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但鲁迅、朱自清也不会普通话……

▲点击收看视频

 

我经常在老师和家长群体中听到一个观点,就是要培养好小朋友的普通话思维,会有利于写作。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我觉得信奉这个观点的人,对于中国的语文一知半解。因为中文书面语,无论你是用普通话来读还是用粤语来读,都是同样可以的。

中小学语文课本中收录的大量课文,例如鲁迅的《百草园与三味书屋》《少年闰土》《藤野先生》,朱自清的《春》和《背影》,都是在普通话出现之前写成的,更别说《西游记》《水浒传》这些明代白话文小说,以及《史记》《出师表》这类汉代文言文。

这些课文的原作者连普通话是什么都不会知道,那为什么读者要用普通话思维来理解呢?

培养下一代普通话思维,才有利于中文写作吗?

▲《少年闰土》插图,图源网络

就算现在,在中国流行歌之中占据了将近半壁江山的粤语歌,大多数都是用书面语写,却可以用粤语来唱,又有谁会认为粤语歌的歌词写得比普通话歌的歌词差呢?

作为一个靠写作谋生的人,我认为用粤语思维来写作,相比起用普通话思维来写作更具优势。

因为普通话的音韵系统比粤语简单得多,所以就会出现很多同音字和同音词,而且这些字词还经常出现在同一场景之中。

培养下一代普通话思维,才有利于中文写作吗?

比如,常用的结构助词“得、的、地”,在普通话里面都是近音,所以讲普通话的人就非常容易混淆写错,但讲粤语的人就很少会写错。

又例如,“权利”和“权力”、“法制”和“法治”、“侦察”和“侦查”、“检查”和“检察”、“政治”和“政制”、“居留“和“拘留”等等,这些常用的名词和动词,在普通话之中都是同音,但在粤语之中的读音就可以分得很清楚,那你觉得用哪种语言思维更容易写错?

培养下一代普通话思维,才有利于中文写作吗?

至于很多学术论文,用普通话来读,更是“谁用谁知道”。我随便举几个例子:

化学之中,“硒、锡、矽、烯”四种不同元素在普通话里面都是读“xī”;

历史之中,战国时代同时存在的“魏国”和“卫国”,在普通话里面都是读“wèiguó”;

医学之中,常用的药物“假麻黄碱”和“甲麻黄碱”在普通话中读音也是完全一样;

但以上,用粤语来读却能分得很清楚。

培养下一代普通话思维,才有利于中文写作吗?

粤语有没有同音词呢?也有,但粤语的同音词数量比普通话少很多,而且这些同音词很少会在同一句话,甚至同一个场景出现。

所以,很少人会把“自卫”当成这个“智慧”,将“姓名”当成这个“圣明”,将“慈祥”写成这个“磁场”,犯这样离谱的错误,恐怕要“读屎片”才行。

培养下一代普通话思维,才有利于中文写作吗?

▲图源网络

以上提到的,都只是粤语思维在书写现代白话文方面的优势,至于写作中要引用古诗词和文言文,那普通话思维就更加望尘莫及了。

因为粤语在音韵、词汇、语法上都继承了更多中古汉语的特征,所以背读古代诗词以及文言文的时候,就比普通话优胜太多。

小时候,很多讲粤语的同学背《满江红》背了五次就记得,但很多讲普通话的同学就背了五十次还未背得出来。

培养下一代普通话思维,才有利于中文写作吗?

▲图源网络

那请问大家考试写作文的时候,名言名句,谁更容易顺手拈来?关于粤语和中古汉语之间的继承关系,我之前已经制作过影片说过,在此就不再累叙了。

如果大家想帮助小朋友用粤语去背读唐诗宋词,我自荐我和梁天山、陈辉权两位老师的作品《粤韵唐诗》《粤韵宋词》

里面的内容都是从现在中小学生必读的古诗词中挑选的,除了从粤语的角度对作品进行赏析之外,扫描二维码还能听到粤语的正音朗诵。

培养下一代普通话思维,才有利于中文写作吗?

培养下一代普通话思维,才有利于中文写作吗?

培养下一代普通话思维,才有利于中文写作吗?

粤语九声六调那么好听,小朋友想记不住这些经典诗词都难啦!

各位自己友,

你觉得是普通话思维还是粤语思维更有利于写作?

欢迎在评论留言!

培养下一代普通话思维,才有利于中文写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