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断矶头,故人今在否?旧江山浑是新愁。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宋代刘过《唐多令·芦叶满汀洲》)不到一个月就是中秋佳节了,我自然而然又想起儿时的中秋月饼,想起那远去的月饼味。

小时候我常去荔枝湾外婆家,因此熟悉了那一带的月饼商家"脸孔":十甫路上的莲香楼、陶陶居(那时名叫"东风楼",1973年才复名)、十甫商店、"中国广式月饼制作的黄埔军校"趣香饼家、多宝路上的荔湾糕点厂,当然也有清平路我家附近的故香糖烟酒商店。
这些月饼商家当年有出品且时下仍流行的莲蓉月等月饼款式自不必说,我只想记录下以前尝过或见过而如今已经远去甚至消失的月饼品名以作纪念:豆蓉月、栗蓉月、椰蓉月、果仁芋蓉月、陈皮豆沙月、椰丝莲子月、蛋黄鲜椰汁月、奶油椰丝月、火腿月、云腿月、榄仁烧鸡月、叉烧腊肠月、瑶柱叉烧月⋯⋯

旧时月饼旧时情 || 荔人行

顺便一提,当年在广州市面售卖的一种月饼几乎係冇乜人睺噶(广州话,意为"没有人关注问津",引申为"没有人购买"),那就是"北方月",因为与重油、耐嚼、色香味俱全的广式月饼相比,"北方月"糠黚黚(广州话,意为"没油水、色泽浅黄甚至略带灰色"),而且食起嚟感觉硬梆梆噶,仲係广式月饼好食啊!       当年每逢中秋节,我父母单位都会发放月饼给职工,月饼是用白白的或者黄黄的油纸整齐地包裹着的,外加一张代表喜庆的方形红纸,再用一根绳子系着,绳子一提,穿街过巷都不用担心月饼会散落。当时单位发的月饼多是五仁、豆蓉、豆沙之类,不比如今的月饼矜贵。毕竟矜持感难敌饥饿感呀,那时往往还未到中秋,月饼就被我们兄弟俩"消灭"得七七八八了。        中秋节那天,我们全家照例都回去荔枝湾我外婆家过节。外婆家当然会准备好月饼等应节食物,因为擅长整糕,外婆还会在节前赶制芋头糕作为中秋食品,这为当年我们的中秋节增色不少。

旧时月饼旧时情 || 荔人行

至于月饼,外婆家有购备的,也有街坊佳伯赠送的。解放前,佳伯曾在莲香楼担任糕点师傅,制作月饼是他的拿手好戏,解放后他仍被莲香楼留用。每年中秋节前,佳伯都会拿出家中那副制饼架撑一一他珍藏多年的饼印(制作月饼的木质模具)自制月饼,并将做好的一部分月饼赠送给我外婆。
我记得当年他制作的有豆沙月、豆蓉月、冰肉月,还有我叫不出名字的月饼,那时我曾三番四次想拿他的饼印看个究竟,却总是被他巧妙地"躲避"了,我知道那是他心爱的宝贝,也是他的命根子。
中秋之夜吃过晚饭后,我们都会在外婆家天棚上围坐在一起,一边品尝着各种食物,一边欣赏着荔枝湾上空那一轮明月,而我最爱吃佳伯做的月饼,因为它有一种无可比拟、无可替代的味道,所以也是我儿时吃过的最好吃的月饼⋯⋯
美籍台湾女作家李黎在《品味时节》一文中写道:"中秋节可以不过,月饼不可不吃。原因无他,为了那份‘味觉记忆’’。我是吃情,不是吃饼。" 于我而言,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旧时月饼旧时情 || 荔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