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传统文化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中国风,不管是唱歌跳舞综艺,还是设计绘画动漫,都喜欢加入一些中国传统元素。
年轻人能够积极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当然是我们乐见之事。
只是,这几天看到个事,让人感觉像吃了个死苍蝇似的,让人对”中国风”这个事有点哭笑不得。
事情是这样的,最近在网络上流行一首诗,据说是杜甫的作品,在一些网络自媒体上被誉为”最美情诗”,”惊艳了整个大唐”。
然后后面还要加上几句点评:”这首诗表达出作者对自己在现在以及未来的美好希望,也表达了对生活中各种美好事物的喜爱。”
我不知道大家读完这首”杜甫”写的”诗”有什么感觉,反正我是觉得杜撰也好、伪作也罢,总得有几分道理吧?你硬把一首有几个文言词句的新诗塞给诗圣杜甫,还要”惊艳整个大唐”,是想把唐朝诗人的坟都给铲平了吗?
越来越多人喜欢传统文化,喜欢诗词歌赋,这当然是好事,中国传统的审美、艺术、哲学在世界文化中独树一帜,确实有非常多优秀的作品、珍贵的结晶,值得我们后人去了解、学习和继承。
但要学习要继承,你总得先有个了解,有个基本常识吧?总不能说我喜欢传统文化,就可以把《诗经》安到老子头上,把《春秋》说成是王阳明写的吧?中国风,可不是”中国疯”。
近些年来,随着网络文学的兴起,越来越多年轻人喜欢通过各种电子途径阅读、收听网络文学。而因为中国风的流行,越来越多的网络文学里也加入了大量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有借用历史背景历史人物的,也有加入一些诗词歌赋衬托气氛的,还有一些传统文化猎奇的成分。
作为文艺创作而言,这些都很合理的做法。但问题是,我们有的小朋友不辨西东,居然就把这些伪作的古风诗歌,当成了正儿八经的古诗古词,看到四字一句的就觉得是诗经,看到个”兮”字就觉得是楚辞,看到情诗就说是纳兰容若,看到有几句文言就说是李白杜甫……
有道是三人成虎,曾参杀人,虚假的东西流传得多,有时就会让人真假难辨。我们当然希望年轻人能够具备基本的国学常识,懂得辨别真伪。但网络时代信息流传之快,尤其短视频平台传播之广泛,影响之深远,如果让虚假信息流布太广,很容易起到劣币驱逐良币的效果,让一些年轻人真以为这几句歪诗是杜甫的名作。
所以还是请造假的朋友手下留情,别老惦记着李白杜甫苏轼鲁迅们了,你们再这么编下去,老先生的棺材板真的要压不住了。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