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边是骑手停车难的一肚苦水,一边是路人被挤占通道的怒火中烧,“你要方便”与“我想通行”的矛盾,在城市各个角落悄然上演……

 “买电鸡是为了方便省事,结果每天最烦的,就是找车位!”“你们骑电鸡的是方便了,但其他人呢?地铁口都快被你们电鸡大军围成迷宫了!”广州人,有多离不开电动自行车,就有多逃不开“停车难、停车乱”的烦恼。“你要方便”与“我想通行”的矛盾,也在城市每个角落悄然上演,一边是骑手停车难的一肚苦水,一边是路人被挤占通道的怒火中烧。

▲点击收看视频
除了“横冲直撞”的驾驶乱象,停放乱象同样已经成为广州“电鸡”治理的一大难题……

01无处安放的“电鸡”

在广州,“电鸡”乱停乱放的现象随处可见。最典型的,就是地铁口的“电鸡围城”。以客村站、万胜围站、同和站、番禺广场站为例,早晚高峰时段,不少市民一到站就把“电鸡”停在靠近地铁出口的地方,导致人行道、盲道都被“电鸡”包围,通行空间被大大压缩。
图片

▲同和地铁站,图源网络

电动自行车骑手刘小姐表示:“我平时都是骑电鸡去换乘地铁,又省钱又省时间,不过想停个好位置不容易,晚一点来根本没有空位,最烦的就是车挤车,有时得先把别人的车一辆辆挪出来,才能把自己的车塞进去。晚上下班回来后取车也一样,车被夹在中间,左右都是贴得死死的。”
图片

▲江泰路地铁站,图源网络

然而,不少市民也在网上吐槽:“每次经过地铁口都只能侧身挤过,有时还要‘钻车缝’才能走得出去,常常被电鸡的倒后镜打到手。”“普通人难走,拉行李箱的人更难走,坐轮椅的残疾人和盲人就更别说了,盲道都被大片阻断了。”
图片

▲图源网络

“电鸡堵在地铁口安全隐患不小,这里没人看管,如果出现火灾,成片电动单车烧起来,很危险!”还有网友指出:“地铁站旁边的公交站台,一样被电鸡围得严严实实,有时等公交车、上下公交都没有多少空位。”
图片

▲滘口地铁站附近,图源网络

除此之外,有的“电鸡”甚至直接占领机动车道。在荔湾区的地铁坑口站附近,就有“电鸡”骑手越过马路黄线,将电动自行车停放在马路上,导致小汽车、公交车通行变得困难。
图片

▲图源网络

无论是对“电鸡”骑手,还是路人市民、汽车司机来说,这样的停放情况无疑已经成为了新的“城市病”。

02为何“电鸡”无家可归?

放眼现在的广州城,可谓是电鸡太多,人太密集。根据《2024年广州市交通发展年度报告》,截至2024年底,电动自行车的累计上牌总量576万辆,而且还在以每天约4000辆的速度持续增长。全市74%家庭拥有电动自行车,其中近三成拥有两辆及以上。电动自行车日均骑行量达到903万人次。然而与之不匹配的,是相对滞后的停放基础设施。据统计,广州虽然在主次干路上铺设了近2900公里的非机动车道,并设立了约70万辆的非机动车停放容量,但对比庞大的“电鸡”数量,显然是杯水车薪。况且70万的停放容量中,还要给共享单车“分一杯羹”。
图片

▲三元里,图源网络

特别是在地铁站、高密度住宅区、商圈等人流集中区域,例如据地铁公司统计,地铁同和站每天通行量就达到12万人次。“数以万计的人口 几千辆电动自行车”的流量,让本就不宽敞的公共空间不堪重负。广州市政协委员、广州市城市规划协会监事谭国戬指出:“在地铁站设计规划时并没有预见到电动自行车使用的数量迅速增长,地铁站附近停放电动自行车空间有限,导致乱停放、占用道路等情况发生。”
图片

▲燕岗地铁站附近,图源网络

不同于机动车,城市中随处可见汽车停车场、划线车位,走得顺、停得下,“电鸡”停放空间供给不足,凸显了一个关键问题:城市规划中,非机动车的“路权”和“位权”往往被忽视。

03设“电鸡停车场”可不可行?

