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们进行了考证……

“唐诗宋词是用粤语写的!”“民国初年,粤语差一票没能成为国语……”“联合国已经把粤语定义为语言啦!”“粤语是语言,不是方言!”……

只要你是广东人,就一定对以上的说法不陌生。这些关于粤语的传闻在微信群、贴吧、论坛上传播,不但说得有板有眼,甚至还有官媒当作资料引用。但这些说法究竟是不是真的呢?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吧!

01

唐诗宋词是用粤语写的吗?

▲点击收看视频版解答

网上经常流传一种说法,唐诗宋词是用粤语写的,所以用粤语来朗诵才押韵。

这种说法传播开来,最早是源于香港演员陈小春在2017年2月6日发的一条微博,他称:“距今已有1300年历史的唐诗宋词,其实大多数是用现今的所谓粤语写成,用粤语才能读得通顺。”

这个观点并非陈小春的原创,而是他引述在香港流传已久的一篇网文。

这些广东人都听过的粤语传闻,究竟哪个是真的?

▲陈小春微博原文

从语言学的角度来说,这个观点肯定是不成立的。因为任何语言都不可能一成不变,语言的发音、词汇、语法都会随着社会的变迁而发生变化。

哪怕是听回近一百年前孙中山先生的粤语演讲录音,都和现在的粤语有很大的区别,更不要说上千年前的粤语了。

这些广东人都听过的粤语传闻,究竟哪个是真的?

▲图源网络

还有网友认为,很多唐诗宋词用普通话朗读时不押韵,但用粤语读起来却很押韵。

这里其实存在幸存者偏差,如果你读的唐诗宋词足够多,就会发现不少作品用粤语读并不押韵,但用普通话读却押韵,又或者是普通话和粤语都不押韵,但用闽南话读就押韵,又甚至是用现代任何一种汉语方言读都不押韵,这都不奇怪。

这些广东人都听过的粤语传闻,究竟哪个是真的?

相对于现在流行的普通话而言,用粤语朗诵唐诗宋词的优势并不在于是否押韵,而是普通话只有四个声调,粤语却有九个声调,所以在朗诵诗词时展现出的抑扬顿挫的音乐感更加明显。

 

就像宋词才女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这首词,就是押入声韵的代表作。首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全是入声字,而后面每一句也是以入声结尾。所以,如果用粤语朗诵,就特别容易感受到入声短促所带来的律动。

然而,源自中古汉语的入声,在现代普通话中已经消失了,所以用普通话来朗诵就自然难以感受到作者填词时候的用心。

这些广东人都听过的粤语传闻,究竟哪个是真的?

▲图源水印

除此之外,唐诗宋词中很多中古汉语的词汇以及其用法,在粤语中也很好地保留了下来,但在普通话之中已经改变了许多。

例如古诗里面的“行”、“企”、“饮”、“食“等表达方式,“鞋”、“箱”、“衫”、“裤”等单音节词汇,“几时、几多、几何、几个”等疑问词,今时今日的广东人依然在使用。

以粤语为母语的人相比以普通话为母语的人来说,学习中国古代文学确实更有优势,但若说粤语就等于古汉语,这个说法就是错误的。

02

粤语差一票成为国语?

▲点击收看视频版解答

第二个常见的粤语传闻,就是“粤语差一票成为国语”。

这句话的完整故事是这样的:中华民国建立之初,国会定立国语时,由于广东籍议员占据过半数议席,所以要求粤语成为国语的呼声相当高。而孙中山考虑到中国统一的问题,逐一向广东议员游说,最后粤语以一票之差落选,令北京话成为国语。

我们回顾历史发现,在中华民国建立初年订立全国官方语言的时候,确实发生过争议,但和北京话竞争的并不是粤语,而是一种被后世称之为老国音的人工语言。

这些广东人都听过的粤语传闻,究竟哪个是真的?

▲孙中山,图源网络

中国历朝历代,一般都是采用首都一带的语音作为官方语言使用。因为清朝和民国北洋政府时期的首都设在北京,所以当时北京话相对于其他地方语言来说,在全国就已经有相当大的影响力。

辛亥革命之后,中国正处于从古代专制帝国到近代民族国家的转型,如果直接采用北京话作为中国的官方语言,又会引来很多的反对。

一方面,因为北京话曾经作为满清朝廷的官话,所以就受到很多来自南方革命党人的厌恶。另一方面,由于北京话失去了中古汉语的入声,因此受到很多传统文化人士的鄙夷。

这些广东人都听过的粤语传闻,究竟哪个是真的?

▲民国时期北京街头,图源网络

在1913年,中华民国政府就采取了一个折中的办法,召开一场“读音统一会”,以北京话作为基础进行改造,采用了一省一票的方式表决出6500个汉字的读音,定为“国音。所以,有些字的读音会出现“差一票”的现象。

由于推广“国音”这种人工语言需要投入大量的成本,加上引发了激烈争议,有些学校甚至出现了国音派和京音派的互殴情况,所以老国音实在推行不下去。

这些广东人都听过的粤语传闻,究竟哪个是真的?

▲《国语运动史纲》记载了这段历史,图源拍好书

 

到了1923年,中华民国教育部最终宣布决定以北京话作为标准音,在全国学校进行推广,被称为“新国音”。

至此,北京话在民国时代终于成为了正式的官方语言。但从此至终,都没粤语什么事。  

当然,从清朝一口通商的时代开始,及至对外开放的时代,粤语一直发挥着不亚于北京话的巨大的影响力,这又是另一个话题了。

03

联合国定义粤语为语言?

