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
流畅简约的瓶身上,工笔画满了茶叶的图案,仿佛美人穿着旗袍,又让人联想起中国茶具的源头“盖碗”。这就是出现在小罐茶新品发布会上的小罐茶战略级新品——高香无糖茶。

小罐茶新品高香无糖茶
这场发布会上,小罐茶创始人杜国楹诚挚地致敬了东方树叶,也正式地开启了小罐茶从茶行业到快消圈的跨界——
今天,我想以一个茶人的身份,向中国无糖茶饮的奠基者—东方树叶,献上最诚挚的敬意。十五年前,当整个饮料市场还在被糖和香精统治时,东方树叶做了一件“反逻辑”的事情:它用‘无糖’这一近乎执拗的坚持,定义了一瓶中国好茶的标准。
即便有人嘲笑东方树叶是“最难喝的饮料”,但它用了十五年时间,在便利店冰柜里开辟出一方中国茶的新领地;用百亿销售额,在饮料 赛道证明了“中国茶可以有另外一种活法”。年轻人喝茶的底气,再也不需要糖来撑腰。这份坚守,小罐茶感同身受。一如当年我们在原叶茶领域里,致力于标准化,也被质疑背叛传统。但历史告诉我们,中国茶的生命力,恰恰就在于不断进化、不断破圈。
东方树叶开启了中国无糖茶饮的时代,无糖茶饮,正以全新姿态,开启中国茶的新时代。在接棒中国茶现代化的旅程中,需要更多中国茶人、茶企的共同努力,卷爆品质天花板。当有一天,在东京便利店的冷藏柜里,在纽约健身爱好者的运动包里,在巴黎买手店的货架上,中国茶成为了世界流行的新风尚,属于中国茶的黄金时代,将真正到来!

小罐茶创始人杜国楹向东方树叶致敬
对过了五十岁的杜国楹来说,这款新作品意味着一个新的节点——是他摆脱了营销游戏后,对中国茶行业长期思考的延续;也是他在中国茶标准化进程中的更进一步。
13年前,杜国楹一脚踏入中国茶行业时,一位行业协会的领导送他八个字:“站着进来,躺着出去。”
低调做了几年后,质疑声还是不断。
2019年,杜国楹开始意识到,曾经成就自己的营销能力开始反噬,甚至在他与消费者间埋下了信任的鸿沟。
过去13年,杜国楹已经用时间证明自己不再是投机者;只是,他还需要撕掉身上最后那层早已不属于自己的陈旧标签。

小罐茶创始人杜国楹
1、一个营销主义者的“浪子回头”
信仰营销的力量是需要一些外在时机的。
1995年,刚刚工作的杜国楹在一家天津的企业做销售。他跑了5个月,才卖出去不到2万块的产品。但后来,花了2000元在电台打广告,第一天的销售额就超过之前一整个月。很快,靠着广告效应,杜国楹赚到了自己人生的第一笔50万。
带着第一桶金去创业,杜国楹的“营销致胜”信念再次被加强。做儿童矫正带“背背佳”的时候,他找来当时超级女声的人气歌手何洁代言,利用电视广告,一年就卖了4个多亿。
25岁成为亿万富翁,杜国楹开始觉得自己无所不能。
但接连的失败,不仅让他把赚回来的钱都赔了回去,还负债4600万。杜国楹曾经坦言:“从营销主义者到产品主义者进化的标志性事件,是破产。”
从1995年到2003年,对杜国楹来说,是一次“从0回到0”的创业经历。
但站在未来去看,他甚至感谢自己的失败,因为这段经历让他更快速地回到正确的道路上来:以产品为核心。
此后,杜国楹又做了多个产品。尽管涉足多个领域,但切换的内在逻辑是,做同一个人群的不同品类,或者同一个品类面向不同人群。
尽管这几个产品也都有营销上的争议,但他们成功的关键则是杜国楹已经在向一个“产品主义者”转变。
做消费电子产品时,苹果的产品理念给了杜国楹非常大的启发,“要做少,同时还要做精做深”,他这样对比自己理念的变化,“营销主义者是把产品当做道具,而产品主义者则是把产品当做根本。”

小罐茶新品具有独特的东方审美
这种转变,在2012年他开始踏入茶行业后,更加彻底。
2、四年打磨一罐茶
以往的几段创业模型里,杜国楹都是验证需求后,就让产品快速上市、捕获市场声量。但到了小罐茶时,他仅做行业调研和产品打磨就用了整整4年。让他慢下来的不只是茶的原因,还有心态上的转变。
2012年6月20日,杜国楹带着一支团队出发上山巡茶,探访茶人、茶企,参观从种植、采摘到制作的每一个环节,试图找到好茶的标准。
前两年几乎“无功而返”,直到2014年,杜国楹在武夷拜访时,一个非遗技艺传承人的牌匾启发了他。
他意识到,虽然茶叶找不到标准,但大师的制茶技艺可以成为一个标准。
找到方向后,接下来的就是执行:拜访名茶的非遗技艺传承人,向他们说明自己“要做中国茶品牌”、要让制茶标准化的理念,说服他们一起合作。
一定有人拒绝,但选择相信的人也很坚定。杜国楹还记得,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传承人王顺明交谈到最后,一拍桌子说,“我等了你们一辈子”。
杜国楹和团队最终找到了八大名茶的八位代表人物,将他们传承的制作技艺进行从经验到科学的“继承”,实现了非遗技艺数字化传承。

