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珠桥之于广州人,就如珠江水之于广州城。

 

作为广州第一座跨江大桥,86岁高龄的它在民间被亲切地称为“母亲桥”,注视着现代的广州是如何一步步成长为今天的模样。

 

如今蜿蜒的珠江上已架起了18座跨江大桥,按照100年的钢材寿命来算,“母亲桥”早已到了安享晚年的年纪,该是时候卸下交通命脉的历史重担。

 

但一次又一次的封桥、大修,却仿佛在告诉我们:“海珠桥虽老,但尚不能退。”

 

当伤病成为了常态,围绕在如何处理这座承载着广州沧桑记忆的老桥的争辩,也一直没有停过:有人主张修旧如旧,有人提议拆旧建新,有人呼吁把海珠桥列为保护文物,禁止通行。

一座海珠桥,见证了广州怎样的欢喜与悲忧?在舆论的漩涡当中,海珠桥经历了怎样的挣扎?迈入耄耋之年,海珠桥未来又将走向何方?

海珠桥对广州到底有多重要?

 

毁灭与新生

在那个没有大桥的年代,老一辈广州人会把过江说成是“过海“,从北岸到南岸叫“去河南”,从南岸到北岸叫“去广州”。

 

那时候的珠江北岸就是广州的市中心,“有权住东山,有钱住西关”,一切资源都向越秀荔湾老东山倾斜。

 

“河南”则是杂乱无章的农村、与一望无际的农田。“宁要河北一张床,不要河南一套房”在坊间广为流传。滔滔不绝的珠江水,成为了南北两岸难以逾越的一道鸿沟。

 

直到1933年2月15日下午1时,海珠桥举行通车典礼,繁华的“河北”,与荒凉的“河南”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才得以联通。直到今天,广州的老人们都还会说一句“铁桥飞架,‘河南’’‘河北’都是广州人。”

作为广州史上的第一座跨江大桥,海珠桥就像“地标”一样引人注目,是广州人心中独一无二的荣耀。

 

当时广州水路交通发达,为方便大型轮船的通过,海珠桥被设计成有吊索控制的可开合大桥。每当桥身缓缓升起、降落,船只排队从桥的中部穿梭而过时,都会成为珠江上的一道“靓丽风景”,引发两岸群众的驻足围观。

海珠桥对广州到底有多重要?

那时候广州城小,人也少,海珠桥上的人和车都不多。相比起如今的交通命脉,海珠桥更像是一座横在江面上的公园,到桥上散散步,吹吹风成了最时髦的休闲方式,不知多少人的爷爷奶奶年轻时曾在这里互生情愫,牵手成功。

 

但5年后的一声炮响,摧毁了这一切的美好。

 

1938年10月,日军侵占广州,海珠桥遭到轰炸。大桥开合时的情景,从此永远停留在了老广州的记忆当中。据说后来不少人拿着油条在海珠桥附近叫卖,油条之所以在广州话里面被称为“油炸鬼”,也正是人们为了泄愤想要“炸日本鬼子”的一种说法。

 

这只是海珠桥劫难的开始。

 

1949年10月1日,当北京已经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广州却仍然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国民党的残存势力到处大肆破坏,扬言要炸掉广州的自来水厂、电力厂、及海珠桥。两周之后传来噩耗。随着珠江上的阵阵爆炸声,海珠桥在滚滚浓烟中逐渐散架、崩塌。在一片哀嚎与警报声中,广州人最引以为傲的钢铁栋梁被炸了个粉身碎骨。

海珠桥对广州到底有多重要?

海珠桥被毁后40分钟不到,广州解放。此时的珠江两岸已经断了唯一的连接,广州也从“跛了脚”,为战后的复苏留下一地鸡毛。国民党在撤军前甚至丢下了一句风凉话:“休想在三年内将海珠桥修复!”

 

但只用了1年零2个月,海珠桥就涅槃重生,在衡阳区铁路局的重建之下,再度成为广州的名片。经历过战火洗礼的它,少了一份光鲜与浮躁,多了一份历史的厚重。建国之初很多和广州有关的影视作品,如《羊城暗哨》、《七十二家房客》里面都能看见海珠桥的身影。

海珠桥对广州到底有多重要?

广州的城市面貌,也随着海珠桥的新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城事与城变

海珠桥复建后的第3年,海珠广场也在大桥北端曾经被炮火夷为平地的废墟之上建成,成为了广州第一座城市滨江广场。6年之后,一个肩挎小米袋,一手紧握步枪,一手捧着鲜花,微笑着凝视远方的士兵石雕——广州解放纪念碑在海珠广场中央拔地而起。

海珠桥对广州到底有多重要?

