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忽然听说一个新词,叫”财政赤字货币化”。
据说这个词是某财政学专家提出来的,然后在经济学界引起了很大争议,支持者说时代不同了,不能墨守陈规;反对者则说经济规律不会过时,违反者必遭惩罚……双方你来我往,争得十分激烈,不仅仅是经济学界,甚至连其他各个界别的大咖都加入讨论,让这个”财政赤字货币化”的新词忽然知名度飙升。
一直以来,我都很佩服互联网行业的从业人员有一种特别的技能——重新发明中文。他们总是能够给一个原来大家耳熟能详的概念,换上一个新名词,使其瞬间变得高大上,令人肃然起敬而又摸不着头脑。其中罗振宇先生可以说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想不到,现在连经济学界也学会了这项本领,而且还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趋势,实在令人佩服。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财政赤字货币化”这个听起来很专业,很高级的新名词,其实有一个大家熟悉得多的表达方式——”滥发货币”,又或者还有一个更接地气的说法——”随便印钱”。
这么一说大家就明白了吧?如果不发明一个新词,这个问题就不成其为问题,也不会引起争论了,谁都知道不能滥发货币,不能随便印钱啊,还争论个屁啊?
可现在我发明一个新词,叫”财政赤字货币化”,是不是听起来很牛掰,很有争论的价值?
很可惜,屎不管换一个如何高大上的名字,还是屎,不会变成白米饭。
当然,有人会说,”财政赤字货币化”,也不是随便乱发货币啊,是根据财政赤字来发,有多少赤字就发多少货币,怎么能说我滥发呢?
问题是,如果可以靠发货币来填补财政赤字,那谁还会想控制赤字?以前赤字要靠发行国债来填补,起码还要考虑几年后这钱怎么还。如果直接印钱来填窟窿,这钱等于不用还了,政府也是不过是人类,谁控制得了不随便花随便印?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其实这种事也并不是现在某些专家的发明,远在明朝,朱元璋就曾经干过这种事。
当时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发行宝钞(纸币),规定百姓必须使用,然后官员的工资、政府的支出,都部分用宝钞支付。
大家都知道,朱元璋是个很凶的皇帝,谁敢不听他的轻则充军重则杀头。但他再怎么凶,都没办法让大明的百姓爱上大明宝钞,因为这宝钞完全是按需求印刷的,朝廷需要发多少钱就印多少,背后既没有抵押物,也没有货币锚。这样的货币,即便官府再怎么规定它的价值,其实无非一张白纸。
所以从大明宝钞出世之日起,它就不受欢迎,很快就贬值得毫无用处,百姓也好官员也好,都想办法用贵金属来作为等价交换物。最后,白银成了明朝的主要货币,而大明宝钞则黯然退出历史舞台。
朱元璋没读过多少书,没学过经济学,印印宝钞也还说得过去,我们现在的经济学专家怎么也想学着朱元璋瞎搞呢?
除此以外,还有一个支持”财政赤字货币化”的说法,是认为欧美国家也滥发货币啊,你看美国不是整天印钱割全世界韭菜吗?凭什么别人能印,我们就不能印?
实际上,”美国随便印钱割世界韭菜”是一个非常流行,却又非常错误的观点。我们只要问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就能知道这个观点是何等荒谬——既然美国随便印钱,那为什么全世界还抢着要美元?
不管美国如何霸道,如果它的经济和货币没有信用,也不可能逼着全世界去买他的国债,手里拿着它的货币。事实上,美元在世界范围是可以自由兑换的,而每次世界经济发生危机的时候,大家想的都不是把美元换成本国货币,而是把本国货币换成美元。
为什么?因为即使是滥发货币,美国也算是滥发得很有节制的。我们看新闻,动不动就看到美国向市场注入了多少多少钱,好像美元真的可以随便印似的,其实美联储发行每一块钱的货币,背后都是有坚实的信用基础的。
而比较一下世界各个主要经济体的货币发行量,我们也可以发现美国的M2并不是最高的。这种对滥发货币的节制能力,是美元成为世界最受欢迎货币的原因之一。
况且,美元作为世界最主要的货币,它的铸币税可以由全世界为它买单,我们的人民币可不行吧?
在这样的情况下,呼吁”财政赤字货币化”,呼吁政府不负责任地印钞票,这样的专家还是回明朝去算了吧。
(本文全长约1600字,如果你看到最后这一段,说明你是个有耐心爱学习的人,给你一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