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个热点新闻,说的是一位留学西班牙的女生因父亲给的生活费不足、追问消费去向而发生争执,然后又在聊天群里辱骂父亲,引起网友热烈讨论。

中国人向来讲究“百行孝为先”,虽然现在很多家庭实际上都是子女为先,但在观念上还是很难接受“因生活费辱骂父亲”这样的行为。更何况父亲辛苦工作供养女儿留学,女儿却因为生活费与父亲起争执,让很多网友自动将时间定义为“子女不懂感恩,不知父母辛苦”的套路,更是对这位女儿大家指责。

当然,也有比较冷静的网友表示既然经济条件不太好,就不应该勉强去留学,这样不但增加家庭负担,对子女的发展也不是好事。

从道理上看,网友们说的其实都对,子女应该对父母的付出感恩、经济条件有限就不要去留学、子女对父母应该有起码的尊重和沟通……

 

但问题是,这些道理真的能解决这对父女的问题吗?这对父女的问题真的是父慈女不孝吗?出国留学真的是因为他们不自量力吗?

 

在事件受到广泛关注之后,有新闻机构联系了当事人父女,对情况做了更加详尽的了解。然后我们才知道,父女两人的争吵其实源于误会——父亲汇给女儿的生活费还没到账,而女儿急需用钱,所以动用了信用卡,导致父亲啰嗦了几句,女儿一气之下也出言不逊。

 

而父女两人关系紧张,则更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做父亲的承认自己过于强势,脾气暴躁,判断失误,导致女儿的学业道路周折,女儿甚至称父亲“毁掉自己的青春”,可见情况还不是一般的严重。现在女儿出国留学,有可能也是父亲为了弥补之前出的问题而作出的无奈选择。

 

正所谓“未经他人苦,末劝他人善,你若经我苦,未必有我善”,很多事情的发生,自有其背后累积性的原因。我们旁人看到的,往往是问题累积到一定程度,才爆发出来的事件,却未必能了解,也未必有兴趣了解背后的种种前因。

 

也正因为如此,旁人、网友的评论也好,建议也罢,往往充满了道德感,却对问题的解决毫无帮助和意义。很多网友热衷于根据自己的道德观简单粗暴地为事情下定义,甚至判别好坏忠奸,众口铄金之下,很容易对当事人造成伤害。

 

就如当日的杭州保姆纵火案,同情的时候就把林生斌赞成圣人,一出了问题就把他骂成魔鬼。实际上,绝大多数人只是凡人而已。

 

而出现这种舆论极端现象,原因一方面固然是网友们太急于表达自己的情绪,拿别人的问题来表现自己的道德感;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事实的缺位。

 

对于一个人也好,一个事件也好,如何去做判断,是需要以事实作为依据的。而事实是丰富、延续性而多面的,并非一张截图、一段聊天记录就能够涵盖的。大家看到一段对话就激动不已,对背后的事实却无心了解,自然容易听风就是雨。

 

至于事实为什么常常缺位?不好意思,我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