小罐茶与制茶非遗传承人
接下来还有产品的细节打磨,以及品牌基调的确立。杜国楹不想学西方品牌做袋泡茶,也意识到,祖祖辈辈、中国人还是喜欢喝原叶茶。
但他想将中国茶做得简单、现代一点,有些时尚感。他为品牌定调:要简约、便捷、省心,且生动。
日本新锐设计师神原秀夫为小罐茶做设计,他接到了三个要求:改善茶叶使用体验(解决开封后保鲜、手取不方便等问题)、统一包装适配不同茶叶形态、环保。
设计过程经历了8稿探索,最终从雪茄铝管包装获得灵感。经过反复调整,最终敲定了精致铝罐方案:一罐一泡+充氮保鲜技术,确保茶叶新鲜;立体存储空间适配各类茶叶(普洱、铁观音等);食品级铝材易回收,环保实用。
优秀的产品还需兼具审美愉悦与实用功能,为了一个开罐时“撕”的完美体验,小罐茶团队反复实验数百次,打磨过程被供应商戏称“变态”。
但杜国楹对自己的要求有充足理由,“设计师和工程师做得越多,消费者就越省心,消费者越省心,销量就越可观。”

小罐茶与杜国楹的“产品主义”
设计完成的小罐茶包装清新简约,在市场上独树一帜。但无人知晓的是,从设计到研发,这个“完美”的小铝罐已经花了两年半时间。
2016年,小罐茶的大师作系列产品正式上市。市场对这种“产品主义”报以了积极的回响。
此时距离第一次上山探访,已经过去了四年。
3、做时间的朋友
起初,没有人觉察出杜国楹这次创业有什么不同。但4年又4年,小罐茶还在这个行业深耕,产品布局愈加丰富、智能化工厂也建起来了、持续的IP跨界合作合作、不断代表中国茶站上国际舞台……人们才逐渐意识到,杜国楹这次好像不一样了。
他曾说,“我讨厌再重复一次过去的故事,三年五年就来一次,那样已经没有成就感了”,也说“我想待在一个行业里,二十年、三十年下来,就只走这一条路。”
而将二、三十年的时间锚定在茶行业里,“初心”使他对改变中国茶的现状,有一种使命感。
中国是茶叶大国,但依然停留在农产品阶段。人们对茶的认知两极分化:要么廉价,要么是人为炒作的暴利商品,整个行业缺乏现代消费品的标准化思维。而这种标准化缺失,又让消费者陷入选择困境:几百一斤和几万一斤的茶叶有什么区别?同品牌产品如何保证品质一致?
杜国楹决心用标准化和现代茶品牌打破这种局面,“标准化,本质是要解决交易效率,让老朋友信,让新朋友也能信”。而这,注定是一个长期的事业。所以小罐茶光在技术研发与创新上,就累计投入了2.8亿元研发资金。
比如在挑拣环节,他们联合IBM开发出了AI挑茶机器人,通过建立各品类茶叶数据库,持续训练机器识别杂质(如小石子、异种叶片等)的能力。

小罐茶黄山超级工厂
2017年12月,小罐茶超级工厂在安徽黄山奠基;2022年,这个以工业4.0标准建设的一体化智能工厂,也正式投产使用。
生产端,标准化和工业化是小罐茶前13年的关键词;产品端,杜国楹也始终在关注消费者的需求,思考新的产品形态和商业模式。
2020年以来,市场环境的三重变化——疫情冲击、新茶饮爆发、Z世代崛起。这促使杜国楹对小罐茶看到了新的趋势,他认为中国茶走向世界的关键,在于抓住年轻人。
他提出了“三杯茶”的概念,“人生一共三杯茶,第一杯是奶茶、第二杯是方便茶(即茶饮料)、第三杯是原叶茶”。

小罐茶新品高香无糖茶
他认为,这“三杯茶”实际上是可以统一的:奶茶和茶饮料,作为即饮的消费选择,实际上都是原叶茶的终端解决方案;原叶茶可以作为奶茶的茶底,也可以作为茶饮料的原料。这一理念的提出,也大大拓宽了小罐茶的业务模式和产品形态。随着年轻人对“0糖0卡”饮品需求和要求的不断提升,杜国楹将目光转向了离原叶茶最近的茶饮料赛道,为小罐茶创新中国茶的表达方式,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小罐茶茶饮料
随着新产品的推出,杜国楹又要忙起来了。但那个曾被叫作“营销鬼才”的男人,终于活成了时间的朋友。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