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前的人说,不为良相,便为良医。意思是:如果不能做一个辅助君王治理好国家的好宰相,那么做一个救死扶伤的好医生也是可以的,都可以拯救天下苍生,所以那些有志之人都以此为抱负。据说“不为良相,便为良医”这句话,出自范仲淹之口,我也没有考证过。
但当年在梅花村里,却出了两位“既做良将,又做良医”的军人。一位叫缪培南,字经成,号育群,广东五华县人。清宣统三年(1911)毕业于县城第一高等小学,其后考取黄埔陆军小学第三期、武昌陆军第二预备学校、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步兵科。1918年起任山东边防军见习排长。1921年任广州大元帅府警卫团连长。后任粤军第一师独立团连、营长。1926年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十二师三十五团团长。1927年秋任第四军十二师师长。同年12月15日,因共产党领导广州起义,南京政府追究责任,第四军军长黄琪翔被免职,缪培南继任第四军军长。

缪培南
1931年春,陈济棠任第一集团军总司令,缪培南任参谋长,兼任陈济棠麾下精锐的教导师师长,拱卫广州。缪培南是国民党中央军委委员和中央委员,1931年5月,与陈济棠、李宗仁等43名两广将领,响应国民党中央四监委劾蒋通电,电促蒋介石下野。1936年1月,缪培南任广东第三军区司令。6月,陈济棠发动“六一事变”失败,被中央免职,出洋游历。中央军事委员会明令缪培南任第五军军长。
缪培南在梅花村建有公馆。这段期间他曾倡议捐建五华县平民医院;募集资金为三江中学兴建图书馆和球场,捐建安流高木桥,在家乡颇获口碑。
抗日战争期间,缪培南任第四路军参谋长兼广州警备司令。1937年底,日军发动入侵广东之战。缪培南升任第六十五军军长。在1939年底的粤北战役中,缪培南任前敌总指挥,率部英勇出击,重挫日军,建有功勋。1940年,缪培南任粤闽边区副总指挥,第九集团军总司令,第四、七战区长官司令部参谋长,兼东江指挥所主任;1945年任东江行政公署代主任。抗日战争胜利后,缪培南代表国民政府接受日军一○四师团投降。1946年,任联合勤务总司令部第三补给区司令。1947年,调任国府主席广州行辕(后改为广东绥靖公署)副主任,后辞职赋闲。1949年8月,赴香港定居。1970年5月9日在九龙病逝。
缪培南一生戎马,公暇却喜欢研究中医,著有《医学简要》《药性新编》等书,并有《治兵谈话录》一册遗存。其梅花村公馆现已不存。
张勇斌是始兴县人。张发奎的幼弟。早年由张发奎供他到德国留学,毕业于汉堡大学医学院,获医学博士学位。1936年回国,任第四路军总部军医处视察官,兼全省救护委员会主任委员。抗日战争开始后,张勇斌担任第四战区兵站总监部军医处副处长、处长。1940年任军政部军医署驻桂林办事处处长。1941年任第四战区卫生处军医监、处长。1945年任第二方面军卫生处长、军医监。



万幸的是,张勇斌的梅花村故居还在
抗战胜利后,张勇斌入住梅花村,与萧成佛公馆相邻。1946年10月获授陆军军医少将,任广州行营军医监、卫生处长。1947年后任国防部军医署军医监,联勤总司令部广州总医院院长,兼光华医学院院长。1949年10月,解放军占领广州,张勇斌没有随国民党逃走,而是率领总医院全体人员,悬挂白旗,向解放军投降。其后张勇斌移居香港行医。
张勇斌在梅花村的邸舍在20世纪50年代曾做过华南协作区办公楼,60年代成立中南协作区,也在此短暂办公。建筑至今尚存。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