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21日晚,百果园集团交出了2025年中期答卷:收入43.76亿元,同比下滑21.8%,归母净亏损3.42亿元,毛利率跌至4.9%。然而透过数据表象却可发现积极变化:亏损额环比收窄1.3亿元,减亏幅度达28%,盈利端修复趋势初显。更深层来看,这家水果零售龙头的转型逻辑已逐渐清晰——门店网络优化收官、单店模型修复、战略纵深突破,标志着其正式迈入“减脂增肌”的新周期。
门店调整收官:从规模扩张到效率提升
财报披露,百果园的门店数量从2024年6月的6025家锐减至2025年6月的4386家,收缩幅度达27%。但从公司公告中可以看出,此次闭店主要为公司优化门店网络所做的主动战略选择,其数字调整的背后,实际上体现出战略逻辑的根本:关闭低效门店不是收缩,实际上是资源的再配置。
而今,其效果正在逐步显现。从毛利来看,2024年上半年毛利为6.2亿元,毛利率为11.1%,2024年下半年由于战略调整原因,其毛利额下滑至1.5亿,毛利率也下滑至3.1%,但是经过今年上半年的门店优化及盈利能力的改善,其毛利上升到了2.2亿元,毛利率也提升至4.9%,环比去年下半年,有1.8个百分点的增长。
在22日上午业绩发布会上,公司管理层还透露2025年H1单店来客数同比增长12.6%,单店毛利额同比亦实现个位数增长。截至6月底,一线至三线门店占比分别为26%、36%、38%,分布更均衡。
这一调整暗合零售业“大店换小店、商圈换社区”的趋势。更关键的是,门店网络优化已释放出明确的重启信号。百果园管理层表示,门店网络优化已于今年上半年完成。由于当前门店毛利率及净利率已恢复至较健康水平,加盟商盈利能力改善信心增强,此外,上半年部分闭店属临时性调整,目前正积极选址重启,同时,公司推出多项门店支持政策,包括开业补贴、特许权使用费减免、开店成本压缩等,预计下半年有望实现100家左右净开店。
定价权重构:从价格战到心智战
在进行门店网络优化的同时,百果园高质价比战略攻坚依旧。面对行业“低价内卷”困局,公司选择以差异化定价策略破局:通过“强锚点大单品+极致性价比大单品+高品质毛利品”组合拳重构消费认知,逐步实现“引流”与“创利”的动态平衡。
这一策略并非临时起意:自去年下半年起,百果园便启动产品结构优化:一方面以大单品建立价格锚点(如全年一口价的香蕉)夯实复购基础;另一方面聚焦应季极致性价比品,打造“好果报恩”系列强化消费者“质优价实”认知。今年上半年,其推出耙耙柑、蓝莓、妃子笑荔枝等8款“好果报恩”单品,凭借“好品质+亲价格”的双重优势成为流量引擎,有效拉动门店客流与销售增长。数据显示,活动期间“好果报恩”系列总来客数同比激增95%,销售额提升63.8%,更带动全国门店单店来客数增长12.6%。
为补强毛利结构,百果园同步启动“头雁计划”:自4月起每月精选2-3款高毛利产品,通过集中营销资源、门店专项指导及销售激励,集中拉动其销售。以6月主推的荔枝王为例,该单品当月店日均销售额同比增长585%,店日均毛利额激增768%,成为毛利回升的关键支点。
整体效果上,自4月以来,门店毛利率及毛利额已实现企稳回升态势,上半年百果园门店单店毛利额整体同比实现小个位数的增长。
行业人士指出,这种策略跳出了传统零售的“高端-低端”二元对立。无论是2025年上半年“好果报恩”系列产品销售额63.8%的增长,还是整体毛利率回升至4.9%,都在逐步印证“以量换利”向“以质换利”的转型成效。
私域筑基:社群经济的压舱石效应
在实体网络提质增效的同时,百果园加速夯实数字化护城河。依托覆盖全国的3万个门店社群、1794万微信粉丝,打造核心护城河,更是内容电商的关键用户池。
依托“果粉价体系+天天惊喜+快闪群”三大策略,百果园构建起增长闭环:以果粉价吸引用户入群,通过“天天惊喜”活动提升社群活跃度,再借精准推荐促成转化。其中,5月推出的“天天有惊喜”表现亮眼——每日一款社群专享特价明星果,既激活群内互动、增强粉丝黏性,又为线下门店有效导流。截至6月末,社群总数超3万,会员达1794万,成为稳定客流与业绩的“压舱石”。
这一“社交+供应链”闭环的优势,在流量成本攀升背景下尤为凸显: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上半年,透过抖音直播间渠道下单购买百果园水果及水果产品的客户总数约187万,较去年同期同比增长约64.47%,零售销售总额为人民币5349万元,同比增长约29.32%。而使用微信小程序的用户累计达7858万人次,同比增长约13.24%。
投资视角:困境反转的支点
从经营基本面到资本市场表现,百果园的战略调整已显现多重拐点信号。
从行业维度看,百果园的长期增长潜力具备显著想象空间。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中国水果零售市场规模已突破1.2万亿元,未来5年CAGR 7.6%。但行业呈现典型的“大行业、小公司”特征——CR5不足5%,市场集中度极低,头部企业的整合空间极为广阔。在此背景下,作为行业龙头的百果园,百果园凭借供应链(全球直采团队300+人,合作26国800+基地)与品牌(51个自有招牌果,销售占比14.9%)构建壁垒,成为行业整合核心力量。
与战略调整同步改善的,是单店经营模型的持续修复:经过优化调整后,2025年上半年百果园同店销售额已实现小幅增长,毛利额回升,净利率同步恢复,加盟商盈利状况改善明显,对品牌的信心进一步增强,为后续门店扩张奠定了坚实基础。
正如业内人士分析,若下半年门店扩张顺利叠加消费回暖,公司将迎来“业绩修复+估值重塑”双重机遇,最终实现困境反转。当前PB仅1.1倍,低于生鲜零售行业均值(1.5倍),若2026年实现盈亏平衡,估值修复空间超过30%。
可喜的是,百果园的转型阵痛终将过去,但留下的启示值得所有零售企业深思:当行业进入“微利时代”,真正的竞争力不在于规模大小,而在于能否在毛细血管般的终端网络中,构建起不可复制的效率壁垒。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