虽然电动自行车乱停放现象令人头疼,但由于停放需求真切存在,不能因为一时难管就“一禁了之”,所以广州不少地方,近年开始设立“电鸡”集中停车场部分地铁站则巧妙利用了桥下空间。例如赤岗地铁站和新造地铁站,利用桥下空间开辟电动自行车停放点,并配有充电桩、摄像监控,日常也有街道或交警人员对车辆进行整理、有序摆放。
图片

▲新造地铁站附近的停放点,图源网络

还有部分地铁站利用周边停车场探索收费停放。例如在菊树站地铁站,周边空间有限,但有运营方在约200米外设置小型收费停车场,提供遮雨棚和充电桩,以每次2元的收费模式运营;柯木塱地铁站C口附近,电动自行车在停车场里停放及充电收费30元/月;滘口地铁站周边也曾推出付费停放站点,收费3元/次。
图片

▲滘口地铁站附近,图源网络

对此,“电鸡”骑手有赞有弹。有驾驶者觉得:“夏天有遮雨,又有充电,还有专人管理,每天花几块钱还算合情合理。”不过,也有驾驶者认为:“电鸡停放收费,不像汽车停放收费那么规范,定价具有随意性,有的停车场收2元一次,按次数算太死板。”
图片

▲菊树地铁站附近停车场,图源网络

除此之外,还有市民担心,很多“电鸡”停车场位置离地铁口较远,为了图方便,依然有人选择“近距离”乱停。比如地铁黄村站周边,划定了免费停车区域,距离地铁出口约100米,但很多人为了节省时间精力,依旧选择将车辆停在地铁站旁。若没有足够引导,很难改变乱停习惯。
图片

▲图源网络

更值得注意的问题是——市区大多数地铁站周边根本没有多余空地,能建起免费或收费停车场,这难以在所有站点复制推广。
04
如何灵活安置“电鸡”?
“电鸡”停车场在部分站点能“救急”,但要覆盖全广州,需要因地制宜——考虑空间、成本、引导模式和收费机制的多重平衡,才能真正让骑手们既有位停又愿意停。首先,广州中心城区寸土寸金,要新增“电鸡”车位,必须善于挖掘“城市边角料”。例如高架桥下、老旧小区边缘地带、闲置绿化隔离带、拆迁空地等,都可改造为非机动车集中停放区。
图片

▲西塱地铁站附近停车场,图源网络

更进一步,官方可以利用新技术,探索停放新模式。例如深圳南山区推出“电单车立体停车库”试点——两层结构停车库,上层电动垂直升降、下层手动平移,每个车位带充电插座。市民只需扫码或小程序操作,就能一键存取与充电,且配备防坠落、温感报警等安全设施,大大节省地面空间、提升管理效率和安全性。
图片

▲深圳的立体停车位,图源网络

其次,要强化地铁站设计的“留位意识”。回顾广州近年来的地铁站建设,不少站点由于早期缺乏对“电鸡”发展的前瞻考虑,造成如今停车位难以追加。今后的新建地铁站、换乘枢纽,应把非机动车停放空间纳入规划,避免“事后找位”的尴尬。
图片

▲客村地铁站附近,图源网络

最后,治理“电鸡”停放问题,可由交通部门牵头,联合地铁、城管、交警、街道社区,制定统一的电动自行车停车规划与管理机制——比如逐步推动电动自行车有偿停车机制,建立合理的收费体系;又比如加强公众引导与志愿劝导,对于无序停放者,可通过电子抓拍、扣分等方式加大处罚力度
图片

▲图源网络

“电鸡”停放乱象,反映的正是城市发展的“成长烦恼”。只有真正把“人”、“车”、“路”的关系理顺了,广州这座城市,才能更有秩序与温度。

各位自己友,

你对“电鸡”停车难、停车乱现象有何体会与建议?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