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等26部门联合开展的全国“质量月”活动中,广州兴趣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兴趣岛”)凭借在银发兴趣教育领域对师资筛选、课程研发与服务体系的全链条高质量把控,获得中国质量检验协会颁发的两项权威认可:“全国质量月质量诚信倡议企业”“全国产品和服务质量诚信品牌”。这是中国质量检验协会基于企业最近三年(2022年9月至2025年8月)产品与服务质量的系统性调查与数据汇总后,作出的正式质量信誉承诺公告。

兴趣岛入选“全国产品和服务质量诚信品牌”,获国家级质量背书

兴趣岛获奖证书,受访者供图

据中国质量检验协会公示信息显示,“全国产品和服务质量诚信品牌”旨在表彰在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用户服务反馈及企业质量诚信体系建设方面表现突出的企业。该认定不仅要求企业在相关周期内无质量不合格记录,还需主动公开作出质量信誉承诺,接受社会监督。兴趣岛在线兴趣学课程,在近三年各级质量检验与监督抽查中均被判定为合格,符合该奖项的严苛准入标准。

兴趣教育行业尚无统一标准的背景下,兴趣岛这家企业如何通过系统性质量建设,获得国家级权威机构的认可?

师资筛选:不是“有名”就行,而是“有心”才行

在兴趣学领域,“师资质量” 始终是用户选择课程的核心考量。记者调查发现,兴趣岛在师资建设上采取了远超行业常规标准的筛选机制。以 2024 年筹备的 “唱歌训练营” 为例,兴趣岛团队历时半年,在全国范围内筛选 400 余位声乐教师,与 100 多位业内名师深度沟通后,最终仅签约 2 人,其 “不名师不开课” 的严苛标准可见一斑。

“很多平台把‘名师’当作营销标签,但兴趣岛更看重教师是否具备普世教育的情怀——是否愿意把专业知识转化为大众可学、可练、可坚持的内容。”一位参与过课程评审的教育观察人士指出。

据兴趣岛披露的内部标准,其对讲师的要求包括:从业10年以上、具备行业顶尖资质(如国家级职称或协会认证)、拥有1000+真实教学案例、有长期追随学员,并具备“尊老、适老”的教育情怀。这一标准在兴趣岛各领域课程中均有具象体现 —— 摄影课讲师为中国摄影家协会专栏作者,瑜伽、太极、五禽戏课程则集结了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武当太极传承人与 CCTV 养生栏目特邀嘉宾等行业标杆。

兴趣岛入选“全国产品和服务质量诚信品牌”,获国家级质量背书

图片源自兴趣岛“全民太极节”活动官方素材

这些教师不仅在各自领域成就卓著,更展现出一种共通特质:愿意俯身向下,将高深技艺转化为普惠内容,服务于更广泛的家庭和个人成长需求。在当前在线兴趣教育普遍追求流量变现、依赖短期网红效应的背景下,兴趣岛对“教育者初心”的坚持,显得尤为稀缺且珍贵。

而这一转化过程,并非名师单打独斗,而是依托平台专业教研体系的深度协同。记者了解到,在课程开发初期,兴趣岛的教研团队会与入选名师共同梳理知识图谱,将原本体系庞杂的专业内容拆解为适合各阶段学员的“最小可学单元”。随后,通过多轮试讲、用户测试和教学脚本打磨,名师的语言表达、示范节奏、互动设计等均需适配线上学场景。

例如,摄影导师潘庆华在开发手机摄影课时,与教研团队反复调整构图讲解方式,最终采用“三步口诀+生活场景”模式,让学员一听就懂、一拍就会;太极导师李在峰则在动作分解中引入“呼吸提示”和“关节保护说明”,确保安全性和可操作性。

兴趣岛入选“全国产品和服务质量诚信品牌”,获国家级质量背书

图片源自兴趣岛手机摄影活动官方素材

课程打磨:10道工序背后的“慢逻辑”

在课程研发方面,兴趣岛采用一套独创的“十道工序”课程打磨体系:从需求调研、名师开发、内部评审,到多轮用户测试与迭代优化,最终才上线成品。记者了解到,一门课程平均经历10轮以上修改,部分课程甚至打磨数十次。

以2025年上线的声乐课为例,兴趣岛课程研发团队组织三轮用户小组测试,针对语速、示范清晰度、伴奏节奏等细节反复调整。这一打磨过程不仅提升了单门课程的体验,更带动了整个事业部服务质量的整体跃升。数据显示,2025年第三季度,该事业部平均完课率达到82.27%,投诉率低至0.07%——这两项指标在在线教育领域,尤其是在面向乐龄用户的细分赛道中,均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兴趣岛入选“全国产品和服务质量诚信品牌”,获国家级质量背书

本图拍摄于兴趣岛声乐课程内测打磨期间,由受访者授权提供

“银发学员不是‘低配版’年轻人,他们的学需要更清晰的步骤、更慢的节奏、更强的陪伴。”一位课程设计师坦言,“快出课容易,但做出真正‘能学会’的课,必须慢下来。”

值得注意的是,兴趣岛内部助教与内容开发训练营的淘汰率高达90%,确保服务端同样具备专业能力。这种从前端到后端的全链路品控,或许是其通过国家级质量评审的关键。

行业思考:银发教育需要“质量锚点”

当前,我国60岁以上人口已超2.9亿,银发学需求快速增长,但市场仍处于野蛮生长阶段。大量平台以低价体验课引流,课程同质化严重,师资良莠不齐,完课率低、服务缺失等问题频发。

在此背景下,兴趣岛的实践提供了一种可参考的路径:通过建立可量化的名师遴选标准、结构化的十大课程打磨工序,以及“名师+助教+班主任”三师闭环服务体系,将“质量”从抽象口号转化为可执行、可验证、可追溯的操作机制。

值得关注的是,2025年10月,兴趣岛同步揭牌成立“兴趣生活研究院”,旨在以“产学研用”一体化模式,深入研究乐龄人群的兴趣行为与生活方式,推动兴趣教育从经验驱动走向科学化、系统化。该研究院的设立,也释放出一个明确信号:平台正试图从“教学服务”走向“行业引领”,参与构建银发兴趣教育的长期生态与规范基础。

兴趣岛入选“全国产品和服务质量诚信品牌”,获国家级质量背书

图片源自《南方+》客户端对兴趣生活研究院揭牌活动的报道

当然,也有声音指出,高标准意味着高投入,如何在保障品质的同时实现普惠可及,仍是兴趣岛乃至整个行业需要长期平衡的课题。但至少,一个以质量为锚点的新阶段,已经悄然开启。

结语

兴趣岛此次获得国家级质量认证,或许只是一个开始。它所引发的更深层议题是:在老龄化社会加速到来的今天,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银发教育?是流量驱动的“快生意”,还是以用户为中心的“慢功夫”?答案,或许就藏在那些被反复打磨十遍的课程里,也藏在0.07%投诉率背后对“人”的尊重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