与此同时,缤纷广场也在海珠广场的北边同期建成,并在1959年开始承办了23届广交会,为广州的对外开放揭开了序幕。

 

1962年,海珠桥与海珠广场、广州解放纪念碑一带的“珠海丹心”被高票评为了羊城八景之一,成为了当时珠江岸线上最美丽的地方。在广交会的带动下,新中国的第一高楼——广州宾馆也在1968年的时候落户海珠广场,海珠桥一带成为了当时老中轴线上最热闹的地方。

 

1980年,叫了几十年的河南用了“海珠”的名字建区“上位”,“河南一套房”不仅有人要了,还开始变得越来越值钱。

 

后来随着改革开放,大批外来人口如潮水般涌入广州,80年代百万大军推着自行车上下班也成为了海珠桥上的一道“奇观”。摄影师周晓辉曾在1988年时用一副《上班时间的交通》记录下了这一盛况,照片上黑压压的自行车与人头,一度被外媒惊呼为“世界第九大奇迹”。

 

据说当年一些外国游客在看了这张照片后,还专程跑到广州宾馆,只为一睹自行车潮的风采。

海珠桥对广州到底有多重要?

之后每隔10年,周晓辉就会重新回海珠桥拍摄一组照片做对比,变化之大让他惊讶:1998年时,海珠桥上的自行车潮已经被摩托大军取代;到了2008年时,拥堵的小汽车又与零星的自行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然而海珠桥的热闹,远不只有车水马龙的繁忙。与自行车潮一起涌上大桥的,还有一群下海“捞金”的“走鬼”。

 

搭了改革开放便车的广州个体经济,在80年代迎来了蓬勃发展。那时候在闹市拥有一间铺头就是财富的代名词,一德路的海味玩具、起义路的五金鞋档、江南大道的婚纱一条街等批发市场也在海珠桥的串联下焕发出勃勃生机。像北京路高第街这样的龙口宝地,2平米不到档口租金更是被推上了过万元的风口。

 

很多承担不起昂贵租金的个体户,纷纷走上街头,当起走鬼。而最受到走鬼们的钟爱的,莫过于海珠桥。

 

桥面两侧11米宽的人行道上熙熙攘攘,走鬼百态,商品千姿,宛如一个“免税商场”,地摊上散落的货物玲琅满目,卖着不知是山寨还是走私回来的劳力士金表、打个喷嚏就会震断的夹心皮带、废纸填充的有馅皮鞋、甚至是一只眼睛的畸形金鱼……

海珠桥对广州到底有多重要?

作为老中轴线上的交通命脉,那时候每天往返于海珠桥的人数在40万以上,哪怕每天只有万分之一的过桥顾客光顾,桥上的走鬼们也稳赚不亏。

 

后来白天城管不给卖,走鬼们又趁着夜色出来摆,成就了大名鼎鼎的海珠桥天光墟,每天夜里风雨无阻。

 

进入新世纪后,海珠桥的功能就显得更加“光怪陆离”了。轮番上演的“跳桥秀”,把海珠桥变成了人尽皆知的维权圣地;屡禁不止的海珠桥天光墟,被开辟成了猎奇旅游路线创业赚钱;书法家胡汉民题字的海珠桥匾额与大桥两侧的木棉花,也成为了中老年摄影爱好者们每天举着长枪短炮“围攻”的对象……

海珠桥对广州到底有多重要?

从羊城八景,到海珠建区,再到百万单车过大桥、上演跳桥秀……海珠桥每一次成为故事的主角,都可以说是广州城市剧烈转变的一个时代缩影。

 

命途多舛

从1933年的海珠桥,到2009年的猎德大桥,广州的跨江大桥数量在过去的80多年时间里增加至了18座,在未来,这个数字还将继续上升。

 

与此同时,广州的城市格局也变得越来越大,在桥上来往的人也开始越来越多。大桥的数量是多了,但海珠桥在交通系统中的功能作用,依旧无可替代。

 

与表面上车水马龙的繁华景象不同,在历史风雨的侵蚀之下,海珠桥早已是伤痕累累。

 

虽然经历过1950年的重建、翻新,但几十年来的超负荷使用,使海珠桥到了90年代时就已全面老化。

 

桥梁专家黎宝松“临危受命”,在1995年主持了海珠桥的加固工程。耗时16个月,才勉强把海珠桥的寿命往后延长了15年。但期限没到,2003年的一次安全检查中,海珠桥又被列入了D类——不合格。海珠桥也只能一次又一次的加固钢板来“带伤服役”,封桥、维修成为了家常便饭。

海珠桥对广州到底有多重要?

2006年,一封来自英国的传真道出了海珠桥的危机:“钢材大限已至,安全已有隐患。”原来1950年复建时,海珠桥采用的是某座英国大桥拆除时的旧料,钢材已到100大寿,即将进入疲劳期。

 

市政园林局立马行动,在2006年至2008年之间三次就海珠桥大修工程提出招标。奈何每次都因为投标公司不足、工程价太低、维修难度大等原因而流产。关于海珠桥该何去何从的问题,也在社会各界引起了一场大辩论。

 

“修修补补没有用,要么限用,要么下定决心重建!”主持过海珠桥大修的黎宝松首先发声。在他看来,维修只是治标不治本,想要彻底解决问题,非得拆旧建新不可。

 

中大建筑学教授冯原也公开表态:“它是这个城市的一座纪念碑,只不过这座纪念碑以桥的形态耸立在珠江上。”认为海珠桥在广州人心中胜似文物,万万拆不得。

 

