西式风格的旋窗等。联合礼拜时,蓬莱堂被并入逢源堂,后并入十甫堂。如今的蓬莱堂破损严重,现时被用作民居,但产权情况不清楚。门楼的“蓬莱堂”的灰塑文字已经剥落,但是根据居住里面的居民口述,这里确实是教堂,但是从来没有人找他们收租金。此教堂因此一直被遗忘在坊间。

广州:那些没有灵魂的教堂

蓬莱堂的二进青砖拱门一共有三个,是传统的岭南竹筒屋结构,但如今仅存一个供出入使用。

广州:那些没有灵魂的教堂

3

广州:那些没有灵魂的教堂

名称:高第堂

建成年代:1860年代

宗派背景:英国循道会

文物级别:未列入

高第堂可能是全市现存教堂中最悲惨的,因为它只剩下半截。这座位于高第街的教堂是广州最古老的教堂之一,隶属于英国循道会。循道会是最早来到广州传教的外国宗派之一,在广州建有三座教堂:增沙堂、十甫堂、高第堂,而如今只剩下半座高第堂。循道会背景的增沙堂早就湮灭在城市建设之中,而唯一一座青砖骑楼教堂的十甫堂也在90年代迁址逢源堂礼拜后拆除。

广州:那些没有灵魂的教堂

如今的高第堂则是作为鞋厂出租,其外立面早已被拆除作为售卖内衣裤的沿街商铺,保存情况堪忧,但剩下的半截仍能在时光中倾诉教会先贤的故事。

广州:那些没有灵魂的教堂

广州:那些没有灵魂的教堂

4

广州:那些没有灵魂的教堂

名称:仁济堂

建成年代:1902年

宗派背景:长老会

文物级别:越秀区区级文物

仁济堂位于越秀区仁济大街,现在属于孙逸仙纪念医院检验科。此教堂建于1902年,曾经是长老会背景,后来在自治运动中并入中华基督教会,并作为中华基督教会广州教区的总堂使用。教堂采用非常传统的美式建筑风格,配以红砖和意大利批荡,外立面呈灰色。仁济堂的故事与孙逸仙医院的前身博济医院密不可分,而孙中山先生也曾经在仁济堂进行礼拜。

广州:那些没有灵魂的教堂

1960年代联合礼拜时,仁济堂被并入光孝堂。其后文革时期孙逸仙医院“购得”仁济堂,现在产权已经不属于基督教会。

广州:那些没有灵魂的教堂

广州:那些没有灵魂的教堂

5

广州:那些没有灵魂的教堂

名称:大北堂

建成年代:1930年代

宗派背景:神召会

文物级别:越秀区区级文物

位于解放北路的这座教堂曾经用作越秀区第二人民医院门诊部,因为其灰色外墙和城堡式建筑风格而被称为“解放北古堡”。而实际上,“古堡”真正的名字是“神召会大北堂”。神召会是其中一个来华传教的支派之一,曾有五间礼拜堂。广州家庭教会的已故领袖林献羔先生就是神召会背景的牧师。1951年,教会从大北堂迁址大马站,大北堂转手私人所有并出租给医院。

广州:那些没有灵魂的教堂
广州:那些没有灵魂的教堂

神秘的大北堂

广州:那些没有灵魂的教堂

6

广州:那些没有灵魂的教堂

名称:大德堂

建成年代:1900年代

宗派背景:中华礼贤会

文物级别:历史建筑推荐名单

位于大德路133号的礼贤会大德堂曾经是德国教会礼贤会广州教区的总堂。礼贤会的“礼贤”二字来自德语“Rhenish”,为粤语的音译,该教会来自德国莱恩省,是信义宗下的一个差会。礼贤会在华传教的范围不广,仅宝安、东莞、惠阳、增城、顺德5县。总会在东莞县城,下分为太平、宝安、塘厦、东莞、广州和香港六区。在东莞设有普济医院。

广州:那些没有灵魂的教堂

大德堂解放后被并入锡安堂礼拜,其后出租开办大德路幼儿园,后来又出租作仓库,以资广州教会日常开支使用。如今的大德堂藏身于五金铺后面,经过大德路不难发现其身影。

广州:那些没有灵魂的教堂

广州:那些没有灵魂的教堂

7

广州:那些没有灵魂的教堂

名称:宝岗堂

建成年代:1912年

宗派背景:远东宣教会

文物级别:第一批历史建筑

宝岗堂位于河南同福中路牛奶厂街红十字会医院宿舍内。曾经是河南地区规模最大的教会之一。 “远东宣教会”的前身是“圣洁会”。民国成立前后,美国圣洁会一对热心的基督教徒,文玉棠夫妇在宝岗脚买了一块地,1912年建起楼宇和礼拜堂,定名为“圣洁堂”。 除教堂外,还有圣经学院、育婴堂、教职人员宿舍等。

