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老师和家长都会教育我们,宽容是一种美德。长大以后,各种书籍、媒体、文艺作品也会告诉我们,宽容是一种美德。连胡适先生也说:“宽容比自由更重要”。
 
所谓宽容,就是对“异己”的宽容,允许别人与自己观念不同、意见不同、行事方式不同。理论上说,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个体,每个族群都有自己的文化和传统,都应该得到尊重,都应该获得自己的空间。宽容,确实是一种美德。
 
可是在现实中,我们往往会发现,美德换来的未必是美好的结果,宽容所培养出来的,偏偏却是不宽容。
 
最近一个典型的例子,发生在哈利波特的作者罗琳女士身上。
 
近年来,西方国家的女权主义和进步主义思潮越演越烈,对于多元化的追求,对于特定少数族群的保护,几乎已经成了全社会政治正确,不容得半点质疑。
 
罗琳本来应该也算是个女权主义的支持者吧,经常为了女性权利、女性权益发声。但最近,她做了一件很不女权,很不政治正确的事。她看到一个文章说:“要为来月经的人创造一个更公平的世界”,忍不住酸了一句:“我记得以前有一个词是用来形容这些人的,是啥来着?女人……?”
 
结果这个推文瞬间引起轩然大波,罗琳被认为是反LGBTQIA者,受到万千网友的网暴,而最具讽刺意味的是因为出演哈利波特而走红的几位主演也纷纷与罗琳割席,哈利波特上映20周年的活动居然也杯葛她这位原作者。因为这条推文,罗琳成了自己笔下的伏地魔——那个不许提起名字的人。
 
不管是在历史上还是在现实中,LGBTQIA群体,确实在社会上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歧视甚至伤害,需要得到尊重和关心。但这个群体之所以能够形成现在这么巨大的声势,说到底正是因为社会对他们越来越宽容,给了他们发声和活动的空间,这在若干年前是不可想象的事。
 
可是,因为得到宽容而成长的LGBTQIA群体,现在就成了摸不得的老虎屁股?容不得任何一点质疑?
 
再这么下去,是不是要让全世界的人都成为LGBTQIA,才算是完美的社会?
 
一个社会固然需要在观念上不断变迁,不断更新,才会有进步;但社会观念的变迁,需要有广泛的基础和一定的延续性,而非越极端越美丽。
 
《人类简史》里面说到,人类是一个依靠共同想象凝结起来的共同体,正是这种共同想象的能力使智人在不同的分支中脱颖而出,成为地球的主宰。
 
正如我看见苏炳添在奥运会上跑出9秒83,跑进百米飞人决赛,虽然我自己还是跑几步就喘气,但这并不妨碍我觉得自豪,觉得与有荣焉。这就是人类共同的想象力,而正是这种想象力,是人类可以合作成就巨大事业的基础。
 
我们中国人在历史能够创造辉煌,在近年来能够创造经济奇迹,也正是得益于这种共同想象力凝聚出来的力量。
 
历史学家唐德刚先生曾认为,中国历史上的“改土归流”,与美国的“民族大熔炉”政策,正有异曲同工之妙。正是这种凝聚力,创造出辉煌的历史。
 
而现在流行的进步主义,却似乎认为多元化才是人类的方向,而且越多元越好,越少数越应该得到尊重和发展。他们似乎没有意识到,当少数成长为多数的时候,他们还愿意接纳原来的多数吗?
 
一个不吃饭的群体得到宽容,继而发展成了主流群体,会不会就不允许的任何人吃饭了?
 
我尊重多元化,也认同多元化是创造力的源泉,但我还是担心多元化一不小心变成了极端化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