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高考放榜,看到新闻里说,很多同学和家长都开始头疼志愿要怎么填。
 
当然,并不是每位同学都要头疼怎么填志愿,要在专业和学校之间做选择,如果考得成绩很好,那么完全可以专业学校我全都要,选心仪的学校、喜欢的专业就是;如果考得很烂,那么可以选择的余地也不多,能读上大学就不错了,也没什么可以挑肥拣瘦的。
 
要头疼的,通常是卡在中间,不上不下的同学。如果选了比较知名的高校,就只能报读冷门的专业;如果想选热门专业,就只能报考排名较低的高校。鱼与熊掌不能兼得,到底要选鱼还是选熊掌呢?
 
作为一个高考早年过来人,和高考家长近年过来人,我想给家长们一些建议。请注意,这些建议是给家长的,不是给学生的。
 
高考志愿填报的这种两难选择,其实跟我们中国高校的专业排名制度不完善有关系。大家印象中只有高校排名,没有专业排名。如此一来,即使是某高校的某专业实力很强,但大家眼里始终还是盯着高校的牌子。当然,这个情况在国外也有,例如美国的常青藤校,只要进去了就是金漆招牌。但美国同时还有比较完善的高校专业排名,大家也习惯了以哪个大学的哪个专业来判断人。
 
基于这种现实状况,我很能理解一些家长倾向于让孩子报读排名靠前、知名度较高的大学。他们觉得即使专业不怎么样,但再怎么说也是名牌大学的毕业生,以后找工作也好、继续深造也好、甚至找对象也好,都是大有帮助。
 
再者,名牌大学也往往意味着学习风气比较好,平台更大,各种机会和活动更多,对学生的发展也是有好处的。
 
况且以后出来工作,专业是不是对口还不知道,那倒不如先拿个好一点的招牌再说?
 
如果仅仅从功利角度来看,先选学校,后选专业,确实是比较实惠的选择。
 
但问题是,如果硬选一个自己没有兴趣,食之无味的专业,为了一个大学招牌耗费四年光阴,不但浪费时间浪费生命,而且还可能对学生的学习习惯、人生态度造成不良影响,甚至还可能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
 
要知道大学时期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阶段,一个如此重要的人生节点,你让他在一个不感兴趣的专业里发呆混日子,他怎么可能心情愉快、努力学习?一旦习惯了整天放羊打游戏,影响的可不是四年,而可能是一辈子。
 
从这个角度来看,先选学校不考虑专业,并不是个好办法。
 
那么,鱼与熊掌,究竟该怎怎选呢?——我的建议是,如果偏文科,可以优先考虑学校;如果偏理工科,那就优先考虑专业。
 
为什么这么说呢?道理很简单,人文学科的专业,互通性比较高,学科和学科之间共同的东西很多,以后就业的方向可能也有相似,所以即使选不同的专业,一般来说也不至于完全没有兴趣,学不下去。
 
例如学中文和学新闻,可能学校在专业上有强弱之分,但学的东西不会差太远,以后毕业了学中文的可以做传媒,学新闻的也可以做文字工作。
 
但理工科不一样,学物理和学化学那是完全两套东西,搞生物和搞计算机那也是截然不同。所以如果学的是理工科,那首先得从兴趣爱好和能力出发,不能先选学校,一定要找对专业找对方向,否则四年里学的都是自己不感兴趣不擅长的东西,那种痛苦实在难以忍受,而且对日后事业发展也不利。
 
最后,有一个关键的建议给各位家长,那就是不要凭自己的经验出太多主意,你的“经验”等到你的子女出来工作,很可能已经过时了。况且,想子女入读名校,很大可能是因为你的虚荣心在作祟,未必真的就是为了子女着想。
 
所以,报考志愿这件事,还是尽可能尊重学生自己的想法。自己选的路,即使坎坷一点,也走得开心。

不管是报考大学,还是为人处世,都需要做很多选择。从历史上,我们能够体会到很多“选择的智慧”,所以我们常常说:“读史明智。”
所以,欢迎来听我最新在喜马拉雅推出的历史讲堂:《李沛聪讲中国史话》,一起感受历史的智慧,也许对你的选择有所增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