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一,著名的中国男子国家足球队,以1:3输给了“老对手”越南,引起广大球迷的极大愤慨。

之所以说越南是“老对手”,是因为中国男足虽然每况愈下,但每次遇到越南还是能雄起一下,上一次碰头还赢了的。

但到了这次,经历了归化球员争议和换帅风波,大家开始越来越担心,范志毅的预言要成真了。

关于中国足球为什么搞来搞去都搞不好,这些年来有过太多的研究,太多的讨论,也有过太多的试验。从洋帅到留洋,从联赛为本到豪赌世界杯,从“娃娃抓起”到“校园足球”,从引进到归化……

经过多年来持续不懈的努力,中国男足终于从亚洲二流,变成了亚洲四流……

很多人想破头都想不明白,问题究竟出在哪里?14亿人为什么找不出11个会踢球的?

表面上看,有很多技术性的原因,从足协到联赛到球队到青训,只要是关心国足的球迷谁都能数出十个八个。

可是,我们有没有想过一个更核心的问题,我们为什么要搞好中国足球?
是要扬我国威,振奋国人精神?是要证明中国人没什么做不到?还是要强身健体、锻炼体魄?

连环球时报都说,中国人已经不需要通过体育成绩来证明自己了,那我们为什么还要搞好中国足球?为什么国足就不该输给越南?人家越南也是会进步的嘛……

说到这里,我觉得就涉及一个中国人做事的风格——实用主义。

从传统来讲,中国文化就是一个非常实用主义的文化。我们强调学以致用,文以载道,不喜欢“奇技淫巧”,不管做什么都要问一句“有用不?”

这样的实用主义风格在大多数时候并不是坏事,很多时候效率还特别高,例如我们奥运会的金牌战略就特别成功。

但问题是有些事情它偏偏就不能只靠实用主义,例如足球。

说起来,足球其实没啥用,不就是一个追着球跑来跑去的游戏吗?如果非要说有什么用,大概快乐才是最大的作用吧。

中国男足历史上唯一一次打入世界杯决赛圈,主教练米卢给中国带来了一个新名词——“快乐足球”。在他看来,踢球的人不享受足球,怎么可能会踢得好?

享受和快乐是“因”,踢得好是“果”。我们整天只要“果”,却从来不去问问我们有没有做到“因”。

不管是从足协的口中,还是在各种媒体里,我们都经常听到一句话:“要按足球的规律办事。”

那么,足球的规律究竟是啥?为什么我们搞了这么多年,足球规律就放在那儿,我们就是不愿意按规律办事?

原因大概也不复杂,因为足球规律不符合我们的需要,也不是我们的强项。我们需要的是尽快见效果出成绩,而足球规律则要求慢功出细活;我们的强项是集中力量毕其功于一役,偏偏足球规律要求广撒网等运到十年树人。

所谓足球的规律,无非是让尽可能多的孩子爱上足球,从中筛选出真正有天赋的,然后通过无数的训练和比赛,让他们最终脱颖而出。然而,我们有无数热爱看球的球迷,却没几个热爱足球的球员;我们有无数的中小学在搞足球,但大概也培养不了几个热爱足球的球员——为日后赚钱踢球的恐怕倒不少。

这么搞下去,即便是把足球纳入高考,中国足球大概率也翻不了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