广州:那些没有灵魂的教堂

1941年12月,宝岗礼拜堂被日军接收,改为集中营,囚禁一批英美传教士。1942年交换俘虏时,西教士才获悉回国。 据广州市基督教协会主席冯浩牧师介绍,1949年10月广州解放,美国传教士撤离,1951年至1953年礼拜堂由政府代管,1955年归还到广州市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 1966年教会大联合时撤点,这个建筑曾租给市红十字会医院使用,原貌基本保留。改革开放后,国家落实宗教政策,1982年1号礼拜堂业权发还市基督教协会管理,现租给33户租户用于教会自养。

广州:那些没有灵魂的教堂

根据广州市教会相关工作人员透露,礼拜堂的产权和业权并未一并归还市教会。目前广州教会只可以像礼拜堂内33户居民收租,但无权将礼拜堂修复作宗教用途。海珠区作为广州老四区,目前只有河南堂一家礼拜堂,教会牧养需求十分紧张,因此市教会盼望尽快同红会医院理清礼拜堂产权,尽快恢复宝岗堂礼拜的钟声。

广州:那些没有灵魂的教堂

广州:那些没有灵魂的教堂

8

广州:那些没有灵魂的教堂

名称:芳村堂

建成年代:1882年

宗派背景:德国信义会

文物级别:广州市级文物

信义会芳村堂位于荔湾区芳村大道东冲口街信义路上,是德国教会在广东的传教总部。据介绍,教堂始建于清光绪八年(1882年),由六幢哥德式建筑楼寓和一座哥德式钟楼组合而成,曾称“芳村大钟楼,礼拜堂”。

广州:那些没有灵魂的教堂

芳村堂不仅是信义会在广州的传教点,更重要的是,它曾是孙中山领导“兴中会”策划广州起义的一个秘密据点和武器收藏处。1902年,时任南粤兴汉大将军府总参谋长的李植生,在德国教堂当“汉文教习”,在德国牧师阿·高力加的支持下,把德国教堂及附近的肥料公司作为兴中会起义前贮藏武器、粮食等作战物资的场所。1903年,因叛徒揭秘,藏身于教堂内的梁慕义等20多人被捕,贮藏的所有物资被查抄,孙中山第三次广州起义宣告失败。

广州:那些没有灵魂的教堂

信义会芳村堂旧照,旁边为中德中学

1960年后,教堂礼拜功能迁移至平民大街中华基督教会芳村堂进行,信义会芳村堂则被改作民居,但自1991年一场大火烧毁了三号楼宇的顶层后,教堂被废弃,至今无人居住。由于年久失修,尽管教堂原建筑物保留但已破烂不堪,钟楼的哥特式尖顶也遭到破坏,屋顶杂草丛生,被有关部门鉴定为“危房”。

广州:那些没有灵魂的教堂
广州:那些没有灵魂的教堂

曾经的联合围码头和信义会堂

2015年平移回原来的位置后,教堂一直处于围蔽状态。据称也是由于产权问题,市基督教会一直无权维修教堂,而开发商也不愿出资恢复其原貌,因此教堂在隧道建成两年后一直丢空,已成围楼。

广州:那些没有灵魂的教堂

广州:那些没有灵魂的教堂

围蔽搬迁前的信义会芳村堂

广州:那些没有灵魂的教堂

9

广州:那些没有灵魂的教堂

名称:万善堂

建成年代:1925年

宗派背景:中华基督教会

文物级别:新建未列入

万善堂原位于西华路,由伦敦会牧师新理信在西华路万善里设立。1926年搬迁至芦荻西街50号,沿用万善堂名称。万善堂是巴洛克风格的建筑,里面又包含着中式风格。其中,它正面的山墙是动态的弧线造型,屋顶也是西式结构,但使用了中式的琉璃瓦。这是中西构建的一个例子,以西为主,以中为辅,体现出当时西关人中西文化包容的思想。

广州:那些没有灵魂的教堂

万善堂在1960年代的联合礼拜中被并入锡安堂,后用作芦荻西小学礼堂。1990年代后空置,2011年,教堂因为下雨而倒塌。2014年,市基督教会重建礼拜堂,现主体工程已经完工,但由于牧师楼的住户不愿按照司法程序搬出,教堂无法进行装修工作,复堂日期遥遥未定。

广州:那些没有灵魂的教堂

重建后的万善堂基本按原样复建,但比原来建筑加高一层,并且外立面十字架采用极具中国特色的十字架。该十字架来自国宝级文物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顶部的十字架图案,可谓别有一番心思。

广州:那些没有灵魂的教堂

景教碑上的十字架图案

 

广州:那些没有灵魂的教堂

后       记

广州:那些没有灵魂的教堂

基督六十二堂里面,算上属于省教会的沙面堂,如今也只剩下18座。其中九座正在正常礼拜,九座正在等待重生。剩下的那些名字,我们只能在慢慢的历史长河中思念他们的名字了。

这九座“没有灵魂”的教堂,或在风雨中飘摇,或在静谧中等待重生。复活节快到了,他们中的一部分,可能却要永远掩藏在车水马龙之间了。

广州:那些没有灵魂的教堂

欢迎关注广州私途

个人微信 

13725350623

广州:那些没有灵魂的教堂

欢迎投稿、合作、赐教

长按二维码关注

版权声明

部分图片转自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作者保留文字部分及带水印图片之版权。

转载请联系,抄袭将会受到检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