陈扬也撰文评论:“……拆了就没有了,再建新的也不是那么回事了……母亲老了,让她干点轻活,不要累坏了。”呼吁要把海珠桥保护好。

 

民间的讨论则更加义愤填膺,有人直接提议海珠桥禁车改造成步行桥;有人认为拆掉重建也能重拾辉煌;有人指责为了省几亿元建新资金而反复折腾海珠桥目光太短浅……

 

这已经不是一个普通工程那么简单了。海珠桥的身上有着太深厚的文化积淀,是修还是拆,没有人敢轻易妄为。争论持续了5年,海珠桥的修复方案也拖足足了5年……

 

如果说“主拆派”是站在大桥实用性的理性角度,“主修派”是站在文化保育的感性层面的话,在海珠桥的问题上,感性最终战胜了理性。在反复评估、审核之后,广州市政府常务会议终于在2011年拍板决定——海珠桥,修旧如旧。

 

2012年2月28日,海珠桥一分为三,被切割成北跨、中跨、南跨分别“疗伤”。18个月后,又跟拼图一样被重新接合。

海珠桥对广州到底有多重要?

据说脱胎换骨后的海珠桥,使用寿命将被延长50年。2013年9月1日,海珠桥恢复通车,数十万人怀着激动的心情涌上大桥,为饱经风霜、受尽磨难的“母亲桥”庆祝新生。

海珠桥对广州到底有多重要?

 

新的开始

风风雨雨之后,耄耋之年的海珠桥又如返老还童地回复了生机,每逢春节、元宵、灯光节都会被“打扮”得光彩夺目,像孩童一样被细心照顾。

 

但与海珠桥一起共同成长的“河南”“河北”,却在历史长河的竞争中无可奈何地失去了活力。

 

当购物广场与商业中心越来越多地在广州东边的新城崛起时,北京路、一德路、江南大道等传统商业街逐渐没了人气。整个沿江路商圈被批发市场所占据,其他商业业态被挤压得接近于无。一到下班高峰,人民路、江南大道两条主干道又会被堵得水泄不通。

海珠桥对广州到底有多重要?

撤销酒吧街改设民间金融街后,长堤大马路上便再也看不见夜夜笙歌的热闹景象。

 

即便南方大厦、邮政博物馆、粤海关、爱群大厦在沿江路上一字排开,还有沙面,海幢寺等名胜古迹,但在整个商圈环境提升之前,它们的历史和景观价值也被大打折扣。

 

广州“名片”的头衔早已被小蛮腰抢走,本该散发出浓郁历史底蕴的沿江——滨江路一带,也成为了“徒有其表”的皮囊。

 

老去的“河南”“河北”,该如何逆袭?

海珠桥对广州到底有多重要?

2019年1月,荔湾区首先放大招,提出了把沙面-沿江西路-海珠广场打造成“广州外滩”的设想;不久之后,海珠区也开始发力,拟出了海珠区全域旅游发展规划,以海珠桥南端为起点,建设都市商贸文化休闲旅游区;到了6月份时,越秀区又给了“临门一脚”,在海珠桥、海珠广场、起义路一带画了个圈,要打造“精品珠江文化长廊”……

 

曾经在珠江上“独挑大梁”,为广州发展作出过不可磨灭贡献的海珠桥,如今又作为一座文化地标,展开了新的历史征程。

 

2019年8月3日,海珠桥在时隔6年之后再次封禁,为海珠广场的升级改造“让路”;而在不久后的9月1日,沿江路的南方大厦也即将从批发商手中收回使用权,吹响“广州外滩”建设的第一声号角。

过去几周,不少市民都纷纷走上海珠桥,为难得清静的“母亲桥”拍照留念。与上一次大修前的依依不舍不同,这一次,每一声快门按下的背后都充满了喜悦与期待。

海珠桥对广州到底有多重要?

作者@信望爱_流浪的熊大夫

未来的日子里,珠江之上也许会出现越来越多的桥,但相信不会再有哪一座能像海珠桥一样,寄托着广州人如此之多的情感与回忆。

 

眼下海珠桥又要复通在即,相信跟之前的每一次一样,海珠桥的新生,还将为广州揭开一页又一页的全新篇章。

 

撰文 | JASON

© THE END

*参考资料

1 .《南都网海珠桥特别专题策划》

http://nd.oeeee.com/sszt/view/hzq/default.htm

2 .《陈扬再说海珠桥》- 陈扬

3 .《广州人何以那么爱海珠桥?》- 饶原生

4 .《一声爆炸 海珠桥碎 广州城陷入黑暗》- 南方都市报

5.《海珠桥上的免税商场》- 南风窗1988年04期

6.《沿江西路拉开改造大幕,“十里洋场”能否重现?》 – 南方都市报

*图片源于网络

互动话题

广州人为何钟爱海珠桥?

海珠桥对广州到底有多重要?

本文由识广原创出品,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商务合作、进粉丝群请长按识别二维码

海珠桥对广州到底有多重要?

“在看”我吗?

海珠桥对广州到底有多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