▲点击收看视频版解答

 

接下来分析的这个传闻——“联合国将粤语定义为语言”,很多自媒体在讨论粤语文化话题的时候,都曾引用过。

那么这个说法的根据在哪里呢?其实是一张网页截图,传闻是联合国官网上介绍中文的网页。截图显示,“China”条目下的”Leading languages in daily use”后面有“Cantonese”,从而有人认为粤语被官方承认其“语言”地位。

这些广东人都听过的粤语传闻,究竟哪个是真的?

▲传闻中的截图

当我们打开联合国官网(https://www.un.org/),就会发现该网站目前有六种语言版本,分别是阿拉伯文、中文、英文、法文、俄文和西班牙文

其中,联合国的简体中文网站上对正式语文的介绍是这样的:

联合国共有六种正式语文,分别是阿拉伯文、中文、英文、法文、俄文和西班牙文。网页里面的“语文”包含语言和文字之意,但对于语言并没有提及是普通话还是粤语。

这些广东人都听过的粤语传闻,究竟哪个是真的?

▲联合国官网截图

更重要的是,联合国曾经通过AFP法新社正式澄清过这——联合国秘书长发言人Stéphane Dujarric 曾在寄往法新社的邮件中写到:“联合国政府间机构没有定义过粤语。目前仅规定了本组织的正式用语,但没有规定语言和方言的地位。因此,联合国大会没有就粤语的地位提供指导。“

他还说到:“In the United Nations context, such a category (leading languages in daily use) does not exist.”即,在联合国的网页里,这样的目录更是不存在的。

这些广东人都听过的粤语传闻,究竟哪个是真的?

▲截图于法新社新闻报道(点击查看大图)

也就是说,一切谣言的根源和依据的图片本就不存在在联合国的网页里,“联合国将粤语定为语言”只是以讹传讹。

04

粤语究竟是语言还是方言?

▲点击收看视频版解答

 

网络上关于“粤语被联合国定义为语言”的讨论中,我们发现,不少网友就“粤语究竟是语言还是方言”这个问题争论起来。

实际上,要把这个问题说清楚确实非常不容易。又或者说,这本身就不是一个好的问题。

这就如随机访问一位中年男性:“究竟你是父亲还是儿子”一样,他恐怕也不知道如何回答。因为,他是别人的儿子,但同时也可能是别人的父亲。

这些广东人都听过的粤语传闻,究竟哪个是真的?

▲图源网络

因为在不同的话语体系中,“语言”和“方言”所代表的含义又不一样,它们所对应的关系也不一样,而即便在同一个话语体系中,对于如何定义“语言”和“方言”的标准往往也有不同的看法。

在中国人的日常语境里,常常把粤语、吴语、客家话、闽南语等属于特定区域和族群使用的语言称为方言。但这里的“方言”也只是“地方语言”的简称,用以和现在全国使用的通用语言和政府使用的官方语言——普通话进行区分,但并没有否定粤语作为一种语言的存在。

 

这些广东人都听过的粤语传闻,究竟哪个是真的?

▲图源水印

在广义上来看,语言指人类通过口腔同喉咙发声的交流沟通方式,所以任何的口语,无论历史是长是短、影响力是大是小、政治地位是高是低,都是属于语言。

当然,在语言学的学术语境里,语言和方言的定义有所区别。研究者会根据语言的历史渊源,地理位置,亲属关系等条件进行分类,划出例如:语系、语族、语支、语言、方言、次方言、口音这样的谱系层级。

不过,基于传统、政治、文化等原因,语言和方言的区分并不如上述定义那样严格,不同学派的学者往往都会有自己的定义方式。例如,源自欧洲伊比利半岛上的葡萄牙语和西班牙语就非常相似,但因为是分属于两个不同主权国家的官方语言,所以被定义为两种不同语言。

这些广东人都听过的粤语传闻,究竟哪个是真的?

▲图源网络

但无论划分标准是怎样都好,几乎所有的研究者都会同意,在语言学的谱系上,普通话和粤语是在同一个等级的关系,而非上下级关系,因为普通话的出现比粤语还要迟得多。

也就是说,假如我们把汉语定义为语言,那么普通话和粤语都是属于汉语语言下的方言;假如把汉语定定义为语支,那么普通话和粤语都是属于汉语语支下的语言。

这些广东人都听过的粤语传闻,究竟哪个是真的?

▲图源网络

据中国教育部统计,中国境内使用的语言有80种以上,但其中绝大部分语言的使用人群,相对于普通话和粤语来说都是非常少,有一些语言甚至只有几千人使用。

而粤语使用者在全中国就起码达到了8000万以上,在全球范围内预估超过了1.2亿。就算和世界范围内的其他语言相比,粤语的使用人数亦完全能够排得上二十名以内。

那么我们还需纠结粤语是语言还是方言这个问题吗?

04

爱母语就如爱母亲

无论是从悠久的历史文化沉淀,还是从巨大的国际影响力来说,粤语的地位都是毋庸置疑的,所以我们也没必要加上“唐宋古音”、“联合国认证”、“差点成为国语”等不存在的光环,这只会让有心矮化粤语的人有了更多口实。

这些广东人都听过的粤语传闻,究竟哪个是真的?

我们热爱粤语,因为这是与家人朋友日常沟通的工具,也是蕴含着丰富历史文化的载体,更是广府人族群认同的象征。

热爱自己的母语,就和热爱自己的母亲一样自然,难道她不是名门望族的大家闺秀,你就会嫌弃她吗?

各位自己友,

你还知道哪些“粤语谣言”?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